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4)
2023(3611)
2022(3032)
2021(2843)
2020(2475)
2019(5265)
2018(5059)
2017(9581)
2016(5623)
2015(5884)
2014(5941)
2013(5893)
2012(5589)
2011(5089)
2010(5000)
2009(4470)
2008(4411)
2007(3969)
2006(3155)
2005(2890)
作者
(19759)
(16842)
(16433)
(15838)
(10619)
(8349)
(7435)
(6453)
(6204)
(6021)
(5786)
(5560)
(5514)
(5513)
(5375)
(5253)
(5066)
(4937)
(4913)
(4727)
(4460)
(4329)
(4164)
(3908)
(3780)
(3728)
(3656)
(3617)
(3557)
(3486)
学科
(17667)
经济(17646)
(12858)
管理(11949)
(10094)
企业(10094)
方法(9192)
数学(8153)
数学方法(8053)
(8045)
(5108)
中国(4617)
(4193)
(3773)
(3540)
金融(3537)
(3531)
财务(3527)
财务管理(3520)
(3496)
银行(3458)
企业财务(3437)
(3316)
技术(3315)
业经(3287)
地方(3071)
(2945)
贸易(2944)
(2858)
农业(2833)
机构
大学(80708)
学院(79726)
研究(33295)
(26870)
科学(26220)
经济(26210)
(25032)
管理(23764)
中国(22545)
理学(21182)
理学院(20748)
农业(20385)
管理学(20038)
管理学院(19877)
(19701)
研究所(18650)
业大(18643)
(17745)
中心(14189)
农业大学(13269)
(13253)
(12560)
实验(12452)
(12313)
实验室(12042)
(12030)
(11875)
科学院(11519)
重点(11463)
(11238)
基金
项目(61397)
科学(46601)
基金(45118)
(43709)
国家(43417)
研究(35132)
科学基金(34980)
自然(26498)
自然科(25959)
自然科学(25945)
自然科学基金(25471)
(24611)
基金项目(23943)
(21699)
社会(21118)
社会科(20024)
社会科学(20019)
资助(18861)
教育(16068)
计划(15386)
重点(15040)
科技(14522)
(12981)
科研(12743)
(12668)
(12557)
创新(11938)
(11784)
专项(11770)
编号(11640)
期刊
学报(25796)
(25704)
经济(25704)
(22482)
科学(19444)
研究(18675)
大学(17450)
学学(17121)
中国(15848)
农业(15275)
(9875)
管理(8344)
业大(8233)
(8136)
农业大学(7052)
(6291)
(6200)
金融(6200)
教育(5717)
财经(5331)
自然(5274)
科技(5053)
林业(5022)
中国农业(5019)
经济研究(4757)
(4617)
资源(4499)
技术(4380)
自然科(4332)
自然科学(4332)
共检索到110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雨艳  明建  张昭其  曾凯芳  
【目的】探讨壳聚糖处理对脐橙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脐橙果实为试材,采收后不同时间用2%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1min,测定壳聚糖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抗病性、水杨酸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脐橙果实接种发病率的升高和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诱导2d时抗病效果最显著。2%壳聚糖处理果实果皮内游离态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果实;壳聚糖处理提高脐橙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菊  马德华  庞金安  霍振荣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 ,POD、PPO、PAL 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与对照相比 ,POD活性在处理后 2 4h有明显提高 ,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 14 4h后较对提高 193 0 %。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 ,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 4 8h以后 ,处理后 14 4h时较对照提高 6 1 7%。PAL在处理后 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17 6 % ,而后下降 ,12 0h出现第 2个活性峰 ,较对照提高 30 8%。处理后 4d接种霜霉病菌 ,调查结果表明 :第 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 8 9% ,第 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 2 2 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卫萍  庞学群  张昭其  黄雪梅  
【目的】研究β-氨基丁酸(BABA)对采后香蕉果实抗病性的诱导作用和贮藏期果皮活性氧含量、抗病相关酶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探索抗病保鲜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香蕉果实经5 g·L-1 BABA溶液低压渗透处理,或预先用3.14 mg·L-1的二苯基碘(活性氧合成酶NADPH氧化酶的专一性抑制剂,diphenylene iodonium,DPI)低压渗透,再做BABA溶液低压渗透处理。处理后0、3、6、12、24、48、72 h分别接种2?105个/mL炭疽病菌孢子于果皮上,并测定接种果实在(20±2)℃、85%—95%湿度(RH)下贮藏5—16 d的病斑直径;测定处理24 h后接种果实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冉隆贤  谷文众  吴光金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 1~5mmolSA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应增强;SA淋根3~9d后挑战接种青枯病菌均能诱导桉树显著地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间隔5~7d效果最好,且POX和PPO的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变化趋势相符,均在第7天升至最高值,分别比对照高2倍和1倍。POX酶灵敏快速,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叶片注射SA不能诱导桉树抗青枯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凯芳  姜微波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侯盼盼  陈安良  费莉玢  马良进  
【目的】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方法】以2年生紫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g·L~(-1) SA处理对病斑抑制率达64.28%,在SA喷雾的同时接种炭疽病孢子悬浮液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在1~7 d内升高,达到峰值时可溶性蛋白质为ck的2.57倍,SOD活性为ck的1.21倍,CAT活性为ck的2.04倍,POD活性为ck的1.46倍,7 d后呈下降趋势,15 d内各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ck。【结论】SA可诱导紫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升高,对炭疽病产生抗病性。图3参2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陈绍红  黄永芳  孙思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黄艳娜  韩珊  谯天敏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水杨酸(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影响。浓度为0~5mmol.L-1的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15天,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天。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植株内丙二醛、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对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MDA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诱导抗性的作用逐渐减弱,且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存在差异,在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各处理表现为初期低于对照、后期缓慢上升;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只诱导处理基本相似,高浓度诱导的木质素积累量大于低浓度;诱导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三  王振中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 5个豇豆 (VignasesquipdalisWight)品种在受锈菌 (Uromycesvignae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若干阶段中外切几丁质酶 (exo chitinase)和 β 1,3 葡聚糖酶 (β 1,3 glucanase)的活性 ,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豇豆各品种与锈菌互作的早期 ,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均上升 ,与品种抗病性水平基本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也与品种抗性水平一致 ,且抗病品种的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的变化率高峰出现早 ,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迟 ;β 1,3 葡聚糖酶比活性与品种抗性水平也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与品种抗性有较密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亚莉  周会玲  唐永萍  贺军花  马利菁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训  龚荣高  张旭  冉茂升  
【目的】研究3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影响脐橙品种间糖含量差异的关键酶及其作用时期,为脐橙果实品质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罗伯逊脐橙(以下简称罗脐)、纽荷尔脐橙和丰脐为试材,从花后60d开始,每隔15d取1次果实样品,共取样11次,测定其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及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活性的变化,比较品种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脐橙品种果实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宏潮  冯峰  王虹  胡道芬  余露  
采用从小麦细胞壁提取的低聚糖处理小麦的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从这两种处理材料中都分离出抗毒素.这种通过低聚糖处理而诱导积累的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的机制是抗毒素引起菌丝生长点膨大、破碎和解体.从而抑制了菌丝的正常增殖.同时.用低聚精直接处理小麦的大田植株.适宜浓度的低聚糖可以降低锈病和白粉病感染麦株的程度,改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智慧  聂燕芳  何磊  李云锋  王振中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宗娅  邹琦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2-产生速率则先降低后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乙烯产生速率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对SA浓度小于1.0mmol/L的处理敏感。乙烯产生速率对外源SA敏感,体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