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4)
- 2023(12846)
- 2022(10927)
- 2021(9936)
- 2020(8352)
- 2019(18613)
- 2018(18331)
- 2017(35130)
- 2016(19257)
- 2015(21680)
- 2014(22115)
- 2013(21516)
- 2012(20198)
- 2011(18254)
- 2010(18892)
- 2009(17947)
- 2008(17885)
- 2007(16360)
- 2006(14799)
- 2005(13686)
- 学科
- 济(91600)
- 经济(91486)
- 管理(67562)
- 业(56990)
- 企(48969)
- 企业(48969)
- 财(35196)
- 方法(29333)
- 数学(25222)
- 数学方法(24960)
- 中国(24038)
- 制(22979)
- 地方(22548)
- 农(21162)
- 业经(18853)
- 务(18591)
- 财务(18547)
- 财务管理(18499)
- 企业财务(17600)
- 学(17516)
- 体(16786)
- 银(15771)
- 银行(15745)
- 行(14964)
- 财政(14748)
- 融(14495)
- 金融(14488)
- 策(14307)
- 地方经济(13824)
- 农业(13170)
- 机构
- 学院(277347)
- 大学(274934)
- 济(123383)
- 经济(120701)
- 管理(101930)
- 研究(97970)
- 理学(85683)
- 理学院(84759)
- 管理学(83394)
- 管理学院(82878)
- 中国(77349)
- 财(68198)
- 京(57626)
- 科学(54889)
- 所(49724)
- 财经(49099)
- 江(45607)
- 中心(44206)
- 经(44097)
- 研究所(43682)
- 农(41438)
- 经济学(38655)
- 北京(36762)
- 财经大学(35577)
- 业大(35347)
- 院(35272)
- 州(34989)
- 范(34410)
- 经济学院(34243)
- 师范(34069)
- 基金
- 项目(169661)
- 科学(133538)
- 研究(128385)
- 基金(122147)
- 家(104635)
- 国家(103699)
- 科学基金(88918)
- 社会(82912)
- 社会科(78509)
- 社会科学(78494)
- 省(66324)
- 基金项目(62722)
- 教育(59304)
- 划(54780)
- 自然(54324)
- 自然科(53034)
- 自然科学(53020)
- 编号(52111)
- 自然科学基金(52091)
- 资助(50812)
- 成果(45145)
- 重点(38375)
- 部(38295)
- 课题(37928)
- 发(36834)
- 制(36400)
- 创(34822)
- 性(34335)
- 国家社会(34137)
- 教育部(33395)
- 期刊
- 济(153102)
- 经济(153102)
- 研究(93145)
- 中国(63058)
- 财(59429)
- 管理(42010)
- 农(38665)
- 学报(38608)
- 科学(35769)
- 融(31909)
- 金融(31909)
- 大学(30560)
- 教育(30139)
- 学学(29007)
- 财经(26252)
- 经济研究(25324)
- 农业(25231)
- 技术(24629)
- 经(22620)
- 业经(22236)
- 问题(18776)
- 贸(15464)
- 技术经济(14236)
- 会计(14034)
- 财会(13851)
- 国际(13542)
- 世界(13394)
- 统计(12864)
- 现代(12613)
- 版(12497)
共检索到45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炎舜
一、财政政策调控要与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经过引入市场机制,到建立市场机制,再到完善市场机制这么几个阶段的改革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已经是市场化的,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炎舜
一、财政政策调控要与经济体制基础相适应。经过引入市场机制,到建立市场机制,再到完善市场机制这么几个阶段的改革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已经是市场化的,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轨 财税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章新
一、体制转轨传导企业投资决策的途径及抽象函数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制度安排作为一种解释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定范式,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所有能够单独进行分析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利用该范式进行部分或全部解读。据此,企业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能斌 陈定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有本质区别。前者的调控作用途径是市场机制;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即通过影响市场信号调节经济主体行为;调节手段主要的是经济参数;调控效应信号主要来自于市场。新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调控方式以参数化的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目标须兼顾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调控手段应灵活多样。作者指出,要保证财政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财政改革体系、财政政策手段体系、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乌日其其格
蒙古是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之一,曾有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步伐始于90年代初期。对国有资产实行私有化,是蒙古经济转轨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私有化进程虽步履维艰,但使蒙古的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成为蒙古步入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步骤。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道友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财政调控方式和调控机制的建立童道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更新财政调节方式1.否定之否定:财政调节方式的逻辑性转换。建国45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与之相适应,财政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与调控方式也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三次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新坡 周振铎
一、改革必须有过渡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即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取向理所当然的为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但是,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考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进度,考虑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构造一个既有利于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又能兼顾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状况的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恕立 宋阳 王若波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 ,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 ,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英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财政的宏观调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可华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坚持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必须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财政宏观调控功能的途径主要是:优化财源结构,扩大财源建设的调节范围和领域;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分配体系;强化财政管理,增强财政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强财政监督,保证调控功能的实现;理顺与财政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创造宏观调控的良好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凤民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第一,政府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不违反价值规律,不违反供求规律,不违反竞争规律。第二,要改革审批制,减少审批事项,必要时改审批制为核准制或备案制。第三,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照《宪法》和《物权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使之同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杰长
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前苏联、东欧等国家先后经历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其转轨基本上遵循了所谓“休克疗法”。只有部分国家后来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时才作了一些微调。这些国家的“休克疗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政治动荡、生产滑坡、财政状况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