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2)
- 2023(10160)
- 2022(8040)
- 2021(7073)
- 2020(5599)
- 2019(12309)
- 2018(12294)
- 2017(22433)
- 2016(12866)
- 2015(14515)
- 2014(14761)
- 2013(14390)
- 2012(13902)
- 2011(12832)
- 2010(13159)
- 2009(12222)
- 2008(12203)
- 2007(11339)
- 2006(10428)
- 2005(9966)
- 学科
- 济(57066)
- 经济(57005)
- 管理(31123)
- 业(31074)
- 企(22305)
- 企业(22305)
- 中国(21558)
- 地方(19624)
- 农(18822)
- 业经(15496)
- 学(14694)
- 方法(14288)
- 农业(13051)
- 发(12301)
- 数学(11289)
- 数学方法(11079)
- 银(10791)
- 制(10754)
- 银行(10752)
- 融(10655)
- 金融(10652)
- 地方经济(10620)
- 行(10490)
- 贸(9843)
- 贸易(9831)
- 财(9733)
- 发展(9584)
- 展(9557)
- 易(9414)
- 环境(9386)
- 机构
- 学院(191291)
- 大学(188608)
- 研究(78606)
- 济(71114)
- 经济(69342)
- 管理(60175)
- 中国(58559)
- 科学(53740)
- 理学(49691)
- 理学院(48850)
- 管理学(47562)
- 管理学院(47233)
- 农(46296)
- 所(44144)
- 京(43840)
- 研究所(40127)
- 农业(36504)
- 中心(34442)
- 业大(33652)
- 江(32557)
- 财(32477)
- 省(28365)
- 范(28326)
- 北京(28201)
- 院(27892)
- 师范(27888)
- 州(26350)
- 科学院(25755)
- 技术(24972)
- 财经(24340)
- 基金
- 项目(122064)
- 科学(92723)
- 研究(84207)
- 基金(83738)
- 家(76603)
- 国家(75892)
- 科学基金(61615)
- 省(50641)
- 社会(50362)
- 社会科(47460)
- 社会科学(47450)
- 基金项目(43222)
- 划(42545)
- 自然(40521)
- 自然科(39551)
- 自然科学(39533)
- 自然科学基金(38778)
- 教育(37641)
- 资助(34245)
- 编号(34053)
- 发(33241)
- 重点(29129)
- 成果(28838)
- 课题(26045)
- 发展(25784)
- 展(25347)
- 计划(24962)
- 创(24798)
- 部(24354)
- 科技(23727)
共检索到31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宁馨 鲁群 丁士勇 刘睿 向世利
以乳酸菌发酵湖北杂交枸杞果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枸杞果汁过程中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种乳酸菌在枸杞果汁中生长良好;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蔗糖、葡萄糖、果糖作为碳源产酸,pH显著降低,其中乳酸、乙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而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显著下降;枸杞果汁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原儿茶酸在未发酵枸杞果汁中未检出,经发酵后含量增至40.55μg/mL,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3-羟基肉桂酸、杨梅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3.44%、42.40%、170.73%和12.30%;乳酸菌发酵改变了枸杞果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其中,醇类、酸类、烯烃类物质含量增加,而醛类、酮类等含量减少,且新产生了乙醇、1-己醇、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枸杞果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抗氧化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分别提高了21.42%、14.18%、51.75%,这些变化与果汁发酵液中原儿茶酸、儿茶素、杨梅素、3-羟基肉桂酸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婷 刘磊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魏振承 邓媛元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
关键词:
乳酸菌 桂圆肉 总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靳玉红 李志西 乔艳霞 杨智 李瑞 张强
【目的】研究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不同发酵阶段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枣酒、原枣汁、枣酪饮料及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在所选定的5种枣饮料中,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的Vc抗氧化当量(VCEAC)依次为(223.8±2.4) mg/L、(1 126.64±40.00) mg/L、(1 007.2±40.0) mg/L,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为(56.98±0.41...
关键词:
红枣 乳酸发酵饮料 枣饮料 抗氧化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雨昕 田佳鑫 彭思博 王桂芹
为研究3种乳酸菌对乌鳢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43±0.05) g的乌鳢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了10~8 CFU/g的乳酸乳球菌L21(L21组)、植物乳杆菌W21(W21组)、粪肠球菌L2(L2组)的实验饲料,8周后,采集乌鳢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以检测相关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的3种乳酸菌均可显著提高乌鳢的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其中L2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L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W21和L2组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免疫球蛋白M(IgM)活性均不显著。各组织中IL-1β、IL-8、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乳酸菌对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乳酸乳球菌L21对乌鳢的应用效果最好,能够提高乌鳢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免疫基因表达,但对血清抗氧化能力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乌鳢 乳酸菌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雨鹤 康大成 周光宏 张万刚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离自金华火腿中发酵乳杆菌Y4和Y4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制备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和氧自由基清除活性来评价2株发酵乳杆菌Y4、Y41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探讨发酵乳杆菌的抗氧化机制。[结果]2株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O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抗氧化 自由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秋杏 吴燕燕 李来好 杨贤庆 赵永强 王悦齐
为研究从腌干鱼中获取的乳酸菌在细胞内外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测定菌株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提取胞外多糖(EPS)并测定其抗氧化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析其结构。结果显示,9株菌的SOD、GSH-Px和CAT的最高活性分别为44.67、15.26和1.23 U/mg prot,对应菌株为L21、L4和L21;9株菌的EPS产量为(5.71±0.18)(50.33±1.89)mg/L,L21的EPS最高纯度为56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乔宏兴 史洪涛 王永芬 姜亚乐 边传周
通过为期60d的发酵,探讨添加乳酸菌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添加无菌水(对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和植物乳杆菌+屎肠球菌(LP+EF)发酵苜蓿草粉,设5个时间点采样进行相关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60d时各试验组发酵苜蓿草粉的评分提高,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显著降低;LP、LP+EF和对照组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惠雅 张强 王逸鑫 王锡昌 施文正
为探明不同乳酸菌对发酵草鱼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发酵鱼制品的品质。对草鱼背部肌肉经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后制品的微生物、pH、总酸、水分含量、白度、氨基酸态氮、硫代巴比妥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进行分析,探究不同乳酸菌对草鱼发酵过程中(0~15 d)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后乳酸菌在鱼肉中快速生长,鱼肉pH降低至4.03±0.02,总酸含量增加至(23.70±1.06) g/kg,有效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同时提高鱼肉白度,提高氨基酸态氮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研究表明,接种乳酸菌发酵可以减少发酵开始的滞后时间,延缓鱼肉腐败变质,有助于营养价值的提高和色泽的改善,提高发酵草鱼的品质。
关键词:
草鱼 乳酸菌 发酵 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舒刚钦 王慧 张琛 张云华 张玲 程建波 范彩云 陈丽娟
乳酸菌是影响植物青贮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探究构树源不同乳酸菌对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首先从自然青贮构树叶中分离乳酸菌并鉴定,以上述构树源的乳酸菌青贮发酵构树叶为试验组,不添加乳酸菌青贮构树叶为对照组,避光青贮发酵60 d后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构树源不同乳酸菌对构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树叶青贮料中共分离出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 4株乳酸菌,前3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菌,后一株为异型发酵乳酸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构树单宁的耐受性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菌(P <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戊糖片球菌和粪肠球菌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类肠膜魏斯氏菌(P <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戊糖片球菌和粪肠球菌组的pH、乙酸、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 <0.05),类肠膜魏斯氏菌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 <0.05)。综上表明,添加外源乳酸菌可改善构树叶青贮品质,不同乳酸菌对构树单宁耐受性影响其对构树叶青贮发酵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云娟 田洋 周学 赵丹丹 李凌飞
[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经毛霉固态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酶活力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辣木叶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为发酵菌种,对辣木叶粉进行固态发酵15 d,测定发酵前、发酵3、6、9、12、15 d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多糖、多酚)、相关酶活力(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与未发酵的辣木叶相比,毛霉发酵后辣木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多酚含量及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活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6或9 d达到最大值;游离氨基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9 d之后增加趋于平缓。[结论]毛霉发酵辣木叶可提高辣木叶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辣木 毛霉 发酵 营养 抗氧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 夏延斌
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芹菜汁制备发酵母液,对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3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碳、氮源种类及比例、培养温度、pH、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3种菌在芹菜汁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母液的起始pH 6.5,发酵母液中添加乳糖与酵母膏的质量比5∶1,培养温度30℃,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按三角瓶液态培养的纯菌种体积比2∶2∶1,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可达1.78×108cfu/mL,酵母菌活菌数可达1.22×108cfu/m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洪良 具红光 全炳武 吴明根 杨洪岩 崔宗均
为有效利用废弃甘蔗渣,以微生物发酵来加快其转化,将甘蔗渣的起始含糖质量分数设置为2%、3%、4%、5%、6%和7%,以接种乳酸菌复合系LBC-8作为接菌组,接种灭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研究了不同起始含糖质量分数的甘蔗渣在这2种情况下发酵参数的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接菌组pH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在发酵20 d后,起始糖质量分数越高的处理,pH越低,最低为3.3;接菌组在糖质量分数为5%以上时产乳酸明显,气味酸香,质地松软,感官品质较好;含糖质量分数为5%时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93%、2.26%、41.10%和4.43%。而对照组产丁酸明显,产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义民 熊井清雄 廖芷 福见良平
为探讨添加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发酵品质及乳酸异性体生成比率的影响,以意大利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为材料草,选用2种乳酸球菌及1种乳酸杆菌进行青贮饲料的添加调制。其结果如下:(1)乳酸球菌添加区,于贮藏初期,乳酸球菌旺盛繁殖;乳酸杆菌添加区,在发酵全过程保持了高水准的乳酸杆菌数,促进了乳酸发酵。(2)添加乳酸菌有效地抑制了与青贮饲料共存的丝状菌(霉菌)、酵母菌及一般细菌的繁殖,其制菌效果,乳酸杆菌大于乳酸球菌,(3)添加乳酸菌使pH值及挥发性氮与全氮(VBN/T-M比值降低,乳酸含量提高,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4)乳酸菌添加改善了L(+)乳酸的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红玉 曾泰儒 张云飞 文兴金 刘海平 张磊 肖启银 李小梅 闫艳红
本研究旨在挖掘出低温条件下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俱佳的乳酸菌,并将其回接至若尔盖县白河牧场的青贮燕麦(Avena sativa),研究耐低温乳酸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筛选耐低温菌株,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乳酸菌菌株YZ3在4 ℃低温条件下产酸性能最佳(pH可达到5.38),且能耐低pH(4.0)和高盐浓度(6.5% NaCl)环境;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乳酸菌YZ3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低温环境下YZ3处理的燕麦青贮乳酸含量升至63.7 mg·g-1,显著高于对照(P < 0.05),青贮料pH降低至4.1,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YZ3能够改善燕麦的青贮发酵品质,YZ3可作为川西北高寒地区的低温青贮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吉米斯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高瑞娟 阿日查 超克 张剑
为研究酸马奶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对大肠杆菌腹泻小鼠生长性能、细胞因子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0±2) g的6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腹腔注射致病性Escherichia coli O_8菌悬液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乳酸菌菌悬液和抗生素进行治疗,检测其对腹泻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其中4组分别灌胃0.3 mL活菌数为1×10~6、1×10~8、1×10~(10) CFU/mL的LAB菌悬液和0.15 g/kg体重的盐酸环丙沙星;阴性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并不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灌胃不同剂量LAB对小鼠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P0.05);乳酸菌可显著提高IL-4、IL-10、TGF-β水平,降低IL-6、IFN-γ水平(P<0.05),LAB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CAT、T-AOC、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高剂量组效果最优。综上,腹泻小鼠灌胃乳酸菌能够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能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