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5)
2023(4168)
2022(3488)
2021(3201)
2020(2906)
2019(6586)
2018(6244)
2017(13228)
2016(6602)
2015(7290)
2014(7353)
2013(7280)
2012(6576)
2011(5874)
2010(5882)
2009(5893)
2008(6280)
2007(5839)
2006(5038)
2005(4863)
作者
(18339)
(15034)
(14825)
(14411)
(9690)
(7081)
(7047)
(5798)
(5698)
(5467)
(5194)
(5086)
(4823)
(4778)
(4723)
(4644)
(4454)
(4426)
(4399)
(4071)
(3849)
(3492)
(3475)
(3406)
(3373)
(3354)
(3337)
(3186)
(3012)
(2869)
学科
(26046)
经济(26022)
(25509)
管理(21793)
(21718)
企业(21718)
(17258)
银行(17113)
(15753)
方法(14693)
(13976)
数学(12841)
数学方法(12782)
(10989)
(10889)
保险(10798)
(10286)
金融(10285)
业务(9871)
(9251)
财务(9251)
财务管理(9239)
(9147)
制度(9144)
企业财务(8942)
银行制(8243)
中国(8094)
业经(5523)
(5239)
(5122)
机构
大学(94511)
学院(92674)
(41547)
经济(40706)
管理(39478)
理学(32858)
理学院(32612)
管理学(32269)
管理学院(32095)
中国(32073)
研究(25831)
(24861)
(19857)
财经(19570)
(19024)
银行(18943)
(17854)
(17557)
(15406)
金融(15187)
财经大学(14994)
中心(13890)
(13829)
经济学(13372)
商学(12446)
北京(12431)
商学院(12360)
经济学院(12124)
科学(12062)
(11903)
基金
项目(55722)
科学(45066)
基金(43854)
研究(40539)
(36670)
国家(36355)
科学基金(32749)
社会(27829)
社会科(26406)
社会科学(26396)
基金项目(22868)
自然(21776)
自然科(21306)
自然科学(21300)
自然科学基金(20959)
(19243)
资助(19091)
教育(18632)
(16543)
编号(15748)
(13438)
成果(12420)
教育部(12333)
人文(12249)
重点(11775)
国家社会(11607)
(11393)
(11201)
(11172)
大学(11118)
期刊
(43504)
经济(43504)
研究(34723)
(30544)
金融(30544)
(21004)
中国(16299)
管理(15106)
财经(10535)
科学(10306)
学报(10173)
(8753)
(8680)
大学(8475)
学学(8258)
经济研究(7438)
国际(6430)
财会(6240)
业经(6039)
理论(6033)
技术(5898)
(5693)
实践(5548)
(5548)
问题(5158)
商业(5139)
会计(4980)
技术经济(4589)
教育(4411)
统计(4346)
共检索到15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世晓  王国华  
本文运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5月11日——2013年2月18日32周声誉风险指数数据以及相应前后周证券市场交易数据,检验市场总体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的反应,分析商业银行声誉对不同类型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首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未引起市场资金流入的总体显著性变化;其次,就不同类型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较为敏感,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变化对机构投资者没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瑞德  
银行的"流动性保险"和"信息分享联盟"功能使银行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银行的经营必须有隐性履约资本即银行声誉的存在,良好的声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讲还只是刚刚起步,在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声誉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逐步建立银行自身的良性信誉机制、把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塑造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解决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弋宇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受到了全球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声誉风险的产生途径和诱导原因入手,分析声誉风险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同后果,并给出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声誉风险事关银行的生死存亡。随着自媒体、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广大网民不再单纯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传播者,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媒体,其对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也空前巨大。本文从分析新媒体给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出发,阐述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做好声誉风险管理"防"和"立"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针对新媒体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剑波  姚文林  
未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声誉和形象的竞争。而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进而影响银行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建立有效的防控声誉风险体系,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文化建设,其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应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璐  
本文回顾了声誉理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出声誉机制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审慎经营提供了一种激励,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可以促进银行自律和自发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监管当局应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现实经营状况,充分借鉴CAMELS评级等较为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其他国家银行风险评级经验,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银行风险评级系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继红  
<正>声誉风险作为现代市场要素中无形要素之首,作为巴塞尔协议Ⅲ第二大支柱的重要内容,作为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新的监管要求和媒体环境,需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事前管理,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新形势下加强声誉风险事前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敏  
声誉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市值表现、品牌价值与客户信任度等,甚至在关键时刻关系着银行的生死存续。为了引导商业银行构建并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纳入银行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指出要把"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作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对舆论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舆情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特点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使用普及化,中国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格局,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传统媒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聂桂平  
近年以来,服务收费问题令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声誉风险考验。随着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转型和强化,实施服务收费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关法律与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之间的衔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有偿金融服务理念;增强服务定价机制的科学性与收费行为的公信力,有效保证客户的事前知情权和交易选择权,促进服务收费过程的透明化和合理化;站在公共利益角度切实加强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外部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将服务收费标准的提高建立在服务增值的基础之上,通过效率的改进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互惠共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房利敏  周正一  
1.建立健全声誉风险危机的预警机制。根据危机生命周期与危机管理的关键决策点模型,在危机前阶段,有诱发因子、触发点和临界点三个关键决策点,能否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恶化前及时、准确地识别、判断出危机的诱发因子、触发点和临界点,是能否及时采取相应举措,化解危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小英  周彬  
"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银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这句汇丰集团前主席庞约翰爵士的名言,不幸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中得以印证。声誉风险给了国内商业银行曾经仰慕的国际银行业标杆以致命一击,甚至引发了公众对金融业整体的信任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五星  
本文首先指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一种常态风险和演进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然后直面现实,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面临着银行自身、监管评估机构和社会公众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最后,从实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加强声誉文化建设、健全预警机制和监测流程、完善应急处置和后评价机制、抓住落实管理的基本点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冀淑慧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几乎源于所有内部与外部风险,是其他风险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监管日趋严格、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在此背景下,各家银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加快探索经营转型。银行若想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必要分析银行经营转型的趋势及其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声誉风险监测和防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慈亚平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点包括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强化事前管理、完善处理机制、完善配套机制、构建声誉风险管理文化五个方面银行业务是一种信心游戏,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2009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督促商业银行规范声誉风险管理,要求声誉风险管理全面覆盖商业银行各种行为、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自该指引颁布以来,国内商业银行致力于声誉风险管理研究和思考,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