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6)
2023(12042)
2022(10668)
2021(10099)
2020(8625)
2019(19537)
2018(19585)
2017(37635)
2016(21301)
2015(24600)
2014(24920)
2013(23963)
2012(22557)
2011(20423)
2010(21050)
2009(19976)
2008(20132)
2007(18496)
2006(16452)
2005(15197)
作者
(60998)
(50683)
(50349)
(48601)
(32096)
(24343)
(23470)
(19743)
(18826)
(18501)
(17072)
(17051)
(16098)
(15886)
(15854)
(15686)
(15651)
(14934)
(14899)
(14588)
(12757)
(12743)
(12328)
(11739)
(11502)
(11409)
(11350)
(11339)
(10296)
(10120)
学科
(82616)
经济(82525)
管理(59842)
(54969)
(44006)
企业(44006)
方法(35369)
数学(30825)
数学方法(30403)
中国(25758)
(25377)
(24440)
(19685)
地方(18835)
业经(17587)
(16817)
贸易(16808)
(16619)
(16312)
农业(16061)
(15434)
财务(15392)
财务管理(15338)
(15166)
银行(15138)
理论(14696)
企业财务(14462)
(14368)
教育(14165)
(13206)
机构
大学(304268)
学院(303504)
(118310)
经济(115322)
管理(109385)
研究(100955)
理学(92297)
理学院(91162)
管理学(89312)
管理学院(88752)
中国(78401)
(65536)
科学(61427)
(60024)
(52207)
(49209)
(49078)
中心(47338)
财经(46438)
研究所(46423)
(43925)
师范(43562)
业大(42234)
北京(42212)
(41593)
(39849)
农业(38376)
(36073)
经济学(35951)
师范大学(34465)
基金
项目(185156)
科学(143572)
研究(142051)
基金(128675)
(110088)
国家(109067)
科学基金(91814)
社会(86160)
社会科(81214)
社会科学(81190)
(74922)
教育(68544)
基金项目(67511)
(62819)
编号(62319)
自然(56800)
自然科(55343)
自然科学(55325)
自然科学基金(54254)
成果(53551)
资助(53236)
课题(44323)
重点(42702)
(41182)
(40846)
(38091)
项目编号(37350)
(37037)
大学(36657)
(36645)
期刊
(140113)
经济(140113)
研究(96637)
中国(65429)
(48730)
教育(48452)
(45574)
学报(45090)
科学(39965)
管理(38942)
大学(34790)
学学(31075)
农业(30506)
(30276)
金融(30276)
技术(27331)
业经(24748)
财经(23117)
经济研究(21986)
(19950)
问题(19222)
图书(17540)
(16259)
(15169)
理论(15045)
商业(14895)
(14789)
技术经济(14601)
统计(13921)
财会(13695)
共检索到472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芳  
随着大学治理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相应地,对权力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复合共治理论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为学生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争取应有的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原因,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学生权力的运行出现了"权利"与"权力"概念混淆、保障制度缺乏以及权力异化等方面的问题。借鉴西方大学中学生权力发展的经验,探寻我国现存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权力在大学共治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清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行动议题和中心目标。本文针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复合共治视域分析在大学治理体系中施行复合共治的内涵、特征以及优势,并提出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崔桓  
在社会转型加速的今天,高校学生作为大学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对转型期下的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义,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的描述,并对国外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经验进行分析,来构想在社会转型期下我国高校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应走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夏蓉  白亚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的思想不断入侵,导致消费异化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理应受到重视,以消费异化为理论基础,分析出我国大学生消费异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异化、客体异化以及行为异化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剖析,针对自身消费观念存在偏差、消费教育主体力量缺失、外部环境形成冲击的现实困境,要加强自我教育,倡导适度理性消费;提高重视程度,改进教育引导方法;发挥多方合力,营造健康消费环境,进而引导大学生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文静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大学生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更是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在经济大繁荣、文化大发展的今天,"中国梦"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指路明灯、奋斗的方向。本文立足青年大学生现实需要,为了"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为了引领大学生思想,探索分析科学完善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改革创新的教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晨  
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梦"主题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高校要搭建"中国梦"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以"中国梦"为依托,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晓琴  
"四个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之核和理想之基。本文从中国梦视域出发考察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问题,探究以"四个自信"培养推进中国梦教育的方法路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淑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首先,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感、信仰功能,这是实现培育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有效保障。其次,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应坚持方向、求实、层次的三个基本原则。最后,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入手,探析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小良  
新加坡被公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是其职教发展的最大特色之一,有效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发现,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其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体系设计,中观层面的院校优质资源供给,微观层面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都全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特征。文章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成功办学经验,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举措。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衍涛  刘选伟  冯国营  许盈  
高校学生安全是实现育人目标,确保学生发展的基础。从学校育人安全和学生发展安全的双重视域出发,要坚持以生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教管结合、明确责任,依法办学、有效处置的原则;探索学生安全工作的实现路径,着眼以文化人,构建安全文化,着眼学生成长,强化安全教育,确保高校育人安全和学生发展安全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伟  
文章阐述了对文化自信及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认识,分析了高职院校价值观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从文化自信视域研究价值观养成教育,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实行"三结合"育人理念,采用"三三四"价值观养成教育模式,通过两大"阵地"引导价值认知、六大"堡垒"强化价值共鸣、六种体验驱动价值认同、六个团队推进价值实践四大路径,积极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价值观养成工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封冰  谢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科评价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分权理念和竞争机制,强调学科评价权力的下放和评价重心的绩效与输出导向。但长期公共行政体制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学科评价呈现出"行政化管理"的困境,表现为较强的政府管控,割裂了多元学科评价主体之间的联系,过于重视评价的工具理性和内部效率。"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评价,应借鉴新公共治理的评价理念构建服务型的学科评价模式,政府的角色重在搭建促进多元学科评价主体充分参与的治理网络;学科评价的目的在于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求;发挥学科评价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价值;融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对学科建设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将公共需求的有效回应、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及关系绩效作为学科评价的重要指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霞  
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政府在善治理念下实施建设的公民社会需要公共精神的支撑,而公共精神的孕育需要善治的实践土壤,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其公民社会应有的公共精神已成为政府实现善治的应有之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春海  
图书馆治理本身是一个各方利益诉求的协调和体现过程。尽管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型机构具有松散型组织的特征,但其所担当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却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大学图书馆必须超越科层制的单一治理模式,重新匹配大学图书馆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建立起一种行政与学术权力均衡耦合的共同治理结构,以实现"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