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3)
- 2023(7352)
- 2022(5925)
- 2021(5690)
- 2020(4322)
- 2019(9832)
- 2018(9166)
- 2017(16574)
- 2016(8636)
- 2015(9599)
- 2014(9284)
- 2013(9474)
- 2012(9085)
- 2011(8678)
- 2010(8602)
- 2009(8216)
- 2008(8085)
- 2007(7310)
- 2006(6422)
- 2005(5508)
- 学科
- 济(44055)
- 经济(44019)
- 农(23915)
- 业(20500)
- 管理(16872)
- 方法(16642)
- 中国(16201)
- 农业(15733)
- 数学(15288)
- 数学方法(15206)
- 业经(11201)
- 企(10226)
- 企业(10226)
- 贸(10141)
- 贸易(10134)
- 易(9936)
- 发(8820)
- 地方(8543)
- 制(8495)
- 发展(7451)
- 展(7442)
- 学(7323)
- 农业经济(7136)
- 银(6978)
- 银行(6973)
- 行(6871)
- 融(6824)
- 金融(6823)
- 财(6753)
- 环境(6383)
- 机构
- 大学(132853)
- 学院(131217)
- 济(64630)
- 经济(63584)
- 研究(52603)
- 管理(46155)
- 中国(40925)
- 理学(40003)
- 理学院(39414)
- 管理学(38882)
- 管理学院(38616)
- 科学(28897)
- 京(28673)
- 财(26129)
- 所(25345)
- 农(24193)
- 研究所(23232)
- 中心(22935)
- 经济学(22203)
- 财经(21383)
- 经济学院(20079)
- 经(19789)
- 范(19390)
- 师范(19286)
- 院(18589)
- 北京(18491)
- 农业(17748)
- 业大(17656)
- 江(17032)
- 科学院(16375)
- 基金
- 项目(87998)
- 科学(71241)
- 基金(67945)
- 研究(65434)
- 家(59534)
- 国家(59074)
- 科学基金(50369)
- 社会(46615)
- 社会科(44141)
- 社会科学(44137)
- 基金项目(35792)
- 省(30349)
- 自然(29660)
- 自然科(29049)
- 自然科学(29041)
- 自然科学基金(28527)
- 教育(28420)
- 资助(26902)
- 划(26423)
- 编号(24284)
- 部(21301)
- 国家社会(21278)
- 中国(20519)
- 发(20061)
- 成果(19940)
- 重点(19819)
- 教育部(18587)
- 创(17698)
- 人文(17627)
- 发展(16983)
共检索到199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希贤
复兴中国传统地理的硕果——评《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于希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最近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的刘沛林同志,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地理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喜人的成果,1997年底上海三联书店为他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许贤棠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旅游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法,对全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东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个明显的集聚区,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②全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省际差异较为明显,云南、贵州2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8%,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辽宁等10个地区的国家传统村落数量仅占全国传统村落数量的3%。此外,全国传统村落呈...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 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晟 张军
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是皖南古村落意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并没有此方面的专门开发。文章提炼总结出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分析对其进行主题开发的可行性与开发模式。
关键词:
皖南古村落 和谐 旅游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亮 孟晓丽
中国传统村落真实地记录了建筑、民俗民风和较原始的民居空间形态,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存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尤为重要,除了微观层面的具体保护措施外,还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空间分布研究。地理格网是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百度影像地图提取村落坐标,并截取遥感影像作为村落点数据的判断补充,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格网的分级法,对国家公布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555个)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村落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落在一级格网Ⅰ18、Ⅰ19就分别有586、781个村落,占三批传统村落总数的96.6%。通过对二级和三级格网的村落分布离散性进行分析,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数据结构更加系统和清晰有序,为合理构建其数据库提供了框架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灵 徐建斌 杨文越 曹小曙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罗琴 刘沛林 张家其
以1989—2015年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传统村落研究的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发文机构、核心关键词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落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已形成了一批学术代表;(2)传统村落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其次分布于研究院所、林业局等机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不太紧密;(3)"旅游开发"、"空间形态"、"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是近年来传统村落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陆海云 黄震方 朱志刚
文章选择中国8155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从空间分布类型来看,传统村落整体上南多北少,呈现集聚分布的形态。(2)从空间分布均衡性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分布的态势,且有较高的集中度。(3)从空间分布密度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大致形成五大集聚区,分别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集聚区、东南沿海及其周边集聚区、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集聚区、云南边境集聚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集聚区。(4)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影响早期传统村落选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传统村落的保留及后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政策环境和民族风俗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康璟瑶 章锦河 胡欢 周珺 熊杰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2)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3)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5)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6)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遗产保护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谦 刘沛林 徐美
对传统村落景观的研究有助于传承文化基因,留住乡愁记忆。文章以1998—2020年CNKI北大核心期刊收录的45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的知识图谱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我国传统村落景观研究态势。结果显示:(1)我国传统村落景观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初步成长、繁荣发展三个阶段,从聚落形态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地理学、历史文化学、旅游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2)传统村落景观研究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高频发文作者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内部合作强度较大,但机构之间相对独立,不利于传统村落景观研究的可持续发展。(3)传统村落景观研究的系统性越来越强,探讨了传统村落的空间重构、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园林规划等热门主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创新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与新文化地理学、推进跨学科领域研究与数据方法论创新、探索景观保护修复模式与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完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成 苗凯 肖大威 王璐
基础设施作为传统村落村民生活和生产的物质性载体,其完善与协调与否是衡量传统村落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志。从分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生态性"以及"地域性"三个基本特征入手,运用与结合相关区划方法,以前三批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基础,构建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特征区划,系统梳理了分区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典型特征,并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考,以期丰富与深化传统村落保护的既有研究。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基础设施 区划 保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宪锋 王波
旧时横亘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城墙、壕沟被逐渐拆除填平。高速公路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迅捷地将人们的脚印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原来自成体系、偏居一偶的传统村落,无形中与周边城市发生频繁互动,在时空和距离上模糊了城乡界限,城乡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如有机生命体般生长、发育、交互依存、衍生传承的共生关系。文章从江南城乡共生关系出发,分析了江南传统村落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发展的条件,对江南城乡共生关系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江南古村落 城市 共生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富利
单纯引进社会资本、依靠旅游开发的保护模式使古村落的保护面临危机,它不仅带来了诸多潜在的隐患,也损害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古村落保护仅仅是将古村落维修好、保护好的思想认识误区,实际上,古村落是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保护的绝不是哪座建筑物的空巢,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和传承,应从古村落整体保护的出发点来考虑。只有深入发掘古村落的内生动力,在发挥古村落村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平衡社会、政府、村民等各方利益,才能达到整体保护的效果,真正保护好古村落。
关键词:
古村落 整体保护 旅游开发 内生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志民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事关攻坚扶贫工作是否真正落实,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以及全面小康社会是否真正建成。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文化兴,围绕传统古村落文化保护,通过整合一些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性的传统古村落,挖掘其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特色小镇,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并以此作为一条探求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古村落 传统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娜娜 邵秀英
政策支持是古村落保护发展不可缺失的手段,古村落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政策支撑体系的特殊性和专项性。本文对古村落保护、开发与减贫现有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价,以期对古村落保护开发专项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 古村落减贫 政策述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