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6)
- 2023(6997)
- 2022(5957)
- 2021(5280)
- 2020(4470)
- 2019(9683)
- 2018(9463)
- 2017(17014)
- 2016(9793)
- 2015(10303)
- 2014(9681)
- 2013(9329)
- 2012(8537)
- 2011(7469)
- 2010(7166)
- 2009(6646)
- 2008(6408)
- 2007(5629)
- 2006(4833)
- 2005(4051)
- 学科
- 济(30989)
- 经济(30955)
- 管理(28485)
- 业(26048)
- 企(20657)
- 企业(20657)
- 方法(14561)
- 数学(12974)
- 数学方法(12847)
- 学(11436)
- 环境(11216)
- 农(10232)
- 财(9380)
- 贸(8027)
- 贸易(8026)
- 易(7860)
- 中国(7713)
- 业经(7409)
- 划(7395)
- 农业(6907)
- 务(6171)
- 财务(6169)
- 财务管理(6162)
- 技术(6072)
- 企业财务(5884)
- 地方(5497)
- 制(5367)
- 规划(5117)
- 环境规划(4963)
- 产业(4739)
- 机构
- 大学(134832)
- 学院(134823)
- 研究(50106)
- 济(49953)
- 经济(49026)
- 管理(48005)
- 理学(42824)
- 理学院(42258)
- 管理学(41332)
- 管理学院(41149)
- 农(40531)
- 科学(38113)
- 中国(35080)
- 农业(32935)
- 业大(31824)
- 所(28264)
- 京(28146)
- 研究所(26748)
- 中心(22194)
- 农业大学(22135)
- 财(20534)
- 江(19639)
- 室(18542)
- 省(18519)
- 院(18452)
- 实验(17539)
- 业(17400)
- 财经(17195)
- 科学院(16874)
- 实验室(16789)
- 基金
- 项目(105073)
- 科学(80172)
- 基金(77047)
- 家(73502)
- 国家(72958)
- 研究(63352)
- 科学基金(59869)
- 自然(43618)
- 自然科(42582)
- 自然科学(42552)
- 省(42134)
- 自然科学基金(41844)
- 基金项目(41794)
- 社会(40447)
- 社会科(38390)
- 社会科学(38376)
- 划(36546)
- 资助(30520)
- 教育(27724)
- 计划(24891)
- 重点(24779)
- 科技(23156)
- 发(22441)
- 创(22347)
- 编号(21931)
- 科研(21849)
- 部(21626)
- 业(21230)
- 创新(21097)
- 农(19063)
共检索到182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伟 叶长东 苏天明 李恩东 刘美卿 王吉平 叶长成 张野 何铁光 李嘉维 王瑾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侯栋 李亚莉 姚拓 黄书超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黄瓜生产中化肥减量及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黄瓜“甘丰袖玉”为试材,设置100%化肥(2 400kg/hm~2,T1)、60 kg/hm~2微生物菌肥+80%化肥(T2)、60 kg/hm~2微生物菌肥+60%化肥(T3)、60 kg/hm~2微生物菌肥+40%化肥(T4)、对照(T5,不施任何肥料)、单施微生物菌肥(60 kg/hm~2,T6) 6个施肥处理,于黄瓜拉秧后采集土样,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及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及其相对丰度进行比较,并基于细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细菌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比较了不同处理的黄瓜产量。[结果]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其中T4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随着微生物菌肥比例的增加,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乳球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优势菌的相对丰度占比总体较高。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属水平组成,而门水平基本组成保持稳定。各处理黄瓜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1>T6>T5,表明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黄瓜产量。[结论]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消除化肥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在黄瓜生产中用微生物菌肥(60 kg/hm~2)替代20%~40%的化肥,能够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张玉虎 荆玉琳 胡茜 张艺 张晟 卫国华 申荣艳 朱雅红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为探究秸秆与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内蒙古达拉特旗重度盐碱地,分别设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秸秆单施(G)、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4个处理,分别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用向日葵4种作物,分析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和作物盐离子浓度及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作物生物量及作物体内盐离子积累量,其中土壤全盐量在种植油用向日葵的土壤中最低,为4 400.41 mg/kg,较CK显著降低了13.85%;作物生物量及盐离子积累量以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下的高丹草最大,生物量和盐离子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68.32%,108.28%。此外,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增强了各作物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配施处理下燕麦对Mg~(2+)、Cl~-、SO_4~(2-)有较强吸收能力,分别较CK提高50.51%,72.74%,56.39%;高丹草对Ca~(2+)有选择吸收能力,较CK提高76.01%;油用向日葵则主要吸收K~+,其含量较CK提高12.90%。综上,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生物量、盐离子积累量及对盐离子的选择吸收能力,并且能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全盐量,4种作物中,以高丹草和油用向日葵表现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逸 杨悦 易欣欣 石延霞 钟连全 徐全明 胡灿丽 高秀芝
为研究生菜的种植(种菜)与混合菌肥T1对设施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影响,设计菌肥(T1)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利用16SrRNA基因与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解析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生菜产量及病株率。结果表明:1)种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Shannon指数,而T1处理不明显改变土壤中Shannon与Sobs指数。2)T1处理降低由种菜提高的假霉样真菌属、烟草镰刀菌属、丝孢菌属与赤霉菌属在土壤中丰度,同时提高毛壳菌属、支顶孢菌属、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未分类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未分类属、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中未分类属与拟盐杆菌科(Halobacteroidaceae)中未分类属在土壤中丰度。3)种菜对土壤中细菌真菌OTU总量改变不明显,但T1处理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真菌OTU总数。4)T1处理后生菜产量增加11%,生菜病株率降低2.5%(P<0.05)。因此,设施生菜种植时用T1菌肥处理,在不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情况下,能够富集部分有益菌属,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生菜产量,降低生菜病株率。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菜 菌肥 高通量测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贺善睦 姚拓 雷杨 付卫刚 杨晓蕾 李琦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猫尾草生长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100%(375 kg·hm~(-2))、85%(320 kg·hm~(-2))、70%(263 kg·hm~(-2))、55%(206 kg·hm~(-2))化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猫尾草农艺性状、根系形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猫尾草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根长和茎粗较对照分别提高49.87%、85.11%、30.33%、27.53%和36.8%,差异显著(P<0.05);牧草相对饲用价值(RFV)较对照提高46.39%,差异显著(P<0.05)。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猫尾草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直径均为各处理最优。70%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根体积较对照提高89.79%,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85%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猫尾草促生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猫尾草施肥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娴 桂一峰 朱艳 符菁 朱雪松 朱显 赵远
【目的】探究单一及复合微生物菌群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施用单一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混合菌群4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微生物菌肥的施用可以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其中混合菌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产量提高了约17.71%。施用微生物菌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通过对土壤细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土壤群落组成。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氮素对土壤酶活性(r=0.771,P<0.05)存在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通过影响参与土壤碳、磷循环的微生物酶活性间接的影响水稻的产量。【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菌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稻 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群落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保华 符菁 赵远 赵利华 肖娴 张晟 卫国华 吉昕华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的潜在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选用化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研究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养分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长各时期,与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最高峰时,分别高43.43%和9.75%、18.75%和23.91%、2.82%和4.29%;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和施用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47.37%和21.05%;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的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1.28%和42.78%、 24.47%和32.44%、33.34%和31.47%;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有效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肥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雪纯 张君红 冯魁亮 王涛 夏宇康 马超然 龙明秀 何树斌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王敏 王硕 胡红青
通过土培和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质灰渣与土壤混合培养后对土壤性质的改良作用及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灰渣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增加,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显著;随灰渣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升高,平均增幅7.78%,趋于中性;在肥料用量低时,灰渣施用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提高,最大增幅可达4.2倍;肥料施用量的变化对油菜吸收磷的影响不大,但随着灰渣施用量的增加,油菜全磷含量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中等用量的肥料水平下,灰渣增强油菜植株吸收钾的能力,油菜全钾含量最大增幅达44.43%;在高用量肥料处理下,灰渣不影响植株吸收钾量;灰渣的施入可改变油菜钾与钙、镁之间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利 王丽萍 徐大兵 王秋君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处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10%。在不同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中,纯氮比例为10∶90的处理烤烟品质较好。随着菜粕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烤烟根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真菌的数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纯氮比例为20∶80的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菜粕堆肥替代无机肥氮的比例为10%~20%时,既能保证烤烟产量,又能提高烤烟质...
关键词:
菜粕堆肥 无机肥 配施 烤烟 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楠 张燕钊 滕秋梅 何成新 孙英杰 张中峰 徐广平
【目的】探索复合微生物肥配施农家肥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复合微生物肥在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火龙果园开展施用农家肥、复合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田间试验,设9个施肥处理(T1~T9处理),以不施农家肥和不施复合微生物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火龙果园的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1、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抑制真菌生长,增强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T9处理(复合微生物肥3.0 kg/株+农家肥2.5 kg/株)对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其土壤SOM、TN、TP、TK、AN、AP和AK含量分别较CK提高65%、31%、83%、37%、62%、47%和31%,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增加22%、86%、63%和84%,真菌数量减少49%,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51%、60%、162%、55%和83%。【结论】在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配施复合微生物肥和农家肥,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酵母菌数量及抑制真菌数量和增强土壤酶活性而改善土壤地力条件,尤其以施用2.50 kg/株农家肥+3.00 kg/株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刘强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N)肥配施后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施用有机物料后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以猪粪、沼渣沼液和猪粪堆肥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N肥(PK)、纯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等6种施肥模式,连续3年(2011-2013年)研究不同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永梅 姚拓 田永亮 李建宏 刘婷 高亚敏 张建贵 张标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青梗花椰菜 生长 土壤微生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全玉 刘健豪 方明 王生才 刘国顺 肖艳松
2018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烟区,设置5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高碳基肥料)、T2(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T3(常规+高碳基肥料+哈茨木霉)、T4(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测定植烟土壤全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使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究高碳基肥料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T3、T4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0%、28%、28%,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施高碳基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8.70%、49.90%、89.18%、111.72%,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2)与CK相比,各处理细菌OTU数量分别降低8.17%、10.03%、17.40%、14.04%,其中T3、T4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间细菌Chao1、ACE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T1和T2间真菌Shannon、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3)与CK相比,T1对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的影响不显著,T2、T3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79.86%、41.88%,T3的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降低29.31%;T2的壶菌门相对丰度提高107.31%,T4的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86.86%,均与CK差异显著,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稳定,对细菌、真菌的影响效果不相同;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高碳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土壤优势菌群的丰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