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6)
2023(9642)
2022(7550)
2021(7011)
2020(5493)
2019(12261)
2018(12278)
2017(23452)
2016(12993)
2015(14830)
2014(14801)
2013(14361)
2012(13045)
2011(11458)
2010(11479)
2009(10293)
2008(10114)
2007(8987)
2006(7949)
2005(7251)
作者
(36406)
(30426)
(30247)
(28727)
(19330)
(14711)
(13828)
(11767)
(11624)
(11085)
(10449)
(10190)
(9827)
(9600)
(9475)
(9291)
(9103)
(8894)
(8866)
(8713)
(7666)
(7479)
(7394)
(7031)
(6917)
(6830)
(6799)
(6742)
(6199)
(6163)
学科
(55548)
经济(55497)
(28887)
管理(28735)
(22482)
企业(22482)
方法(19444)
(17414)
中国(16309)
地方(16192)
业经(16072)
数学(14607)
数学方法(14468)
产业(12083)
农业(11898)
理论(11100)
(9910)
(8892)
(8687)
(8344)
技术(8057)
(7950)
(7832)
贸易(7822)
(7602)
金融(7600)
地方经济(7471)
(7444)
环境(7257)
(6901)
机构
学院(178745)
大学(173924)
(68776)
经济(67163)
管理(63608)
研究(62198)
理学(53464)
理学院(52781)
管理学(51771)
管理学院(51431)
中国(47065)
科学(38679)
(37621)
(31352)
(30974)
(30003)
(28895)
中心(28713)
研究所(27981)
(27490)
师范(27219)
业大(25273)
财经(24519)
(23995)
北京(23851)
农业(23457)
(22940)
(22006)
师范大学(21815)
经济学(20978)
基金
项目(118204)
科学(92087)
研究(89499)
基金(82216)
(71428)
国家(70776)
科学基金(60224)
社会(55707)
社会科(52717)
社会科学(52703)
(49625)
基金项目(44401)
教育(40589)
(39777)
编号(37369)
自然(37309)
自然科(36327)
自然科学(36318)
自然科学基金(35672)
资助(32485)
成果(29772)
(28204)
重点(26805)
课题(26798)
(24633)
(24391)
发展(22988)
创新(22915)
(22637)
国家社会(22631)
期刊
(84767)
经济(84767)
研究(53219)
中国(38965)
(28986)
学报(26805)
科学(26098)
管理(24366)
(23862)
教育(23657)
大学(20271)
农业(20022)
学学(18788)
(17184)
金融(17184)
技术(16478)
业经(15838)
经济研究(12429)
问题(12215)
财经(12148)
(11466)
(10763)
图书(9808)
(9187)
资源(8975)
(8943)
(8925)
商业(8503)
现代(8478)
(8238)
共检索到276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修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也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产发掘、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和合理保护四个部分,其中遗产发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命的延续,资源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活力的本源,产业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契机,合理保护则是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与政策驱动的开发推动力,市场驱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关键,而政策驱动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的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婷婷  
2010年8月,重庆剪纸和其他地方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介绍重庆剪纸的概况,通过对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出了推进重庆剪纸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德亮  曾菲菲  付业勤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新现象,可能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章从产业集聚理论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探讨,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根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产业集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琦  
本文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遗产产业化的预测,并针对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准  
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渡的阶段,年增长率从8%左右逐步调换到6%左右,这一变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1960年以来,全球100多个追赶经济体中,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追赶任务,迈过高收入经济门槛,而这些国家普遍经历了增速换挡期。中国在2008年前后越过刘易斯拐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接近底部,逐步进入中速增长平台(1)。十九大提出,"我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慧  林宇  
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山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体育申遗"导致的文化保护不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等级化、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失衡以及传承主体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治保障、加强传承梯队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及扩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江敏  李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靠"人"来代代相传,被称为"民族的记忆"与"历史的活化石"。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39项世界级非遗,数量居全球首位。非遗承载了民族文化的DNA,将我们区别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肖海  石惠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艳平  
在保护的前提下并受制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概念。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认识路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表现出与常规旅游资源的较大差异。对于舶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我们需要用"认识路径"这样的关键词来固化保护意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李露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方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以社区为代表的地方要素被列为非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蕾  吴琼  付蓉  孙晓冬  
民间剪纸艺术已经陆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日渐凸显。结合民间剪纸艺术自身及其产业化的特点,阐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娟丽  董思言  郭磊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剪纸在产业化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程度较低。事实上,重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应该采取以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民间积极参与、并联盟学校教育、社区多方参与;以校企合作为主、多方辅助合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拓宽剪纸的目标市场、开发多样化产品;多渠道的网络传播、网络统一服务平台宣传与销售等模式以促进重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