- 年份
- 2024(5248)
- 2023(7361)
- 2022(6166)
- 2021(5571)
- 2020(4590)
- 2019(9991)
- 2018(9546)
- 2017(18169)
- 2016(10101)
- 2015(10481)
- 2014(10105)
- 2013(9865)
- 2012(8995)
- 2011(8059)
- 2010(7716)
- 2009(6944)
- 2008(6803)
- 2007(5814)
- 2006(4736)
- 2005(3997)
- 学科
- 济(36034)
- 经济(35988)
- 业(27563)
- 管理(26856)
- 企(21532)
- 企业(21532)
- 方法(18276)
- 数学(16558)
- 数学方法(16405)
- 财(10551)
- 学(10449)
- 农(10102)
- 中国(8974)
- 贸(8309)
- 贸易(8309)
- 易(8122)
- 业经(7645)
- 务(7058)
- 财务(7053)
- 财务管理(7042)
- 技术(6936)
- 农业(6874)
- 企业财务(6813)
- 制(6617)
- 银(6018)
- 银行(5973)
- 环境(5908)
- 地方(5905)
- 融(5768)
- 金融(5767)
- 机构
- 大学(142620)
- 学院(141746)
- 济(54994)
- 经济(54034)
- 管理(51245)
- 研究(51054)
- 理学(46172)
- 理学院(45546)
- 管理学(44600)
- 管理学院(44369)
- 农(39412)
- 科学(37068)
- 中国(35267)
- 农业(32025)
- 业大(31265)
- 京(28760)
- 所(27942)
- 研究所(26385)
- 财(23490)
- 中心(22475)
- 农业大学(21769)
- 财经(19909)
- 江(19498)
- 经(18429)
- 院(18122)
- 室(17480)
- 经济学(17420)
- 省(17338)
- 业(16833)
- 科学院(16815)
- 基金
- 项目(109324)
- 科学(84843)
- 基金(81865)
- 家(76880)
- 国家(76295)
- 研究(66599)
- 科学基金(63634)
- 自然(45498)
- 自然科(44566)
- 自然科学(44540)
- 基金项目(44195)
- 社会(44163)
- 自然科学基金(43817)
- 省(42984)
- 社会科(42070)
- 社会科学(42057)
- 划(37167)
- 资助(32583)
- 教育(30095)
- 重点(25258)
- 计划(24641)
- 创(23422)
- 部(23232)
- 发(22618)
- 编号(22615)
- 科研(22386)
- 科技(22282)
- 创新(22067)
- 业(21549)
- 国家社会(19515)
共检索到186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连 黄志坚 殷光文 李清禄
将6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0.2%复方陈皮粉的日粮,共计60 d;饲喂过程中定期采集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指纹图谱技术研究饲喂复方陈皮粉对猪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试验组的猪基本不腹泻,对照组有部分猪经常腹泻.分别对两组粪便样品的胃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dNA V3区扩增,再通过dGGE技术进行条带分离,dGGE图谱显示,猪胃肠道菌群物种丰富,两组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条带差异.对两组粪便样品胃肠道微生物16S RdNA全长进行扩增,用MS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腾飞 刘崇义 靳旭妹 曹馨悦 陈新义 王莹莹 龙明秀
利用渭北果园行间种植的优质牧草,研究不同配比混合干草对奶山羊公羔瘤胃及肠道细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渭北旱塬"果–草–畜"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供理论基础。选择24只2月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萨能奶山羊公羔,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以当地传统饲喂方式为对照组(CK),主要为农作物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少量田间杂草;3个处理组,分别由两种干草按1:1的比例混合组成,即紫花苜蓿+燕麦(Avena sativa)混合干草(Ⅰ组)、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Ⅱ组)、毛苕子(Vicia villosa)+多年生黑麦草(Ⅲ组),饲喂85 d后进行取样测定。利用16S rDNA技术对瘤胃和盲肠细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与CK组相比,Ⅱ组可以显著提高羔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P 0.05)。2)在肠道细菌相对丰度中,3个处理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组(P <0.05)。综上,饲喂不同果园混合干草可以提高羔羊胃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胃肠道中有益细菌的丰度,减少致病菌的丰度,促进羔羊健康,其中以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混合干草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采用厌氧微生物学方法 ,对 2头育肥猪的胃、小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固相、液相和粘膜中的总厌氧菌、淀粉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的数量分布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总厌氧菌和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在胃和小肠区段固相内容物中占绝对优势 ,而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以液相菌群占绝对优势。在胃和小肠区段 ,固相、液相内容物中 3种功能菌群的数量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盲肠、结肠和直肠段 ,固、液相内容物中淀粉分解菌和蛋白分解菌为优势菌群。在各区段胃肠道粘膜中 ,胃和小肠的 3种菌群的数量相对较低。盲肠粘膜中主要菌群数量分布为蛋白分解菌 >淀粉分解菌 >纤维分解菌 (P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分区 育肥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艳 赵述淼 梁运祥
从健康猪粪便筛选分离到对肠道致病菌有较强抑制特性的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体外益生特性研究表明:3株乳酸菌能耐受胃肠道环境,能黏附猪小肠表面粘液,对猪源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39,E. coli O139)、E. coli C83905、E. coli C83524、E. coli C83529、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O4Hi,ST O4 Hi)、金黄色葡萄球菌...
关键词:
猪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益生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扬 姚文 苏勇 朱伟云
试验选用3窝新生仔猪,每窝内随机分为两组:大豆苷元组和对照组,于7、9、11日龄每头仔猪分别饲喂1、2和3mg.mL-1大豆苷元脱脂乳溶液1mL或等体积脱脂乳;所有仔猪于21日龄断奶;于14、21、24和35日龄,每窝随机抽取大豆苷元组和对照组仔猪各一头称重,屠宰,称量脾脏和胸腺重;取胃底部、十二指肠前端、空肠前端用于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空肠和回肠组织组胺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大豆苷元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胃底腺盐酸细胞数量(P<0.05),但对胃底腺厚度和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大豆苷元既可以阻止断奶造成的胃底腺肥大细胞募集(P<0.05),又可以维持肥大细胞的平稳增加;此外大豆苷元还可以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素芳 郭立辉 骆延波 凌泽春 柳尧波
为阐明发酵床养殖对断奶仔猪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对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仔猪消化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期为42d。15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别在试验开始第1天(断奶当天)、第21天和第42天进行扑杀,每次每组扑杀3头,取胃、回肠、盲肠、结肠粘膜层及各段内容物进行2类细菌的分离计数,同时检测相同时间点发酵床表层与深层垫料中的细菌数量。结果发现: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1~42d),消化道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如发酵床仔猪结肠段大肠杆菌由开始的6.4×107降低到2.2×105,而乳酸菌先下降后上升,如发酵床仔猪回肠段内容物乳酸菌数量由4.6×109降到2.6×108后再增加到1.4×10...
关键词:
发酵床 仔猪 大肠杆菌 乳酸菌 胃 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豪 时云朵 倪学勤 刘倩 曾东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燕 邓家波 牛李丽 蒲阳 李杨 勾堃 曾东 倪学勤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著,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
关键词:
小熊猫 胃 肠 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晋佳 陈梁 杨国杰 马志远 李飞 郭旭生 李福厚
苹果渣是一种富含多糖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饲料,但含水量高不易保存,严重限制其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本试验把苹果渣混在日粮中制备发酵型全混合日粮利用产阿魏酸酯酶的植物乳杆菌A1促进发酵,研究发酵型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生长性能、血常规和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0头健康、体重相近(630±5.5)kg的西门塔尔肉牛随机均分为2个处理组。其中,对照组(CON)饲喂典型育肥肉牛TMR,试验组(FTMR)饲喂发酵全混合日粮。整个试验周期60 d,其中包括15 d预饲期。结果表明,肉牛饲喂发酵全混合日粮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 < 0.01)、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 < 0.01),降低白细胞总数(P = 0.039)、血红蛋白含量(P < 0.0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 = 0.039),提高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P = 0.026)、乙酸(P = 0.023)和丙酸(P = 0.039)的浓度。发酵全混合日粮对胃肠道细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P > 0.05),提高瘤胃纤维杆菌门、纤维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和毛螺菌科属的相对丰度显著(P < 0.05)。在属水平上FTMR组盲肠细菌中梭状芽孢杆菌和狄氏副拟杆菌的细菌丰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 < 0.05)。综上所述,饲喂全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增加胃肠道有益菌属。因此,发酵饲料技术可以高效利用难保存的饲料原料,对挖掘非常规饲料资源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秋晨 李娟 刘恩 顾艳丽 王岩 王效禹 刘艳 单春乔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72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CK)、K组、E组和EK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CK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K组肉鸡饲喂添加250mg/kg盐酸金霉素的饲料,E组肉鸡饲喂添加500 mg/kg EGF的饲料,EK组肉鸡饲喂添加500 mg/kg EGF和250mg/kg盐酸金霉素的饲料。饲喂期21 d。21日龄时采集肉鸡盲肠内容物样本,采用16S rDNA基因分析方法对肉鸡盲肠中的细菌群落进行评价,利用QIIME等测序分析软件对肉鸡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类。[结果]1)菌种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OTUs总数还是独有的OTUs数量,E组的菌种数量较CK组、K组高,而与EK组的数量接近。2)优势菌群分布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在E组中含量最高,而K组与CK组中变形菌门水平相当;在种水平上,与CK组相比,E组肉鸡肠道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3) 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E组中观察到的菌种数、菌种多样性指数和菌种丰富度指数高于CK组和K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功能预测结果表明,CK组肠道微生物在遗传信息处理方面的功能较丰富,EK组在有机体系统、代谢作用和细胞工程方面的功能较丰富,E组各类功能较为均衡,而K组除未分类功能外,主要以环境信息处理功能较为丰富。[结论]喂饲500 mg/kg的EGF有助于提高肉鸡肠道内菌群多样性,并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以乳酸菌为代表的厚壁菌门菌群丰度,降低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变形菌门菌群含量。
关键词:
肉鸡 表皮生长因子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孟庆翔 肖训军 夏兆刚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培养方法 ,对 5头生长猪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生长猪的胃肠道内容物中和粘膜上均有相当数量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分布 ,且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 2种菌(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艳艳 顾晓英 张德民 钱云霞
为了研究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花鲈肠道壁及内容物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实验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了花鲈经2周饥饿,恢复喂食1周和恢复喂食2周后肠道壁及其内容物菌群特征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会导致花鲈肠道壁细菌群落发生明显变化,引起差异的主要细菌为T-RFs 496、437、450、155 bP等所代表菌;经2周饥饿,肠壁T-RF 496 bP大肠杆菌(EschERichia)相对丰度从实验开始的43.11%±3.95%(c0肠壁组)下降为21.25%±9.97%(s2R0肠壁组),细菌多样性指数h′、E′和1/D均增大;恢复喂食2周后,肠道壁菌群结构逐渐恢复,T-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马如龙 宋凯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研究了MM1和MM4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及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MM1和MM4均在培养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似,pH4.0和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存活的影响较小,而pH2.0的人工胃液对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翟少钦 张邑帆 陈春林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r 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翟少钦 张邑帆 陈春林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r 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