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7)
- 2023(13605)
- 2022(11346)
- 2021(10520)
- 2020(8719)
- 2019(19788)
- 2018(19867)
- 2017(37707)
- 2016(20879)
- 2015(23481)
- 2014(23500)
- 2013(22914)
- 2012(20769)
- 2011(18538)
- 2010(18313)
- 2009(16470)
- 2008(15922)
- 2007(13758)
- 2006(12042)
- 2005(10553)
- 学科
- 济(79303)
- 经济(79217)
- 管理(56099)
- 业(53452)
- 企(43739)
- 企业(43739)
- 方法(34597)
- 数学(29467)
- 数学方法(29123)
- 农(22926)
- 中国(21874)
- 学(21694)
- 业经(19120)
- 地方(18400)
- 财(18164)
- 农业(15530)
- 理论(13609)
- 贸(13517)
- 贸易(13506)
- 制(13409)
- 和(13192)
- 易(13054)
- 环境(12986)
- 技术(12684)
- 务(11537)
- 财务(11469)
- 财务管理(11447)
- 银(11031)
- 划(11022)
- 银行(10970)
- 机构
- 大学(293179)
- 学院(291228)
- 管理(113829)
- 济(106977)
- 经济(104426)
- 研究(101914)
- 理学(99089)
- 理学院(97867)
- 管理学(95905)
- 管理学院(95405)
- 中国(72923)
- 科学(69283)
- 京(63658)
- 农(54907)
- 所(52603)
- 业大(49743)
- 研究所(48805)
- 财(47304)
- 中心(45136)
- 农业(43344)
- 江(42247)
- 范(40216)
- 北京(39960)
- 师范(39752)
- 财经(38512)
- 院(37810)
- 经(35046)
- 州(34518)
- 师范大学(32413)
- 技术(32166)
- 基金
- 项目(210909)
- 科学(164221)
- 基金(151860)
- 研究(148744)
- 家(135793)
- 国家(134689)
- 科学基金(113833)
- 社会(91029)
- 社会科(85988)
- 社会科学(85964)
- 省(82579)
- 基金项目(81893)
- 自然(77286)
- 自然科(75426)
- 自然科学(75406)
- 自然科学基金(74015)
- 划(70904)
- 教育(67087)
- 资助(61143)
- 编号(60361)
- 重点(48243)
- 成果(48040)
- 发(45310)
- 部(44747)
- 创(43498)
- 课题(41795)
- 科研(40866)
- 创新(40621)
- 计划(40438)
- 大学(38061)
共检索到414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敏 贺锋 徐栋 何起利 梁威 吴振斌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氧化还原电位(Eh)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不同功能区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系统下行流池表层、两池底层、上行流池表层E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2~585、-87~-130、308~432mV,沿水流方向依次形成了好氧A区/缺氧、厌氧区/好氧B区3个功能区。好氧A区是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区域,BOD5、CODCr、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43.0%、48.4%、54.1%,特别是NH4+-N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79%;缺氧、厌氧区主要是进行反硝化反应和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好氧B区则主要是去除厌氧分解后的有机物以及进一步脱氮。另外,NH4+-N的去除率与系统各功能区Eh呈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成水平 周巧红 邓家齐 詹发萃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才蓬勃兴起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式 ,由于其造价和运行费用低 ,净化效果稳定 ,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兴趣和高度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控制 ,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关于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关于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类群和基质酶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通过对生长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和天然环境条件下菰和石菖蒲根区微生物类群数量及其根区基质酶活性的测定发现 :同种植物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根区微生物的数量比天然条件下的要高 ,特别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 ,最高可达 3个数量级以上 ;同时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不同植物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淑君 王铁运 王妍 刘云根 马荣
以初滤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光催化反应器构建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进水水质为低度富营养化水,针对湿地设置3种水力负荷(0.8、1.2、2.0 m~(3)·m~(-2)·d~(-1)),针对光催化反应器设置3种因素3个水平[紫外光照时间(3、6、9h)、pH值(4、6、8)及曝气量(0、2.5、5.0 L·min~(-1))]的正交试验,研究该系统对低污染水中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湿地在1.2m~(3)·m~(-2)·d~(-1)水力负荷下对NH_(4)~(+)-N、TN、PO_(4)~(3-)-P和TP去除率分别为54.73%、63.52%、75.66%和47.27%,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光催化材料表面的TiO_(2)纳米颗粒可为催化剂在材料中的稳定性提供条件;(3)当光催化反应器pH值为8、曝气量为2.5L·min~(-1)、光照时间为9h时,该复合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65.00%,比单一垂直流人工湿地在1.2 m~(3)·m~(-2)·d~(-1)水力负荷下的去除率(47.27%)提高了17.73%,该研究可为低污染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污染水 人工湿地 氮 磷 光催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今 马剑敏 张征 张金莲 贺锋 吴振斌
从基质生物膜量、生物膜厚度和脱氢酶活性等方面研究了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颗粒作为附着生长载体的生物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为40~60 d。进水水质不同,基质生物膜的形成时间有差异,进水中相对高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基质生物膜的积累,60 d内形成的稳定生物膜量相差1.59倍;生物膜活性也较大,平均相差1.5倍。不同发育程度的生物膜表现出的活性不同,最佳活性厚度为150 um。人工湿地中不同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差异显著,最表层0~5 cm层次基质生物膜厚度2~3倍于10 cm以下层次,为最佳活性厚度的3~4倍,其生物膜的过量积累不仅不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且易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起利 梁威 贺锋 成水平 周巧红 吴振斌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铁运 郑淑君 王妍 刘云根
以3种污染负荷的农村黑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含量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系统对不同污染负荷下农村黑水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自干 李谷 吴恢碧 陶玲 李晓莉 姚延丹 赵巧玲 樊启学
由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组成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有机结合构成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应用于草鱼苗种培育,研究了该系统对池塘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在760 mm/d的水力负荷率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NH4+-N、NO2--N、NO3--N、TN、TP、COD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56±3.71)%、(50.73±3.95)%、(46.33±4.95)%、(27.99±2.78)%、(58.15±3.38)%、(29.60±2.24)%和(84.49±1.77)%;湿地出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结果表明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对养殖用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养殖用水 净化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家辉 李冰 王林 朱加宾 朱健
为研究氧化还原酶活性对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探讨将基质酶活性作为评判人工湿地整体去除效能的指标,本研究以生物陶粒和鹅卵石为基质并搭配种植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11月每月采样1次,对基质中4种氧化还原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从酶学的角度探讨这4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与养殖尾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COD_(M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酶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酶活性分别在植物生长高峰期的8月和9月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夏季(6—8月)变化不大,植物生长末期达到最高。空间分布上,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沿垂直方向分布表现出相同趋势,即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脱氢酶活性与COD_(Mn)的去除率显著正相关(R~2=0.6783,P0.05)。结论认为,脱氢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COD_(Mn)的效能指标,硝酸还原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NO_3~–-N的效能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廷杰 齐增湘 罗军 甘德欣
在阐述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各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构建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蚯蚓生态滤池、生物栅与生物浮岛、生态砾石床技术和人工水草生态净化技术.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净化 机理 生态工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耐盐植物 氮磷去除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冲凌 李科林 李芸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湿地结构、布水方式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沿水流方向呈递减趋势,植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基质表层的根际效应区间,采取控氧措施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向纵深发展。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氮代谢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有新的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不仅具有较强的去氮能力,还能显著提高废水COD的去除率。不同种类的磷细菌在湿地系统中磷的溶解、沉淀和转化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人工湿地系统中还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种类,包括可降低镉等重金属污染毒性、降解石油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酚类的微生...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微生物群落 净化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胡万辉 沈虹 任晓迪 石宇鹏 杨阳 田艳萍 雷卫国 彭博 张五州 刘玲 钟鑫 陈侈 秦蓓蓓 张南南 毛娜 江丽 贾明元 沈娟 古南辉 陈文方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颖 王琦 王艳 杨明 李慧 栾天新
为了解凌河流域人工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湿地进出水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凌河流域共6个人工湿地,于汛前(5月)、汛中(6月)和汛后(10月)对湿地布点采样,监测了湿地进出水前后水体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总悬浮固体(TSS)等指标变化,分析了各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大部分湿地对水体COD、NH3-N、TP和TSS等污染物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部分指标去除率达90%以上。不同时期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其中5月去除COD的有效点位最多,6月去除TP的点位最多,10月去除COD和TSS的点位最多。不同类型的湿地对污染物...
关键词:
凌河流域 水体 污染 人工湿地 去除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布多 李明礼 德吉 许祖银 旦增 刘勇
水质净化功能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生态功能之一,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甲玛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湿地水的色度、浊度、pH值、水温、溶解氧和20种相对重要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西藏甲玛湿地水的pH值、DO值分别为7.40、8.07mg/L;甲玛湿地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并且水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差异较大,它们的含量序列为:Ca>As>Mg>Na>K>Fe>Al>Cu>Mn>Zn>Mo>Ni>Cr>Pb>Sb>Co>Cd>Se>Hg>Be。通过对进水和出水水质的比较发现甲玛湿地对色度、浊度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达到了65.1%、63.8%,对不同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辅唐 孙珮石 李强 吴广 邓辅商
本文从湿地植物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湿地中常用的水生植物进行了分类别的分析研究。对香蒲、水芹菜、大薸、水葱和藨草等5种不同利用途径水生植物进行了滇池入湖河道污水的净化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实验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净化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32%~52%。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利用途径 人工湿地 污水净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