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4)
- 2023(2762)
- 2022(2419)
- 2021(2173)
- 2020(1757)
- 2019(4048)
- 2018(3939)
- 2017(6576)
- 2016(3606)
- 2015(3972)
- 2014(4192)
- 2013(4032)
- 2012(3547)
- 2011(3129)
- 2010(3112)
- 2009(2932)
- 2008(2736)
- 2007(2457)
- 2006(2216)
- 2005(1880)
- 学科
- 济(13146)
- 经济(13135)
- 管理(10319)
- 业(8364)
- 企(7628)
- 企业(7628)
- 方法(7046)
- 数学(6423)
- 数学方法(6184)
- 学(3386)
- 理论(3196)
- 财(3129)
- 农(3090)
- 地方(3009)
- 业经(2909)
- 环境(2624)
- 教学(2615)
- 中国(2611)
- 和(2468)
- 务(2197)
- 财务(2155)
- 财务管理(2147)
- 划(2012)
- 企业财务(1986)
- 农业(1977)
- 技术(1924)
- 学法(1803)
- 教学法(1803)
- 制(1770)
- 资源(1755)
- 机构
- 学院(53437)
- 大学(53201)
- 管理(19748)
- 研究(17739)
- 理学(16803)
- 理学院(16608)
- 济(16313)
- 管理学(15970)
- 管理学院(15916)
- 经济(15794)
- 科学(14531)
- 中国(12851)
- 京(11951)
- 农(11364)
- 业大(11230)
- 所(9633)
- 研究所(9009)
- 农业(8968)
- 中心(8565)
- 工程(8547)
- 江(8085)
- 技术(7670)
- 北京(7598)
- 院(7211)
- 财(7086)
- 范(7038)
- 师范(6795)
- 省(6663)
- 州(6601)
- 室(6364)
共检索到75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固化工艺 虚拟仿真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晓燕 农春仕 张海洋
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木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胶合板产品生产为例,从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融合产品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综合评估等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通过采用情境浸入式、任务驱动式和激励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反思中学”的过程中,自主架构知识体系,并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迁移,达到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的目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2018年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特色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室跨学科综合型、研究型实验的典型代表。项目由科研获奖项目转化而来,实施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人机交互、虚实结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熟悉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成型、制备、表征、测试等相关原理及操作,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进行新型材料工艺控制、改进、革新、新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掌握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成型、制备流程和工艺参数确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活性炭 仿真实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贠冰 孙建林 熊小涛 毛璟红
通过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实践,发现取得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成果,首先要充分反映学科的要求及特点,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其次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把优质实验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再次要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材料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创建开放的共建共享信息平台、与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广泛推广应用等,都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静 于岩 李凌云 王晨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建设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多次练习、接近真实的操作体验。在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合理设计交互操作动作,嵌入多样化数据及夸张的动画效果,科学设置评价方式及实验要求,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材料分析方法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鲍甫成 郭文静
选用 2种人工林木材 (马尾松与杨木 )和 3种废弃塑料 (聚乙烯、聚丙烯及聚苯乙烯 )为原料 ,采用木材与塑料冷混 -热压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树种、木材组元形态、补强剂、塑料种类、板材密度及不同木塑混合比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树种、木材组元形态、塑料种类、木塑复合比例、板材密度与补强剂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高塑料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比例也可以达到与添加酚醛补强剂同样或更好的结果 ;以杨木原料、细长刨花形态、聚丙烯塑料、板材密度为 1g·cm- 3等为最佳复合工艺因子 ,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相关普通刨花板 ,包括室外结...
关键词:
木材 塑料 复合材料 复合工艺因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姚日晖 文尚胜 吴为敬 郑奕娜 王丹 郑相宇 马强
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意义、教学理念、建设目标及特色,坚持"立足产业、创新为先、虚实结合、合作共享"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以国家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为引导、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实验室为支撑,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将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的办学特色,在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开放共享、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光电材料与器件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超 宋立彬 王新洪 栾贻国 赵国群
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了模具虚拟装配和模具虚拟制造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完成实验预习、实验学习、实验练习、实验考核、实验报告等教学内容,教师能够进行实验教务管理。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有效时间参与实验过程。实行"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真实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局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佩 冯波
结合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了复杂机械产品三维装配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装配仿真软件Delmia/DPM实现了装配设计过程虚拟操作和虚拟装配实验,利用Delmia/DPM软件的装配工艺建模与仿真功能实现了装配仿真过程建模、参数仿真等实验内容。该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三维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的感性认识,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中物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中心和团队介绍该项目依托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车辆工程专业,由北京市动车组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车辆工程专业2016年通过了《华盛顿协议》专家观摩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该项目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必要性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2.9万km,形成了八纵八横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 赵行志 郭文静
该文利用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 3种回收塑料与木材纤维复合制备复合材料 ,分析不同回收塑料种类、木材纤维与塑料不同质量比和热压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回收塑料中回收聚苯乙烯塑料性能最好 ,回收聚丙烯塑料其次 ,回收聚乙烯塑料最差 .木塑质量比 5 0∶5 0效果最好 .塑料含量低时 ,内结合强度和拉伸强度低 ,吸水厚度膨胀率高 ;塑料含量过高时 ,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 .热压温度在1 90℃效果最好 .温度过低时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内结合强度较差 ;温度过高时 ,木材纤维降解加剧 ,塑料少量溢出 ,性能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威 张震 余圣 赵觅 吕书林 吴树森
针对材料成形实验教学中内生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设计困难问题,该文以具备较好非晶形成能力的Mg_(65)Cu_(7.5)Ni_(7.5)Zn_5Ag_5Y_(10 )(at.%)为基体,基于选择性相溶解法在非晶基体中成功引入原位自生B2-Ni Ti相。利用电弧熔炼制备Ni-Ti-Cu-Y预合金,通过成分设计使其析出B2-Ni Ti相,再将上述预合金浸入剩余元素(Mg,Zn,Ag)组成的熔体中。预合金中除B2-Ni Ti相以外的其他组成相会选择性溶解进入熔体中,组成Mg-Cu-Ni-Zn-Ag-Y熔体,B2-Ni Ti相分布其中。通过预先成分配比设计,使熔体成分与目标成分接近,具备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通过快速冷却制备得到原位自生B2-Ni Ti相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B2-Ni Ti形状记忆相在应力加载时会发生马氏体相变吸收能量,并阻碍主剪切带快速扩展,提高复合材料室温强韧性。复合材料断裂强度超过1 GPa,断裂应变为5.6%,屈服强度为730 MPa,塑性应变为4.6%,综合力学性能优于所选用的非晶基体合金。该工艺可适用于多种内生增强复合材料制备,为材料设计及组织性能表征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斌 翟学勇 李瑞 孙立鹏 张元婷 尹玉雪 刘镇波
【目的】为了探究工艺因子对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以提高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方法】按照单板层积材结构设计制备桦木单板/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仪(FFT)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进行检测,以比动弹性模量(E/ρ)、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比值(E/G)、声辐射品质常数(R)、损耗角正切(tanσ)、声速(v)归一后的综合得分值为响应指标,分析热压时间、热压压力、施胶量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工艺因子和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实验范围内,在热压时间10~25 min、热压压力0.6~1.3 MPa、施胶量140~180 g/m~2时,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显著提升,说明实验的工艺因子对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影响显著。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剔除对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建立了复合材料综合得分值的响应面模型。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压时间24.5 min、热压压力1.3 MPa、施胶量180 g/m~2,此条件下复合材料的E/ρ为25.27 GPa,E/G为15.99,R为6.48 m~3/(Pa·s~3),tanσ为0.001 25,v为5 026.55 m/s,综合得分值可达到98.19。【结论】综合得分值的模型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会 蓝天 盛奎川 常蕊 钱湘群
为制备竹颗粒/PVC复合材料(BPPC)并优化热模压工艺,研究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BPPC性能的影响。设定热模压时间5~11min,模压温度165~190℃,制备BPPC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发现,随着热模压时间的增加,BPPC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较佳热模压时间为8min。热模压温度165~190℃范围内,随着模压温度的增加,BPPC的力学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热模压温度为180℃。DSC分析表明,热模压温度对竹颗粒和PVC的相容性影响显著,模压温度180℃时二者呈现较好的相容性。SEM分析发现,热模压温度180℃时竹颗粒在PVC基体中分布均匀,二者的界面相容性较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复明 王戈 李贤军 程海涛 田根林 张文福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天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为依据,建立材料制备工艺的多因素单层次隶属函数评判模型;并对热压3要素和铺装方式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价,得到了制备工艺最优排序。测试了不同层数的复合材料,从宏观层面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对7.5 Nm和13.5 Nm纤维增强体的拉伸断面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评判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热压压力3 MPa,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5 min,铺装方式[(0/90)]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