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0)
- 2023(6406)
- 2022(5515)
- 2021(5027)
- 2020(4288)
- 2019(9473)
- 2018(9196)
- 2017(17310)
- 2016(9965)
- 2015(10856)
- 2014(10638)
- 2013(10514)
- 2012(9856)
- 2011(8978)
- 2010(8919)
- 2009(7917)
- 2008(7819)
- 2007(6957)
- 2006(6006)
- 2005(5409)
- 学科
- 济(34914)
- 经济(34868)
- 业(23514)
- 管理(23276)
- 企(18173)
- 企业(18173)
- 方法(17562)
- 数学(15629)
- 数学方法(15390)
- 学(12529)
- 农(9865)
- 中国(8851)
- 财(8802)
- 业经(7051)
- 制(7034)
- 农业(6766)
- 贸(6007)
- 贸易(6006)
- 银(5874)
- 易(5847)
- 银行(5829)
- 理论(5817)
- 地方(5732)
- 融(5704)
- 金融(5703)
- 技术(5665)
- 行(5607)
- 务(5384)
- 财务(5361)
- 财务管理(5344)
- 机构
- 大学(143657)
- 学院(141019)
- 研究(56616)
- 济(51575)
- 经济(50496)
- 管理(46742)
- 科学(41366)
- 理学(40959)
- 农(40932)
- 理学院(40301)
- 中国(39453)
- 管理学(39220)
- 管理学院(38993)
- 农业(33230)
- 所(32139)
- 京(30980)
- 业大(30779)
- 研究所(30032)
- 中心(24794)
- 财(23150)
- 江(21972)
- 农业大学(21609)
- 室(20143)
- 院(20140)
- 省(20105)
- 北京(18732)
- 财经(18569)
- 实验(18373)
- 业(18342)
- 科学院(18160)
- 基金
- 项目(103937)
- 科学(80049)
- 基金(76512)
- 家(72493)
- 国家(71972)
- 研究(63853)
- 科学基金(58777)
- 自然(42808)
- 自然科(41875)
- 自然科学(41849)
- 省(41530)
- 自然科学基金(41161)
- 基金项目(40234)
- 社会(39328)
- 社会科(37262)
- 社会科学(37247)
- 划(36545)
- 资助(31735)
- 教育(29955)
- 重点(24828)
- 计划(24406)
- 编号(22225)
- 部(22105)
- 发(22102)
- 科技(21926)
- 创(21684)
- 科研(21451)
- 创新(20418)
- 业(19693)
- 专项(18670)
共检索到205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林 赖诗韵 杨家书 龚玲 笪笑天 陈阳 林居纯
分别采用单位加权回归法和定期剂量递增法研究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使小鼠出现精神沉郁、震颤、昏迷、死亡等中毒反应,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 441.13 mg/kg阿苯达唑+60.05 mg/kg伊维菌素。蓄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蓄积系数为4.26,且随时间延长和给药剂量增加,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表现出被毛粗乱、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并进一步发展为震颤、昏迷,甚至死亡,至第18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文彦 郭国军 齐子鑫 唐国盘 高春生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 mg/L;安全浓度为1.91×10-3 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为1.23 mg/L。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虫药物的安全浓度都接近甚至低于它们在养殖生产中的的使用浓度,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冰 王荻 卢彤岩
分别以1.30 mg/kg、1.69 mg/kg、2.19 mg/kg、2.86 mg/kg、3.71 mg/kg、4.83 mg/kg、6.27 mg/kg、8.16 mg/kg剂量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进行口灌,并设置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给药后连续观察96 h,记录各组鱼的行为和死亡情况。用SPPS软件计算得出松浦镜鲤口灌伊维菌素的96 h LD50为4.04 mg/kg,95%可信区间为3.42~4.80 mg/kg。对给药组和对照组鱼进行血细胞分析,发现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红细胞数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浓度呈上...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松浦镜鲤 急性毒性 组织损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相和 宁红梅 李冲 陈玲丽 孔令芸 葛亚明
【目的】研究醋酸铅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明确铅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对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醋酸铅溶液,利用Bliss法检测醋酸铅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铅组、中铅组和高铅组,分别饮用含醋酸铅0(对照组),2.4(低铅组),4.8(中铅组)和9.6(高铅组)mmol/L的去离子水9d,记录饮毒0和9d时小鼠的体质量,于处理后10d采集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其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醋酸铅对小鼠的LD50为10 562mg/kg。小鼠体质量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低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显著增加...
关键词:
醋酸铅 小鼠 毒性效应 Bliss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陈春林 付文贵 郑华 翟少钦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中"兽药急性毒性试验指导原则"和"兽药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指导原则",研究中药女黄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药物组以16、4、1、0.5 g/kg的剂量一次性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7 d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_(50));以90 g/kg的剂量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14d并记录小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剂量;药物组以18、6、2 g/kg的剂量连续灌服女黄颗粒药液30 d,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和体质量变化,试验结束时检测其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指标,确定其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女黄颗粒各剂量组均未发现小鼠死亡,无法测出女黄颗粒的LD_(50);最大给药量试验期间,小鼠临床表现正常,未发现死亡,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量为9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病变。可见,女黄颗粒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晶 刘锦霞 李娜 丁品 杜文静 武建荣 张建军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一种在甘南草原上广泛分布的毒杂草,但同时其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生物农药活性,具备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研究通过昆明小鼠(Mus musculus)的经皮、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经皮急性毒性半致死剂量LD50>30g·kg-1,经口急性毒性LD50为6.983 1g·kg-1,均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按照低毒农药进行开发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玲玲 班晓敏 张皓博 张海彬
[目的]本文旨在为制定烟曲霉震颤素C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经口灌胃法对小鼠连续给药90 D,分别在7、30、60和90 D称量体质量,对小鼠的行为、体质量、饮食状况进行观察并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LD50为71.37 mg·kg-1,95%可信限为64.13~79.38 mg·kg-1。死亡小鼠出现大脑不成形,肝脏质脆、肿大和胃肠膨胀等毒性反应,中剂量组毒性反应稍弱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明显毒性。[结论]烟曲霉震颤素C...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侯丽萍 马广智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
关键词:
镉 锌 急性毒性作用 联合毒性作用 草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岗 张倩 饶小珍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梁
为了评价复合碘在大口鲶养殖中应用的安全性 ,做到合理用药 ,对大口鲶进行了复合碘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取二倍稀释法进行了大口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试验 ,结果表明 :复合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有很好的抑杀效果且对大口鲶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冰 欧阳五庆 刘梅雪 芮弦 吴敬超
【目的】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配方,制备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形态和粒径分别进行考察;通过高速离心、留样观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通过抑菌试验考察其体外药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纳米乳配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吐温-80 25%、无水乙醇15%、乙酸乙酯4.4%、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1%、蒸馏水54.6%。制备的纳米乳为橘黄色澄清透明液体,流动性良好,在透射电镜下其形态为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1nm,分散性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其未有分层、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忻 陈超 王文强 延志莲 董腊梅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永强 杨贤庆 李来好 钟志勇 郝淑贤 武昕 魏涯 岑剑伟
为评价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产品的安全性,本研究分别采用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与KM小鼠遗传毒性实验来研究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结果显示:臭氧处理后的罗非鱼片对SD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15 g/kg;无论有无S9代谢活化系统,罗非鱼片5个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最大值为(156±10)个/皿,均未超过阳性对照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回变菌落数最小值[(1 773±83)个/皿]的2倍,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小鼠的骨髓微核率分别为(0.40‰±0.88‰)(♀)/(0.40‰±0.83‰...
关键词:
罗非鱼片 臭氧减菌化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霓 徐晓娇 江天久 江涛 吕颂辉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急性毒性 卤虫 摄食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斌 李健 刘淇 王群
通过药浴方式,进行了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进行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探讨了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引起的褐牙鲆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9.0~21.0℃和24.5~25.5℃时,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24、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分别为6.35、4.84、0.84和2.43、2.14、0.5mg/L。通过对中毒死亡褐牙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癸甲溴铵对褐牙鲆的鳃损害最严重,其次是肝脏,对肾脏的损害相对较轻,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在24和32℃,癸甲溴铵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