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2)
- 2023(15283)
- 2022(13237)
- 2021(12591)
- 2020(10306)
- 2019(23848)
- 2018(23748)
- 2017(45258)
- 2016(25054)
- 2015(28226)
- 2014(28414)
- 2013(27688)
- 2012(25627)
- 2011(23175)
- 2010(23368)
- 2009(21077)
- 2008(20444)
- 2007(18053)
- 2006(16051)
- 2005(13787)
- 学科
- 济(96985)
- 经济(96890)
- 管理(69279)
- 业(61753)
- 企(49645)
- 企业(49645)
- 方法(39873)
- 数学(34222)
- 数学方法(33737)
- 农(28885)
- 地方(28314)
- 中国(26845)
- 财(22372)
- 学(22097)
- 业经(21652)
- 农业(19464)
- 环境(18121)
- 理论(17877)
- 贸(16808)
- 贸易(16795)
- 和(16452)
- 制(16363)
- 易(16195)
- 技术(14786)
- 地方经济(14755)
- 教育(14445)
- 策(14290)
- 划(13845)
- 银(13845)
- 银行(13803)
- 机构
- 学院(344679)
- 大学(342965)
- 管理(134159)
- 济(129856)
- 经济(126557)
- 研究(118052)
- 理学(115419)
- 理学院(114019)
- 管理学(111903)
- 管理学院(111288)
- 中国(87157)
- 科学(75644)
- 京(74831)
- 财(59179)
- 所(59083)
- 农(55923)
- 中心(54329)
- 研究所(53963)
- 江(52168)
- 业大(52051)
- 范(49852)
- 师范(49422)
- 北京(47722)
- 财经(46612)
- 院(44062)
- 农业(43335)
- 州(43102)
- 经(42239)
- 师范大学(39689)
- 技术(39307)
- 基金
- 项目(238638)
- 科学(186289)
- 研究(177981)
- 基金(168630)
- 家(146704)
- 国家(145424)
- 科学基金(124233)
- 社会(107968)
- 社会科(102026)
- 社会科学(102000)
- 省(94818)
- 基金项目(90296)
- 教育(82646)
- 自然(81104)
- 划(80043)
- 自然科(79009)
- 自然科学(78991)
- 自然科学基金(77503)
- 编号(75354)
- 资助(68820)
- 成果(61612)
- 重点(54101)
- 课题(52805)
- 发(52325)
- 部(51458)
- 创(49001)
- 创新(45610)
- 项目编号(45029)
- 科研(44797)
- 大学(44111)
- 期刊
- 济(146860)
- 经济(146860)
- 研究(101622)
- 中国(70461)
- 学报(53748)
- 农(50706)
- 科学(49793)
- 教育(49001)
- 管理(48008)
- 财(42953)
- 大学(40524)
- 学学(37445)
- 农业(35428)
- 技术(32474)
- 融(29215)
- 金融(29215)
- 业经(25022)
- 图书(21915)
- 经济研究(21752)
- 财经(21094)
- 问题(19186)
- 资源(18461)
- 业(18075)
- 经(18001)
- 科技(17086)
- 理论(16146)
- 版(15865)
- 现代(15656)
- 技术经济(15637)
- 坛(15528)
共检索到512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伟 肖立新 李佳欣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冀西北地区生态涵养区建设现状发现:自然系统中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者生存发展,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能量流动不平衡;经济系统中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水平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系统中缺乏生态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未来发展,应保证自然系统得到优化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环境友好型经济长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这需要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开展生态评价,因地制宜制定冀西北生态功能区划,将该区分为坝上草原农牧生态区、冀北山地农业生态区、冀西北山地森林生态区、冀西北黄土丘陵农业生态区等一级生态区,以及若干二、三级生态区。并通过建立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嘉祖 闵庆文
我国以植树造林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7年全国已累计造林4627万hm2,其中“三北地区”3024万hm2。但也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平均造林成活率仅25%,保存率仅13%。经分析,西北地区少雨干旱,缺土壤水是“年年造林不见林”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系统重建的根本,而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管理、雨水资源化、发展节水农业、普及节水意识等,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水资源 植树造林 西北地区 生态重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王全喜 侯瑞 何炬 李德寿
以随县厉山镇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并分析了厉山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厉山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86.8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628.30 hm~2;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上升趋势,优势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09年的11.306 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1.097 0亿元,年变化率达-3.40%;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持续下降,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258 8亿~9.433 8亿元,其价值总和约占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比例的83%;各种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明显小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不足,估算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菲菲 张增祥 左丽君 赵晓丽 潘天石 朱自娟 汪潇 刘芳 易玲 温庆可 徐进勇 胡顺光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保持水土和提高水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造林林种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通过调研土壤、气象及生态化学计量参数等对CENTURY模型进行本地化,模拟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落叶松(dahurian lar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oriental arborvitae)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的生态效应,并结合文献数据评价模型拟合精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与幼龄林相比,落叶松、油松、侧柏和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C、N、P总储量分别增加了3.37%、3.98%、2.84%和1.82%,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51.25%、73.62%、41.83%和94.98%。不同林种两个林龄平均蒸发量比较显示,落叶松(338.85 mm)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树广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彭强
水源涵养林在京冀流域水源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野外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筛选及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量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为39 343.1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20 792.87万元;水土保持效益为278.01万元;固碳制氧效益为4616.25万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为5673.9万元;改善小气候效益为2466.8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5515.3万元。本研究的计量结果将为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崔国发
该文主要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和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等问题 ,探讨植被保护方案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途径和技术措施 ,提出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生态系统恢复的 4个基本途径为保护、恢复、重建、维持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标、生态关键种指标、生态系统环境建设指标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或原生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衡量标准有 9类 ,包括生物量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最大有效持水量、有效降水系数、降水利用效率、有效水持续期、氮利用率、微生物共生体和循环系数 ;天然林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包括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阶梯式退耕”模式、“辐射式生态重建”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张彩霞 盖力强
基于多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了亚热带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里骆杉木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年内林冠截留量曲线呈现单峰型,而宜山龙桥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曲线则呈双峰型。5种森林生态系统累积林冠截留价值的过程曲线基本一致。里骆杉木林和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大,而龙桥3种类型的年内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小。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月平均水文调节量依次为西江坪常绿阔叶林>里骆杉木林>龙桥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龙桥马尾松林>龙桥杉木林。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功能过程曲线呈现与水文调节功能曲线相似的规律,对应的月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分别是751.92、486.92、33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吴鑫悦 李文龙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雨青 李绍才 孙海龙
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道路建设却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冲击,建立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川西北地区道路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对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生态补偿模式进行研究。结合川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以及道路工程建设的损益驱动过程,分析了受损者和受益者;并结合道路工程的生态特征,分析了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提出了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途径。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川西北 补偿模式 生态补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其文
生态补偿对象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和支撑性研究,对建立高效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内在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很少专门研究补偿对象的选择问题,这种不考虑空间异质性对整个补偿区域实施统一的标准补偿势必会影响到补偿的效率。有鉴于此,基于补偿资金效率考虑,构建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所有者的参与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受损风险为参数的空间选择模型,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为例,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州划为五大等级补偿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临界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或可能补偿区。对各级补偿区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
生态补偿对象 空间选择 甘南藏族自治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巨才 孔伟 任亮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高效健康地发展城市绿色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方法]以张家口为例,着力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辅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5—2016年张家口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旅游经济指数、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指数、生态资源和环境治理指数波动较大;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 24发展到2016年的0. 61。[结论]张家口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联度逐渐增强,两者正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兼顾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两者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林
为了克服传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估算所面临的空间尺度问题,将遥感技术引入到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评估中,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森林涵养水量,并进一步估算了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与样本点实测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对比发现,tvdi模型能适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估算。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排序为:马尾松林>桉树林>杉木林。
关键词:
森林 TVDI 土壤含水量 价值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