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1)
2023(7116)
2022(6228)
2021(5835)
2020(4773)
2019(10518)
2018(10673)
2017(19349)
2016(10768)
2015(11820)
2014(10951)
2013(10481)
2012(9559)
2011(8500)
2010(8296)
2009(7561)
2008(6959)
2007(5735)
2006(4987)
2005(4160)
作者
(30724)
(25767)
(25750)
(24347)
(16372)
(12914)
(11452)
(10122)
(9974)
(9166)
(8958)
(8901)
(8411)
(8184)
(8108)
(7988)
(7875)
(7580)
(7569)
(7500)
(6726)
(6330)
(6223)
(5942)
(5914)
(5769)
(5668)
(5655)
(5432)
(5306)
学科
(32044)
经济(32012)
管理(22432)
(20656)
(15111)
企业(15111)
(12744)
(11660)
方法(11248)
地方(10273)
数学(9633)
数学方法(9479)
农业(8624)
中国(8428)
业经(7764)
(7176)
环境(6481)
土地(6342)
(6120)
贸易(6115)
(5966)
(5825)
(5511)
理论(5375)
资源(4730)
技术(4471)
生态(4386)
(4383)
(4269)
地方经济(4265)
机构
学院(134980)
大学(130244)
研究(49937)
管理(44809)
(42285)
经济(41089)
理学(38292)
理学院(37714)
科学(37355)
中国(36956)
管理学(36648)
管理学院(36436)
(33072)
(29489)
(26907)
业大(26847)
农业(26356)
研究所(25155)
中心(23659)
(21702)
(20017)
师范(19755)
(19281)
(19036)
(18870)
北京(18071)
(17661)
技术(17552)
农业大学(17543)
科学院(16646)
基金
项目(101004)
科学(76663)
基金(69763)
研究(68950)
(64819)
国家(64302)
科学基金(52518)
(41553)
社会(39742)
基金项目(38121)
自然(37352)
社会科(37306)
社会科学(37297)
自然科(36378)
自然科学(36364)
(36071)
自然科学基金(35644)
教育(30985)
编号(28969)
资助(27400)
重点(24118)
(22949)
成果(21921)
计划(21819)
(20917)
课题(20666)
科技(20310)
科研(20098)
(19908)
创新(19612)
期刊
(49967)
经济(49967)
研究(34484)
(30596)
学报(29794)
中国(28363)
科学(25790)
农业(21026)
大学(20484)
学学(19632)
教育(14980)
(14643)
管理(14180)
(12028)
资源(10590)
业经(10452)
技术(10076)
(9384)
金融(9384)
业大(8493)
林业(8414)
(8303)
科技(7950)
经济研究(7481)
农业大学(6595)
(6551)
图书(6462)
问题(6359)
财经(6044)
现代(5966)
共检索到196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克中  朱永恒  
以安徽省铜陵市林冲尾矿复垦地(Reclamated Copper-mine-tailings)为研究对象,按照尾矿库内部自然生长的3种优势植被(芒、矛叶荩草、野豌豆)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不同优势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及各养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尾矿地生态恢复的优势植被选择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优势植被下土壤有机质(18.0~28.6g/kg)、全磷(0.276~0.438g/kg)、全钾(16.0~20.7g/kg)含量差异显著,全氮(4.14~4.67g/kg)变化幅度不大。其中以芒草覆盖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全钾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8.6和20.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世勇  谢建春  刘登义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中游 ,是我国主要的铜矿产区 ,其铜尾矿共有 5个主要的分布区域。随排放时间的延长 ,各尾矿库的持水保肥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提高 ;铜尾矿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极端贫瘠和重金属毒性 ,各尾矿库的重金属含量都很高 ,而N、P、K和有机质的含量很低甚至为零。自然和人工定居于尾矿上的植物共有 9科 37属 4 0种 ,其中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占所有植物种的 72 .5 % ,此 3科植物因有完美的生态适应机制而能成为在尾矿上定居的先锋植物和优势种。铜尾矿库植被自然演替属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演替 ,铜矿废弃地的治理和恢复重建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胜尼  孙庆业  王铮峰  彭少麟  夏汉平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可定居的植物及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铜陵各尾矿(库)场上,共有 30 科 96 属 122 种植物。禾本科、菊科与豆科中的草本植物,是铜陵铜尾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先锋植物,具匍匐茎或地下茎的植物或具固氮能力或具种子小、易传播的特性植物,适宜在铜尾矿废弃地定居成活;几种优势植物群落基质的理化性质较未复垦区及酸化区得到明显的改善,其 pH值得到缓和,N、P、有机质营养成份含量增加,重金属铜的含量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星明  袁新松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p<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云波  牛聪傑  许中旗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铁尾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为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随机取样和跟踪观测方法,以自然恢复及人工造林2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唐山迁安铁尾矿废弃地的土壤生物学性质为研究对象,检测与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年限铁尾矿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结果】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增长;空间分布上,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数量随尾矿土壤深度加大而降低;在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中,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人工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地,且增长速度也较快;与自然恢复地相比,在恢复11年后,人工林地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鹏  史常青  杨建英  史丽丽  魏广阔  刘韵  闫升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铁尾矿库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张宣矿区的植被模式,以解决铁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低下、植物生长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方法】以该区铁尾矿库的1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生长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土壤养分情况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其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各模式植被盖度普遍处于中上水平,油松、沙棘、芦苇和野艾蒿分别为研究区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优势种;乔木、乔灌等模式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灌草等恢复模式,但丰富度指数普遍较差。不同植被模式、不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均影响显著,该区土壤富含速效钾,但缺乏氮、磷和有机质。经CRITIC-GRA法得分排序,油松、油松+洋白蜡、沙棘+胡枝子为研究区内得分排名前3的模式,评价等级为“优”,所有恢复措施中仅自然恢复措施评价等级为“差”。【结论】建议当地采用覆土整地植苗恢复措施,植物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沙棘或胡枝子+野艾蒿或草木犀,另外可施用适量氮磷肥或有机肥,以加快铁尾矿库土壤养分改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中旗  袁玉欣  李玉灵  徐学华  郭江  刘金柱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biod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iron tailing land to detect impacts of forestation on the nutrient content and biod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ron tailing had much lower contents of organic materials and available N than ordinary soil, and the iron tailing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甲斌  李瑞军  余良晖  
开展尾矿资源调查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入选矿石量及精矿与尾矿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尾矿资源调查方法,并测算得全国铜矿尾矿资源总量大致为15×108t,铜平均品位约为0.077%;同时,基于盈亏平衡的思想,构建了尾矿资源经济评价模型,并且测算确定,在铜价不低于35 000元/t的条件下,回收单一铜元素的经济品位为0.07%。资源结构决定其利用模式。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判断,未来我国铜矿尾矿资源利用的主要模式是尾矿回选及尾矿用于采矿充填或用作建筑材料两个方面。根据尾矿资源利用模式,要进一步推动尾矿资源开发利用,不仅需要及时发布尾矿资源数据信息,而且更需要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努力消除尾矿资源开发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永兰  王友保  
选用耐性强的草坪草进行铜尾矿的植物修复,对尾矿的复垦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对不同比例的铜尾矿基质的修复效果,具体分析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全铜和有效态的含量以及多年生黑麦草体内铜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在铜尾矿基质中能较好生长,无严重伤害。多年生黑麦草显著改善了铜尾矿基质的营养和土壤酶活性,与不种植黑麦草组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组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平均增加了55.5%、 44.1%、 30.0%和24.9%;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增加了24.8%、 20.5%、 11.4%和14.2%,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和吸收作用促进了土壤铜的活化,这种活化与吸收过程共同降低了土壤铜含量,平均降幅达到12.2%,推动了铜尾矿基质的修复进程。该试验为进一步利用多年生黑麦草修复现场铜尾矿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植物对重金属尾矿的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刚  袁寒  刘艳红  
【目的】为研究云南个旧锡矿尾矿库(大屯选厂尾矿库、老厂尾矿库和黄茅山尾矿库)土壤基本肥力状况和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理化性状与重金属含量分析,并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结果】个旧锡矿尾矿库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甚缺乏,土壤速效磷含量丰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水平中等;土壤重金属铅全量为557.145 479.58 mg/kg,镉全量为15.8417.77 mg/kg,铬全量为20.9165.72 mg/kg,铜全量为1 536.482 561.18m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蔡体久  王笑峰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源  
随着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矿产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而属于其末期形态的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是城市类型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表现出独特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产业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而解决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最直接的办法是培养接续主导产业,优化原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区域经济走向合理、科学、快速的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宏  沈章军  阳贵德  安宗胜  孙庆业  
本文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4 kg铜尾矿中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 g,记作JF0(CK)、JF8、JF16、JF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铜尾矿后对菊科植物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生长和尾矿基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矿基质中添加鸡粪改良后,植物株高、冠幅、叶长、叶宽、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植物体总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植物根长也有增加。随着串叶松香草的生长,尾矿基质中总氮、总磷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pH值和有效态Cu、Zn含量有所降低,土壤微生物量C、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尾矿基质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查建军  孙庆业  徐欣如  叶庆林  胡欢欢  
[目的]为了探究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剖面中元素组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铜陵矿区长期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稻田土和未污染稻田土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及ICP-MS测定了稻田土剖面(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中的元素组成。[结果]①酸性矿山废水降低了稻田土壤剖面的pH值,污染剖面pH均低于6.5;②酸性矿山废水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剖面电导率、S和P的含量,0~10 cm层中土壤电导率为对照稻田的1.91倍,总S含量为对照稻田2.36倍;③随酸性矿山废水进入农田的重金属主要为Cu、Zn、Pb、As和Gr、Cu、Zn、Pb在0~40cm均呈现富集趋势,Cu、Zn、Cr在0~100 cm污染指数均大于1,Pb、As污染主要在0~10 cm。[结论]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对稻田土壤元素组成的影响形式主要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深度和污染深度为0~40 cm。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辅唐  康远  晏雨鸿  王德军  吕小玲  孙珮石  
文章将云南省小水井金矿尾矿库分为五个试验类型:经济型、生态防护型、乡土植物防护型、景观型和土壤改良型,以探讨不同目的、不同施工工艺的生态恢复。结果表明,各个试验类型的生态重建在植被恢复、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景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生态防护型和乡土植物防护型最好,且成本较低,在实践中可以将两者结合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