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3)
- 2023(2924)
- 2022(2716)
- 2021(2486)
- 2020(2077)
- 2019(4474)
- 2018(4289)
- 2017(7570)
- 2016(4514)
- 2015(4858)
- 2014(4802)
- 2013(4616)
- 2012(4513)
- 2011(4141)
- 2010(4071)
- 2009(3715)
- 2008(3680)
- 2007(3301)
- 2006(2922)
- 2005(2718)
- 学科
- 济(13839)
- 经济(13825)
- 管理(12661)
- 业(9171)
- 环境(8747)
- 学(7925)
- 企(7822)
- 企业(7822)
- 方法(5669)
- 划(5066)
- 数学(4662)
- 数学方法(4536)
- 地方(4365)
- 规划(3974)
- 环境规划(3860)
- 农(3781)
- 财(3398)
- 中国(3385)
- 和(3105)
- 资源(3096)
- 生态(3047)
- 业经(2928)
- 及其(2583)
- 农业(2495)
- 地方经济(2492)
- 发(2442)
- 理论(2364)
- 制(2342)
- 水产(2257)
- 技术(2251)
- 机构
- 大学(65586)
- 学院(65224)
- 研究(29473)
- 科学(23850)
- 农(21221)
- 济(19575)
- 中国(19330)
- 管理(19236)
- 经济(19040)
- 所(17981)
- 研究所(17093)
- 农业(17024)
- 理学(16508)
- 业大(16306)
- 理学院(16234)
- 管理学(15648)
- 管理学院(15560)
- 京(15168)
- 省(12371)
- 中心(11901)
- 室(11830)
- 院(11684)
- 江(11526)
- 实验(11161)
- 农业大学(10792)
- 实验室(10682)
- 重点(10177)
- 研究院(9729)
- 科学院(9557)
- 业(9523)
- 基金
- 项目(50897)
- 科学(36965)
- 家(35167)
- 基金(34982)
- 国家(34937)
- 研究(29062)
- 科学基金(26964)
- 省(21322)
- 自然(20491)
- 自然科(19953)
- 自然科学(19938)
- 自然科学基金(19552)
- 划(18590)
- 基金项目(18498)
- 社会(16585)
- 社会科(15573)
- 社会科学(15565)
- 资助(14781)
- 科技(13604)
- 计划(13289)
- 重点(12836)
- 教育(12568)
- 发(11238)
- 科研(10909)
- 专项(10456)
- 创(10155)
- 部(9802)
- 业(9710)
- 编号(9673)
- 创新(9660)
共检索到96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景明 翟明普 崔鸿侠
采用100%、56%和32%3种光强进行人工控光处理,研究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形态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锥栗、水青冈和青冈1年生幼苗对不同光照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响应,其生长指标随光环境的变化程度表现出锥栗>水青冈>青冈。随着光照的减弱,3树种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锥栗幼苗的现存叶片数、叶长、叶宽、单叶面积表现出随光照减弱逐渐减少,水青冈和青冈幼苗的现存叶片数随光照减弱呈下降趋势,而其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则呈明显增加趋势。锥栗幼苗叶面积在全光环境最大,而水青冈和青冈幼苗叶面积均以56%光照强度最小。3树种幼苗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都随光照减弱呈增加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志华 胡启鹏 王荣 肖文发 马履一
对比研究了旷地、林窗及林下3种光环境下喜树幼苗叶悬挂角和叶柄角的光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热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显著;(2)对于不同的光环境,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在旷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林窗下次之,林下最小;(3)夏季晴天,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分别在16:00、14:00和12:00左右达到“峰”值,叶悬挂角分别约为140°、128°和112°,叶柄角分别约为67°、59°和55°;同时,在3种光环境下,夏季晴天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的日变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互作关系,以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同时增大或减小来避开或捕获光辐射,这样即保证了喜...
关键词:
叶悬挂角 叶柄角 光环境 适应性 喜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新法 石柏林 周丹 夏国华
搜集8属20种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用绿化植物,通过研究幼苗的形态特征,发现木兰科幼苗属间形态差异明显,有一定的分类价值;属内和种间形态差异细微,相似程度大,区分难度较大。描述了20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幼苗,基于子叶柄的长度、子叶在胚乳中折叠方式和幼叶在芽中卷叠方式等特征,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并制作标本。图1表1参15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木兰科 幼苗 形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强 刘宁 王暾
以山西芦芽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二色胡枝子、连翘、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1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将其栽植到林下与林外两种森林光环境下,测定其形态、生物量分配、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连翘和二色胡枝子总生物量超过三裂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林外全光照环境下连翘和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显著增加,但三裂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林下相对于林外,三裂绣线菊只有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增加,土庄绣线菊根生物量比降低,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与高茎比增加,连翘和二色胡枝子生物量分配及植株形态变化与土庄绣线菊相反;4种灌木幼苗比叶面积、叶面积比林下高于林外;4种灌木林外净光合速率高于林下;二色胡枝子、三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芳 刘宁 姚延梼
以萌发后2周的色木槭和辽东栎2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森林光环境下根据实际测量值设置4个相对透光率水平:100%,51%,22%和12.8%,观测1个生长季后2种幼苗的存活率、光合能力、光合色素含量、高生长、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指标,从而了解2种幼苗在第1个生长季中的存活、生长表现及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萌发后,色木槭和辽东栎幼苗的整体存活情况相近,但色木槭的最大光合效率、光饱和点及光合色素含量低于辽东栎,苗高、总根长、侧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等绝对生长量高于辽东栎,且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叶,与之相比,辽东栎幼苗的根生物量分配比重较大;遮荫处理后,在22%和1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飞 孟缘 陈翠红 李家绮 王薇 王冯熠 李晨赫 周蕴薇
[目的]比较东北地区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抗性,探索水分管理阈值,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耧斗菜属植物(尖萼耧斗菜、小花耧斗菜、耧斗菜)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0±5)%(T1)、(70±5)%(T2)、(50±5)%(T3)和(30±5)%(T4)4个处理,每5 d测定1次植株的形态,试验进行10,15,20 d时测定生理指标,试验10 d采样后对T3、T4组幼苗进行复水处理,比较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表现及复水效果,采用隶属函数法比较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的抗性。[结果]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T2处理下外观评分、株高和冠幅均达到最大值;处理10 d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花青素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低值基本出现在T2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T2组;T3、T4组幼苗复水后部分生理指标有所恢复。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耧斗菜属植物的抗性强弱依次为尖萼耧斗菜>耧斗菜>小花耧斗菜。[结论]土壤相对含水量(70±5)%为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若考虑节水因素最低可降至(5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奇文清 余让才
金佛山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个体数极少 ,仅见于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只与其亲缘种金兰生长在一起。在温室内 ,模拟研究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不同强度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 :①在强光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长时间观测植物的光合速率时 ,由于温度的影响 ,应使用温控系统才能获得更准确结果。②对于PAR 80 0到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之间任何强度的光照变化 ,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表现出对大幅度变化光环境较好的适应性 ;对于逐渐遮荫至 10 0 μmolphotons·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荣 郭志华
在夏季晴天,对生长在旷地、林窗和林下的木荷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对短暂遮荫的响应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旷地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约为1 230μmol.m-2.s-1,分别是林窗和林下的1.7和12.3倍左右,并且旷地的气温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的,而空气相对湿度却明显低于其它2个光环境;(2)木荷幼苗在旷地和林窗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旷地木荷"午休"时净光合速率的降幅约60%,而林窗的降幅约为30%;旷地中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约为17.8μmolCO2.m-2.s-1,约是林窗和林下的1.8和3.4倍;此外,木荷幼苗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随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妍 张超 李昆
根据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梯度,通过对不同梯度下清香木幼苗的株高、叶片性状、生物量以及幼苗生长状态的观测和分析,旨在探讨清香木幼苗在水分缺失及过量的情况下对水分的利用情况及清香木幼苗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性状,了解幼苗对水分过多或过少胁迫的响应,以期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清香木的培育种植中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清香木幼苗期需水量较多,在田间持水量充足的条件下,幼苗生长较好,在相对田间持水量较小的条件下,幼苗虽然较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减慢,但仍能生长。研究结果表明,清香木幼苗对极端干旱的耐受性要高于对极端降水,同时随植株的生长,清香木对水分需求的敏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海艳 喻理飞
用100%(ck),68%~75%(S1),40%~49%(S2)和10%~21%(S3)等4种人为控光处理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和葛藤Pueraria lobata1年生苗木,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常春油麻藤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为喜光植物;葛藤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较低,反应了葛藤耐荫性的同时,它对光能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较窄;常春藤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即常春藤具有一定的耐荫性且对光能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较宽。10%~21%控光处理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葛藤、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的叶绿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晓燕 刘宁 郭晋平 张芸香
在华北山地次生林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以及油松和白桦混交林是重要的森林类型,这几种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是林冠干扰后维持混交状态长期存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揭示混交林的发育和演替规律,本研究以白桦、油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杄1年生幼苗和4年生幼树为材料,在大田环境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3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18.7%和7.2%),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这4个树种在幼苗和幼树2个发育阶段对遮荫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白桦和油松1年生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分配和存活率未受影响,白桦4年生幼树茎生物量积累、冠根比和存活率下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翟明普
对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环境梯度上3种不同生境的木荷幼苗的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木荷幼苗的形态数量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随着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改善,其生长量和生物量逐渐增加。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基本相似,但叶和主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林窗边缘处,木荷幼苗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叶构件上,林窗中央处,则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主茎上。研究显示,木荷幼苗具有喜光能耐阴的特性。运用非线性幂函数拟合了不同生境木荷幼苗生物量模型,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生物量随苗高、地径的变化趋势,可作为环境条件类似的木荷幼苗生物量预测的依据。
关键词:
木荷 幼苗 形态响应 生物量分配 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思玉 杨艳 蔡越桐 郭兴军 于雪薇 朱玉伟 张一鹤 李悦 张会慧
为明确桑树在不同氮形态下光合能力差异以及桑树对不同氮形态的需求规律,以1年生桑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以及硝酸铵(NH_4NO_3)(氮素浓度均为7.5 mmol/L)处理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桑树叶片在NH_4+-N下的PSⅡ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能力明显低于NO_3--N和NH_4NO_3处理,而NO_3--N和NH_4NO_3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NH_4+-N处理下桑树叶片的VJ和VI均较NO_3--N和NH_4NO_
关键词:
桑树 氮形态 叶绿素荧光 PS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王荣 肖文发
研究不同光环境对常绿阔叶林中喜树和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树种喜树幼苗通过提高自遮荫程度、增大叶悬挂角、增加根生物量比和减小比叶面积适应旷地环境,在旷地中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而常绿阔叶树种四川大头茶幼苗没有表现出对旷地光环境的良好适应;2)四川大头茶幼苗在林窗中通过增加叶片数、提高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比接受更多光能,相对于旷地和林下具有较快的高度生长,喜树幼苗比四川大头茶幼苗在林窗中具有更大的单叶面积、叶柄长度、总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增长率;3)在3—8月,喜树在林窗中的株高增加约35.3cm,约为四川大头茶(约6.6cm)的5.3倍,喜树在林窗中具有明显的光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平 陶建平 刘晋仙 何泽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