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0)
- 2023(10753)
- 2022(8819)
- 2021(8080)
- 2020(7042)
- 2019(15627)
- 2018(15584)
- 2017(29936)
- 2016(16184)
- 2015(17858)
- 2014(17788)
- 2013(17581)
- 2012(15871)
- 2011(14101)
- 2010(14569)
- 2009(13921)
- 2008(14077)
- 2007(12949)
- 2006(11440)
- 2005(10418)
- 学科
- 业(85101)
- 济(73801)
- 经济(73721)
- 企(68365)
- 企业(68365)
- 管理(59583)
- 农(45121)
- 方法(34816)
- 农业(30086)
- 业经(28212)
- 数学(26995)
- 数学方法(26533)
- 财(23497)
- 务(18141)
- 财务(18109)
- 财务管理(18091)
- 企业财务(17076)
- 技术(16406)
- 中国(15983)
- 制(15183)
- 策(14768)
- 划(13424)
- 理论(13209)
- 和(12570)
- 体(12335)
- 学(11701)
- 贸(11567)
- 贸易(11558)
- 易(11266)
- 经营(10994)
- 机构
- 学院(239687)
- 大学(229373)
- 济(100017)
- 管理(99348)
- 经济(98183)
- 理学(85839)
- 理学院(85106)
- 管理学(83447)
- 管理学院(83043)
- 研究(73674)
- 中国(61269)
- 农(58331)
- 京(48370)
- 科学(47032)
- 农业(44559)
- 财(44058)
- 业大(43355)
- 江(38111)
- 所(37786)
- 中心(35756)
- 财经(34822)
- 研究所(34099)
- 经(31461)
- 州(29683)
- 北京(29607)
- 经济管理(29355)
- 经济学(28633)
- 农业大学(27816)
- 省(26866)
- 商学(26292)
- 基金
- 项目(159727)
- 科学(126948)
- 基金(117240)
- 研究(114510)
- 家(102660)
- 国家(101645)
- 科学基金(88860)
- 社会(74182)
- 社会科(70041)
- 社会科学(70023)
- 省(65594)
- 基金项目(62181)
- 自然(58873)
- 自然科(57573)
- 自然科学(57563)
- 自然科学基金(56542)
- 划(52318)
- 教育(50333)
- 资助(47929)
- 编号(46195)
- 业(37529)
- 创(35947)
- 重点(35147)
- 发(34961)
- 部(34400)
- 成果(34212)
- 创新(32804)
- 农(31862)
- 国家社会(30797)
- 科研(30646)
- 期刊
- 济(118234)
- 经济(118234)
- 农(61016)
- 研究(60670)
- 中国(47123)
- 农业(41099)
- 管理(38751)
- 学报(37905)
- 财(37201)
- 科学(36777)
- 大学(30042)
- 学学(29130)
- 业经(26915)
- 技术(24215)
- 融(22068)
- 金融(22068)
- 业(21409)
- 财经(16666)
- 经济研究(16059)
- 问题(15892)
- 技术经济(15337)
- 教育(15166)
- 经(14379)
- 农村(13875)
- 村(13875)
- 农业经济(13603)
- 版(13411)
- 统计(13010)
- 世界(12436)
- 策(12424)
共检索到356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锋 李平 王丽卿 季高华 邱雪妹
利用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了湿地系统对营养物质、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污染负荷的运行情况下,湿地系统对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4.11%、18.90%、52.86%和73.32%;对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49.46%、16.77%和75.82%;处理后的水质较处理前可提高1~2个水质等级。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叶绿素的净化效果显著。湿地系统对重金属的去除有显著效果,对铜、锌、砷、硒、汞、铬、铅的去除率分别为74.7%、85.3%、21.2%、40.0%、30.4%、41.3%和33.5%。湿地系统对总磷和叶绿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玮 方敏瑜 张建锋 李雪涛 陈光才 潘春霞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以及其它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土壤颗粒等沉积物,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控治理,目前在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塘渠 湿地 治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宗慧 李亚园 马贵鹏 赵琦琳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明确人工湿地工艺运行机制,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借鉴。【方法】以实际监测数据就当前国内生活污水处理常用的氧化沟工艺、ICEAS工艺及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CODCr、BOD5、SS、TP、TN这5项指标的处理现状作了分析比较。【结果】人工湿地工艺相对于其它两种工艺表现出了更加优秀的处理能力,CODCr、BOD5、SS、TP、TN等5项指标的去除率均相对较高。应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厂CODCr、BOD5、SS、TP等4项指标的年平均去除率均达到了90%及以上,TN的
关键词:
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 氧化沟 ICEA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禹
系统介绍了整合型人工湿地(ICW)系统的发展、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另外,此研究还以位于爱尔兰北部格拉斯洛赫地区占地32 500 m2的整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为例,讨论水力负荷和季节性气温变化对系统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2010~2013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所研究的ICW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量(TSS)、氨氮(NH3-N)、硝基氮(NO3-N)、总氮量(TN)、钼酸盐反应磷(MRP)的净化能力分别为:92%、98%、96%、97%、89%、96%、95%。经计算,ICW系统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不受水力负荷波动影响。除此之外,低温会降低整合型人工湿地中微生物...
关键词:
湿地 除氮 除磷 水力负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晓 吴树彪 宋玉丽 柳清青 庞昌乐 董仁杰
研究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淹没排空比为3h∶3h和回流比1∶1的条件下,该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COD、BOD5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2%、79.0%和61.8%,去除负荷分别达到283.2、179.7和30.1g/(m2.d),高于其他类型人工湿地;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28.7%,去除负荷为2.9g/(m2.d)。潮汐流人工湿地床总供氧能够满足有机物及氨氮的氧化需氧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铁运 郑淑君 王妍 刘云根
以3种污染负荷的农村黑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含量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系统对不同污染负荷下农村黑水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海宇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到全球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并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常用的税费、补贴、押金—退款等经济手段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探讨排污权交易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和操作办法,得出点源与农业面源的排污权交易能够减少工业和农业的治污成本,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农业面源之间的排污权交易能够增强农民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面源污染 排污权交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孙广友
人工湿地有着独具特色的净污机理、功能,正在不断地受到全球的重视。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类型,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者对我国研究、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我国发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目前应当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战略性的观点。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技术 现状 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丽 吴树彪 王飞 张东晓 李春燕 吕涛 董仁杰 庞昌乐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在农业领域,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石油农业把依靠太阳能的农业转变为依靠矿物能的农业,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石油农业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首先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着力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对挽救中国目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石油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龙云 任力
本文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理论框架,利用田野调查的数据对该框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的地权稳定性效应、地权流动性效应和农地利用政策效应会导致转入地农户的农地利用方式和短期投资发生改变,种植同种农作物的转入地农业面源污染水平更低,但转入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采用以及种植对象的变化,会使转入地总体面源污染水平更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转入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龄和先进生产技术采用等方面与自家地农户相比均有优势,如果给予合理引导和帮助,转入地也会比分散经营的自家地的农业面源污染更可控。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行为 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新喜 吴晓芙 陈永华 奚成业 周鑫
建立了用以处理城镇污水的"表流A-潜流B-表流C"组合人工湿地(400 t/d)中试系统,监测分析了组合系统净化力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出水的5项指标年均值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A、B、C单元之间净化力差异显著,其中B单元对系统净化力的贡献率最高;组合系统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COD去除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组合系统氮、磷去除率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原因是B单元对系统氮、磷去除率贡献大,而其氮、磷去除率受季节影响小。要克服季节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钟珍梅 黄毅斌 李艳春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
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由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产生的农业污染现状。结果表明,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4年化肥施用量同比增加了578.27%,2013年单位耕地施肥量同比增加了391.78%;2012年农药施用量同比增加了1.5倍;同时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废弃物排放量也逐年递增。针对污染现状,本文列举了目前常用于治理农业污染的草类植物,并探讨推行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慧 李光永 郭亚洁 贾云茂
以山西省汾河平原灌区为研究区,根据2004—2008年灌区小店桥和义棠2个水文控制站有限的、离散的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月监测值,采用河流污染物时段通量法分别计算2站点河道断面的总氮(TN)和总磷(TP)年通量,得到灌区TN和TP年负荷量;采用传统输出系数法确定了同期灌区农业种植、农村人口和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TN和TP输出量。由此确定了灌区TN和TP迁移过程中的流域损失系数,建立了流域损失系数和年径流模数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包含各类污染源数量、输出系数和年径流模数的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经验统计模型;用该模型模拟了2009—2010年灌区的TN和TP负荷量,与实测值相比误差均小于40%,满足精度要求。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冯淑怡
借鉴Islam的研究思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面源污染演变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减污效应的共同影响;(2)规模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正,这说明农业生产规模和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增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结构效应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作物比重的提高和畜禽养殖业产值比重的提高)都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减污效应开始初步发挥,二者都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这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