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
- 2023(912)
- 2022(981)
- 2021(963)
- 2020(1025)
- 2019(1277)
- 2018(1259)
- 2017(1985)
- 2016(1551)
- 2015(1661)
- 2014(1552)
- 2013(1625)
- 2012(1562)
- 2011(1367)
- 2010(1406)
- 2009(1338)
- 2008(1356)
- 2007(1190)
- 2006(994)
- 2005(909)
- 学科
- 学(3708)
- 虫(2998)
- 害(2689)
- 管理(2374)
- 虫害(2312)
- 业(2152)
- 防(2003)
- 病虫(1991)
- 病虫害(1991)
- 企(1884)
- 企业(1884)
- 防治(1771)
- 治(1770)
- 生物(1631)
- 及其(1623)
- 财(1596)
- 务(1424)
- 财务(1402)
- 财务管理(1400)
- 企业财务(1331)
- 森(1154)
- 森林(1154)
- 林(1135)
- 济(1076)
- 经济(1075)
- 微(1016)
- 微生(1007)
- 微生物(1007)
- 生物学(996)
- 松(974)
- 机构
- 学院(21738)
- 大学(21666)
- 农(13090)
- 科学(12271)
- 研究(12038)
- 农业(10529)
- 业大(10219)
- 所(8917)
- 研究所(8351)
- 中国(7562)
- 室(7242)
- 农业大学(7118)
- 实验(7077)
- 省(7032)
- 实验室(6807)
- 林业(6482)
- 重点(6408)
- 京(6005)
- 业(5594)
- 技术(5162)
- 院(5086)
- 林(4563)
- 研究院(4515)
- 中心(4464)
- 科学研究(4380)
- 生物(4315)
- 科学院(4270)
- 江(4267)
- 工程(4055)
- 部(3826)
共检索到33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旻嘉 叶建仁 涂煜昇 杜方平
【目的】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能在有效降解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同时,还能够抑制松材线虫在疫木内生活移动的木腐真菌,为研发松材线虫病疫木高效环保除治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从腐朽松木样本中初筛出19个木腐真菌。在不同种类木腐真菌平板上接入2 000条松材线虫共培养,从中筛选出能抑制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菌株。通过测定受木腐菌侵染的黑松试样的失重率,判定木腐真菌对松木的腐解能力。选择能有效抑制松材线虫繁殖且降解松木能力强的菌株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液体摇瓶培养菌丝接种田间疫木,处理4个月后均匀钻孔取样,分析整段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变化。5—6月,收集天牛蛹室周围木样(0.5~1 cm),分析蛹室周围木样内松材线虫数量,同期在钢丝网罩中定期捕捉羽化的天牛,分析羽化天牛携带线虫的数量。【结果】室内筛选出7株能抑制松材线虫繁殖且降解木材能力强的木腐真菌,其中在菌株J5-2的平板上培养8天后,每皿仅分离出(18±10)条线虫,在硫磺菌和糙皮侧耳的平板上则完全分离不到松材线虫。在供试菌株中,硫磺菌对松木的降解能力最强,侵染黑松木材4个月后,试样失重率达到22.82%,其次是菌株S4,造成木块重质损失了21.68%。田间试验表明,7种木腐真菌接种4个月后,均能使疫木内松材线虫种群数量减少,其中菌株J5-2、硫磺菌、S4可使蛹室线虫数量减少65%以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低于每头200条。菌株J5-2除害效果最佳,使疫木蛹室线虫数量减少72%,每只天牛携带松材线虫仅(15±4)条,最高携带量仅为60条。经鉴定菌株J5-2为Ceriporia sp.。【结论】菌株J5-2、硫磺菌和糙皮侧耳等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明显,硫磺菌和菌株S4降解木材的能力强,菌株J5-2、硫磺菌、S4在田间处理疫木的效果最好,可使疫木中线虫数量减低65%以上。利用木腐真菌就地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是一种高效环保新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
关键词:
木腐菌 松材线虫病 伐桩 分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采用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接种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研究5个菌株对伐桩的分解能力以及对伐桩内松材线虫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600对伐桩的分解能力以及对伐桩内松材线虫的抑杀作用都最强;对伐桩内松材线虫数量与伐桩样品质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木腐菌处理伐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木腐菌 松材线虫病 分解 伐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锋 陈思宇 刘刚 王懿祥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ius病疫木采伐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对松材线虫病入侵后的马尾松林分的经营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分别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及周边未受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miana人工纯林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结果】疫木卫生伐12 a后的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卫生伐之后马尾松重要值显著下降,从100.00%降至38.41%;胸径结构由正态分布变为反J型曲线;树高结构由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林木大小个体差异显著增加,两级分化显著加剧;林木分布从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木竞争压力增加,6 cm径阶林木竞争压力最大。【结论】卫生伐促使受害马尾松纯林向混交林演替的速度加快,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演替为复层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异龄林。图2表4参1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嬿 舒朝然 李海燕 郭志红
根据松材线虫病死木的化学成分中酸性物质增加 ,pH值明显下降的规律 (尤纪雪等 ,1 994 )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指示剂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Burher)Nickle病、健木钻木屑的乙醇提取液中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快速检疫检验的可行性。通过对我国江苏、安徽、浙江、广东 4个疫区的 5种松树的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指示剂 1号进行快速检疫检验 ,其准确率黑松 96%;马尾松 89%;赤松 1 0 0 %;火炬松92 %。除湿地松 (江苏 )外 ,均已达到检疫检验所要求的准确程度。本方法可操作性强 ,颜色反应直观 ,准确率高 ,简便快速 ,整个操...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快速检疫 颜色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玉双 臧秀强 刘阳 葛明宏 赵菊林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检疫处理方法。本文对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低温降低了熏蒸效果;增加投药量可提高效果;熏蒸时间以72h为宜;病木含水率高,熏蒸效果差;堆垛上、中、下部的效果依次增高;堆垛的大小则以50~70m3为宜;病木小头直径在6.0~17.1cm之间对熏蒸效果无显著影响。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熏蒸效果的顺序为温度、投药量、熏蒸时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提高投药量可缩短熏蒸时间,延长熏蒸时间则可降低投药量。在10℃以下(不低于4℃),投药量与熏蒸时间乘积在5000~6000之间,熏蒸效果即可达100%。
关键词:
松材线虫、松褐天牛、溴甲烷、熏蒸处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伦莹莹 王慧敏 吕全 刘会香 姚洪锡 姜文忠 张星耀
【目的】松材线虫病与传媒昆虫天牛、伴生真菌的关系密切,研究与松材线虫病关系密切的长喙壳真菌区系,利用生理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优势种进行准确鉴定,为揭示病害、传媒天牛与真菌的互作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华东地区松材线虫病老疫区浙江省和新疫区山东省染病的马尾松、黑松树体内松墨天牛幼虫坑道和蛹室样本为对象,分离和鉴定与松材线虫病伴生的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重点分析长喙壳类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伴生菌区系进行分离培养,在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依据地域、寄主的不同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多位点DNA(ITS和β-tubulin)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98份样本内分离获得254株长喙壳类真菌,占所有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的20.6%,为优势类群;培养特性和显微形态学特征支持其中235株属于齿小蠹长喙壳,占92.5%,同时该种下存在明显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的分化,代表性菌株的生长速率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种基于表型的鉴定结果。【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齿小蠹长喙壳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伴生真菌区系中的绝对优势种,今后针对该种真菌与传媒昆虫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病害真菌区系对松材线虫种群扩散流行提供生态缓冲适应性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可为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策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马灵飞 池树友 张毅峰 王亚红 金永明
对当年、前1年受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危害的病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健康马尾松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病死木木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和握钉力与健康材差异显著,密度与健康材差异不显著。健康木材的静曲强度比松材线虫病木材高30%;弹性模量比病材高20%;病木的抗拉强度只有健康材的54.1%~76.9%;健康材抗压强度比病材高出26.8%;健康材冲击韧性比病材高21.0%~32.5%;病木的弦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77.3%~91.7%;径向握钉力是健康材的65.9%~70.1%;健康材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杰 刘仁军 赵筱菲 黄实 杨丽元 郝德君 孙守慧
为明确沈阳市松材线虫病疫区主要鞘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和扬飞规律,2018年4~10月在沈阳市东陵公园疫区始发地(41°50′30.18"N, 123°34′57.64"E)以河流和围栏为边界划分成3个区域,采用BF-Ⅱ型诱捕器和APF-1型诱芯对鞘翅目昆虫进行了诱捕试验,每区设置10个诱捕器,共计30个,诱捕器之间相距50m左右,诱集的昆虫每周收集1次,诱芯45d更换1次。结果表明:共诱捕到鞘翅目成虫12956头,分属5科19种,其中天牛科(Cerambycidae)8种,小蠹科(Scolytidae)5种,象甲科(Curculionidae)4种,埋葬甲科(Silphidae)和郭公虫科(Cleridae)各1种。并对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松皮天牛(Rhagium inquisitor)、小灰长角天牛(Acanthocinus griseus)、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脊鞘幽天牛(Asemum striatum)、黄色梢小蠹(Cryphalus fulvus)、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角胫象(Shirahoshizo sp.)、松树皮象(Hylobius haroldi)、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dus)和1种捕食性天敌昆虫——拟蚁态郭公虫(Thanasimus lewisi)的诱捕扬飞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诱捕数量占优势的昆虫中,褐梗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小灰长角天牛、角胫象均已被报道可以携带松材线虫。本研究初步摸清了沈阳市东陵公园鞘翅目蛀干害虫的种类和成虫扬飞情况,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类害虫的防治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钢 王玉嬿 马洪周 李海燕 杨文博
以松材线虫的粉碎虫体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 ,通过免疫印迹考察抗血清的特异性。利用固相松材线虫抗原和游离线虫抗原同线虫抗体相竞争 ,建立竞争型ELISA法用于疫木中松材线虫的分析。该方法可以直接检测出 10mg的木屑中 0 1μg微量的线虫蛋白 ,约 7条线虫的存在。利用该方法对 2 0个不同地区、树种及类型的松材样品进行检测 ,疫木中松材线虫的检出率为 10 0 % ,但拟松材线虫也呈现了一定的交叉反应。研究结果表明 ,以松材线虫抗原蛋白为指标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为松材线虫的快速检疫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线虫鉴定 免疫印迹 ELIS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劳全 夏云峰 叶盛 杨杰 赖叶茗 陶晰
【目的】对受松材线虫病影响的树木进行快速、高效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YOLO v4(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4)目标检测模型,对高分辨率影像中的松材线虫病变色木进行检测,并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进行对比。【结果】YOLO v4模型的检测精度较高,精确度(P)为0.961 3,召回率(R)为0.764 9,F1分数为0.851 9。【结论】YOLO v4可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松材线虫病变色木,且精确度比SSD高。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变色木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海燕 黄北英 熊惠龙 宋玉双
A long procedure is needed to quarantine pinewood nematodes because only the dispersal third-stage larvae could be isolated and it cannot be identified directly before being cultured to adult nematodes. To shorten the procedu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ulture durations on the dev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丹丹 魏建荣 王伟超 王丽平 赵正萍 刘曙雯 嵇保中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伊氏线虫菌 松材线虫 生物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周永平 俞林祥 沈炳顺 蔡道尧
采用逻辑流程图, 结合人为诱发和松墨天牛形体特征及新疫点发生实况分析, 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病新疫点有人为传播、火灾诱发、原发生未防治和自然传播四大成因机制。松墨天牛能随气流大范围扩散是新疫点的最重要的成因机制, 必须引起防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图1 参9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