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1)
- 2023(2743)
- 2022(2369)
- 2021(2223)
- 2020(1882)
- 2019(4408)
- 2018(4273)
- 2017(7716)
- 2016(4414)
- 2015(5068)
- 2014(5168)
- 2013(5076)
- 2012(4850)
- 2011(4473)
- 2010(4471)
- 2009(4118)
- 2008(3918)
- 2007(3485)
- 2006(3116)
- 2005(2744)
- 学科
- 济(18137)
- 经济(18122)
- 管理(10808)
- 业(9540)
- 地方(7061)
- 方法(7017)
- 农(6968)
- 企(6508)
- 企业(6508)
- 数学(6110)
- 数学方法(5989)
- 学(5908)
- 土地(5427)
- 环境(4975)
- 农业(4951)
- 资源(4859)
- 中国(3836)
- 生态(3674)
- 业经(3657)
- 和(3513)
- 地方经济(3050)
- 财(2863)
- 贸(2802)
- 贸易(2799)
- 划(2794)
- 技术(2740)
- 易(2667)
- 问题(2602)
- 发(2592)
- 制(2470)
- 机构
- 学院(63642)
- 大学(63296)
- 研究(25347)
- 管理(24265)
- 济(22117)
- 经济(21502)
- 理学(20292)
- 理学院(19998)
- 管理学(19580)
- 管理学院(19476)
- 中国(18888)
- 科学(18196)
- 农(16348)
- 京(14780)
- 所(13510)
- 业大(13322)
- 研究所(12547)
- 农业(12521)
- 中心(12170)
- 江(10761)
- 院(9955)
- 范(9922)
- 师范(9863)
- 省(9562)
- 北京(9401)
- 财(8862)
- 农业大学(8412)
- 州(8337)
- 科学院(8295)
- 师范大学(8098)
- 基金
- 项目(48068)
- 科学(36780)
- 研究(33457)
- 基金(33189)
- 家(30465)
- 国家(30197)
- 科学基金(24617)
- 社会(19950)
- 省(19433)
- 社会科(18731)
- 社会科学(18723)
- 基金项目(18003)
- 自然(17031)
- 划(16943)
- 自然科(16299)
- 自然科学(16287)
- 自然科学基金(15929)
- 教育(14386)
- 编号(13650)
- 资助(13474)
- 重点(11330)
- 发(10860)
- 成果(10614)
- 部(10091)
- 计划(10050)
- 课题(9963)
- 科技(9632)
- 科研(9264)
- 创(9153)
- 创新(8693)
共检索到96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祥云 胡德夫 唐小平 王志臣 刘伟石
湖南省壶瓶山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证据较多的区域。中美华南虎联合调查队于2001年10~1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样带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虽未得到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但较系统地调查了该区域的生境状况,初步评价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该区域历史上是华南虎分布较多的区域。经分析,目前仍具备华南虎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以后实施华南虎重引入工程较为理想的试验基地。表2参13
关键词:
华南虎 野外调查 栖息地 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祥云 胡德夫 刘伟石 Jeff Muntifering
江西省宜黄县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华南虎 (Pantheratigrisamoyensis)为主要保护对象 ,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证据最多的区域 .中美华南虎联合考察队于 2 0 0 1年 3 7月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 ,采用访问调查法、样线调查法、痕迹调查法、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 .该次考察虽未证实该区域华南虎存在的确切信息 ,但较系统地调查了该区域的生境资料 ,初步评价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 .其结论为 ,由于乱捕滥猎、过度的经济活动、栖息地缩小和破碎化是导致目前华南虎极度濒危甚至难觅其踪迹的主要原因 .该区域历史上是华南虎较多的区域 ,目前仍具备华南虎生存的基本条件 .
关键词:
华南虎 野外调查 栖息地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张正旺 杨凤英 李世广
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由于林缘灌丛地带阳光充足,草本植物返青较早,在0~10cm的覆盖度较高的区域,昆虫相对较多,常常会吸引褐马鸡取食。夏季,褐马鸡为顺利完成繁殖活动和育雏,很少到林缘灌丛中活动,而是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中觅食,因为铁矿大多聚集在林缘灌丛。秋季,褐马鸡雏鸟已经长大,多数都是以家族的形式活动,使得被捕食的风险增加。因此褐马鸡在秋季同样会避开干扰较大的林缘,而选择在10~30cm覆盖度较大的针阔混交林中,而林缘灌丛如沙棘等次生灌丛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冬季,褐马鸡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林缘灌丛取食,此时期褐马鸡也...
关键词:
栖息地选择 褐马鸡 判别分析 五鹿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冬冬 朱洪强 葛志勇 常素慧 李成 张晓东
【目的】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原麝冬季栖息地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为原麝栖息地保护及其种群恢复提供依据。【方法】2011-11-2012-01,采用机械布点随机设置样线法,调查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63个原麝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坡向、坡位、植被类型、石砬子等4个名词型变量;然后运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及非参数检验中的2个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分析海拔、坡度、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食物丰富度、距人为干扰距离、雪深、倒木等9个数量型变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13个因子在原麝冬季栖息地选择中的影响。【结...
关键词:
原麝 栖息地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宏群 廉振民 陈存根
2006年11—12月和2007年1月,在陕西黄龙山林区对褐马鸡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研究。首先对整个研究区域进行系统取样并测量环境参数。有种群出现的栅格定义为探测栅格(n=53),反之为非探测栅格(n=46)。海拔、坡度、坡向的余弦、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丛盖度、距离最近水源距离、距离乡间土路距离、距最近居民点距离以及距最近林边距离等在探测栅格和非探测栅格之间呈显著差异。将显著差异变量经单变量逻辑斯蒂回归进行筛选(P
关键词:
褐马鸡 逻辑斯蒂 黄龙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宏群 廉振民 陈存根
【目的】了解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春季栖息地的特征,为保护褐马鸡栖息地、维持种群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04~05,在陕西黄龙山林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春季觅食地和休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测定了9条样带上褐马鸡栖息地54个觅食地和28个休息地样方及54个对照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结果】在地形和距离因素方面,褐马鸡多偏向低海拔、下坡位、小坡度、距离水源和林间小路较近以及隐蔽级较小的地方觅食;中午休息地多选择在半阴半阳坡、坡度较小、距离林间小路较远以及隐蔽级较大的地方。在地植被因素方面,觅食地内乔木和灌木种类要少,乔木最大高度和最大胸径较大,乔木与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小俸 彭蓬 肖利红
为了掌握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Cd、As、Pb、Zn、Cu、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均受到Cd、As、Pb、Zn、Cu、Ni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Ni>Pb>Cu>Cd、Zn>Cr>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Zn>Cu>Cr>Ni>Hg;Cd的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性;As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正相关性,Cr、Hg的含量与F的含量呈负相关性;Cr、Cd的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Cu与As、Cu与Ni、Hg与Cr呈正相关性,Zn与Pb、As与Ni呈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伟 周伟 纪德 张仁功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型。②黑颈长尾雉栖息地的主要特征是高海拔,向阳坡,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乔木层平均胸径和高度较小,盖度和密度较低,以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灌木层较高但密度较低,以山茶科和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密度较大,以堇菜科Viol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菊科Compositae...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柳青 范艳丽 周琪瑶
为了解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区系特征,调查可应用于墙体绿化的灌木植物,2014年以来多次对壶瓶山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现有的资料,对保护区内灌木植物资源区系及其墙体绿化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区共有灌木植物84科217属59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12属590种。保护区内灌木植物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为复杂。灌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其中的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50.69%,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4.71%,显示了该区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根据墙体绿化的特点总结灌木植物筛选原则,讨论不同生态类型灌木植物的墙体绿化应用策略,并从壶瓶山灌木植物中筛选出72种在墙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种类。该区观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但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的的灌木植物还未在墙体绿化中得以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宏群 廉振民
2006年2—3月,在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繁殖早期取食地和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马鸡选择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低海拔,下坡位,小坡度,离道路较近,沟底,乔木和灌丛种类数量较少,乔木、草本、灌丛的盖度及草本高度较小,可视度较大;选择卧息地具有坡度较小,半阳坡,离道路较远,乔木盖度较大,灌丛数量和高度较小,草本高度较小和可视度小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地理性、乔木数量、灌丛种类和数量及草本盖度等5个因子判别能力最强,由这5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96.08%,可以较好地将取食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坡度、坡向、道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辉 岳晓雷 高鹏 夏淑娟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 000 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 2,3.0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密 周红春 谭济才 余桂清
于2006—2008年间,对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标本,共整理、鉴定、记录天蛾科昆虫49种,隶属于5亚科30属,其中6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壶瓶山天蛾科昆虫区系成分以东洋成分为主.
关键词:
天蛾科 区系 壶瓶山 湖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琍英 程爱兴 喻爱林 傅卫庆 郑平谣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和菌根菌的调查,本文报道了241个树种的菌根类型、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自然分布规律及其菌根菌的分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晓东 刘欣
本文介绍了当前湿地学科的体系框架、优先研究领域,着重概述了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调查技术,包括湿地自然状况、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湿地植被和湿地周边状况利用保护调查技术等。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调查 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欣 钱者东 高艳玲 徐网谷 蒋明康 王智
研究基于华东地区549个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数据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进行修正,用以评价华东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结果表明:华东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平均得分为46.35,其中得分低于50的保护区占50%以上,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客观条件平均分值相对较高,人员机构和经费设施平均分值较低,难以完全满足管理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应加快解决土地权属问题,规范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完善资金投入渠道、加强经费的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