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
- 2023(837)
- 2022(804)
- 2021(824)
- 2020(691)
- 2019(1456)
- 2018(1419)
- 2017(2256)
- 2016(1481)
- 2015(1528)
- 2014(1458)
- 2013(1410)
- 2012(1447)
- 2011(1374)
- 2010(1352)
- 2009(1190)
- 2008(1134)
- 2007(1040)
- 2006(917)
- 2005(802)
- 学科
- 学(3422)
- 济(2970)
- 经济(2969)
- 业(2699)
- 管理(2614)
- 企(2123)
- 企业(2123)
- 害(1698)
- 虫(1552)
- 生物(1496)
- 虫害(1361)
- 防(1324)
- 水产(1304)
- 方法(1276)
- 病虫(1267)
- 病虫害(1267)
- 防治(1224)
- 治(1222)
- 财(1214)
- 及其(1197)
- 数学(1085)
- 数学方法(1071)
- 农(989)
- 微(986)
- 微生(981)
- 微生物(981)
- 动物(935)
- 生物学(925)
- 务(896)
- 财务(896)
- 机构
- 大学(21751)
- 学院(21332)
- 农(10604)
- 研究(10460)
- 科学(9327)
- 农业(8728)
- 业大(6887)
- 所(6875)
- 中国(6833)
- 研究所(6561)
- 农业大学(5627)
- 室(5465)
- 实验(5270)
- 济(5263)
- 实验室(5113)
- 经济(5112)
- 业(4852)
- 重点(4793)
- 省(4685)
- 京(4676)
- 管理(4575)
- 中心(4212)
- 理学(4191)
- 理学院(4031)
- 院(3850)
- 管理学(3825)
- 技术(3800)
- 管理学院(3798)
- 科学院(3718)
- 江(3463)
共检索到29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建平 刘湘新 何湘蓉 范玉辉
用试管法和杯碟法研究了复方恩诺沙星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与阿普拉霉素组成的复方恩诺沙星制剂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2μg/ m L ,而单独使用恩诺沙星和阿普拉霉素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3 .2μg/ m L和 2 .2 5 u/ m L ,表明二者制成复方后 ,表现为协同作用 ,抗菌活性增强
关键词:
复方恩诺沙星 禽巴氏杆菌 抑菌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径1 殷中琼1 贾仁勇1 2 彭练慈1 康帅1 李莉1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地榆、虎杖6种中药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范围在6.25~50 mg/mL;赤芍、何首乌、茵陈、射干、甘草、蒲公英、白鲜皮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范围在50~100 mg/mL;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夏枯草、穿心莲、知母、苦参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大于1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柏、秦皮、虎杖和艾叶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抗菌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纪丽莎 殷红福 汪丽芬 张先福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药为229.9g·L-1的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首先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生长的标准质量浓度曲线,其次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分别加入振荡培养12h的鸭疫里氏杆菌20,50,120,190和250μL,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关系式,计算出药物作用后细菌的浓度,进而得出各种质量浓度下药物对细...
关键词:
中药学 黄连汤 鸭疫里氏杆菌 抑菌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程龙飞 傅光华 万春和 黄瑜
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C48-1为研究对象,利用LAMP方法对Pm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在恒温65℃下,1 h内就可以检测到Pm;LAMP方法最低可检测100 pg.μL-1Pm基因组DNA.该方法不需要精密的温度循环装置,有恒温加热设备就可以满足检测条件,适合基层临床应用.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明燕 胡茂志 沈欣悦 周生 徐步
为了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外膜蛋白A(Omp A)的免疫原性,根据C48-1菌株Omp 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去信号肽的成熟Omp A基因.将去信号肽的成熟Omp A基因扩增片段双酶切后,克隆到p GEX-6p-1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Omp A,转化宿主菌BL21并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的结果显示,融合蛋白GST-Omp A大小约为63 ku,与预期的分子质量相符.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与鸡抗Pm血清具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说明Omp A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为禽Pm Omp A在免疫防御研究中的应用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元刚 周学章 任战军
通过对患典型败血症死亡的梅花鹿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得到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生化技术、动物试验和分子生物技术4方面的鉴定,确诊该菌为李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环丙杀星、克林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塞肟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关键词:
李氏杆菌 分离 鉴定 治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宏伟 陆承平
【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比较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铁调节外膜蛋白(IROMPs)的免疫原性及分析交叉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以正常培养基和限铁培养基增殖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2和C51-3,采用Sarcosyl沉淀—超离法提取IROMPs和OMPs,并用SDS-PAGE比较两株之间的差异,同时用正常培养基增殖该菌制备灭活全菌抗原。免疫原性分析,将清洁级小鼠20只随机分成4组,5只/组,以C51-12株的全菌、IROMPs和OMPs作抗原分别免疫,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相应抗体动态变化;免疫保护试验,分别采集经4次免疫后小鼠的抗血清,作1﹕10稀释腹腔注射小鼠,每组6只,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晓娜 刁有祥 张颖 肖坡 高绪慧 鞠小军
【目的】探讨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强毒株对雏鸭的致病性。【方法】以口服灭菌生理盐水的雏鸭为对照,通过口服和滴鼻接种途径将PM人工感染雏鸭,观察雏鸭的发病情况;于接种后不同时间内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鸭,采集肝脏、肺、心脏和脾脏、胸腺、腺胃和小肠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器官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对PM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接种PM后,引起雏鸭出现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剖检病变以心包积液、肺出血和肝脏点状坏死为特征。PM动态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滴鼻接种后12h,肺中PM含量最高,达到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梅 许文博 黄复深
为探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从GenBank下载不同宿主不同血清型Pm的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方法筛选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并鉴定含minC的操纵子。结果表明:发现33个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其中14个为不同菌株的共有基因;未发现调节ftsZ聚合的Noc系统相关蛋白基因和min系统的minD和minE蛋白基因;发现1个由minC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酶基因(denⅤ)及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与denⅤ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酶denⅤ的相互作用蛋白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域;Pm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可见,Pm的细胞分裂是个多分子参与的过程,同时ftsZ聚合机制存在与其他细菌不同的特异性机制,denⅤ可能参与了Pm的细胞分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梅 许文博 黄复深
为探讨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Pm)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从GenBank下载不同宿主不同血清型Pm的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方法筛选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并鉴定含minC的操纵子。结果表明:发现33个与Pm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其中14个为不同菌株的共有基因;未发现调节ftsZ聚合的Noc系统相关蛋白基因和min系统的minD和minE蛋白基因;发现1个由minC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酶基因(denⅤ)及1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与denⅤ编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酶denⅤ的相互作用蛋白具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结构域;Pm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可见,Pm的细胞分裂是个多分子参与的过程,同时ftsZ聚合机制存在与其他细菌不同的特异性机制,denⅤ可能参与了Pm的细胞分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春 王一飞 周赛赛 任晨玮 罗润波 贡嘎 曲久 高家登 索朗斯珠
为确定2018年7—11月西藏那曲牦牛发病的死亡原因,以安多县、班戈县、聂荣县和色尼区的26头病死牦牛内脏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和特异性基因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荚膜血清类型、毒力基因以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得到13株分离菌,分离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鉴定结果均与多杀巴氏杆菌相符,并扩增出多杀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和16S rDNA,菌株Pm-1和Pm-2的Kmt-1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的牛源多杀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达98%以上;13株菌的荚膜分型鉴定结果均为B型;对分离菌进行已知的23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13株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在16~19种,ptfA、fimA等16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tadD、toxA等4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且每个地区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相同;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死亡时间为24~72 h,死亡率为100%,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肺脏、肝脏、心脏出血坏死。导致此次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荚膜B型多杀巴氏杆菌病,本研究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预防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优势菌株。
关键词:
牦牛 多杀巴氏杆菌 荚膜 毒力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丽君 薛云 丁文文 赵战勤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荣 张晓梅 宁玲忠 陈可毅
以不同微生态制剂饲喂 1日龄雏鸡 ,连喂 7d.在雏鸡 3日龄时经口接种鸡白痢沙门氏杆菌 ,30日龄检测雏鸡消化道菌群 ,统计育雏成活率 .结果表明 ,给雏鸡早期饲喂微生态制剂对实验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有预防作用 .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 雏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洵 程天印 王晓君
为寻求快速简便的检测沙门氏杆菌及其他病原生物新方法,以沙门氏杆菌invA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沙门氏杆菌的HDA法,用4株沙门氏杆菌和6种其他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考核特异性,用稀释法测定灵敏度.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DA法可在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扩增时程75 min;阳性检测率为100%,无假阳性;用HAD法检测12份饲料样品,结果检出沙门氏杆菌呈阳性的3份,阳性率为25%.HDA法极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
关键词:
沙门氏杆菌 检测 解旋恒温基因扩增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