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7)
- 2023(7899)
- 2022(6496)
- 2021(5793)
- 2020(4839)
- 2019(10529)
- 2018(9931)
- 2017(19516)
- 2016(10333)
- 2015(11354)
- 2014(11148)
- 2013(10709)
- 2012(9792)
- 2011(8765)
- 2010(9242)
- 2009(9334)
- 2008(8439)
- 2007(7707)
- 2006(7039)
- 2005(6754)
- 学科
- 管理(38501)
- 济(36761)
- 经济(36682)
- 业(35629)
- 企(32300)
- 企业(32300)
- 融(26684)
- 金融(26682)
- 银(24540)
- 银行(24535)
- 行(23771)
- 制(18395)
- 中国(18132)
- 财(18118)
- 方法(13537)
- 务(12668)
- 财务(12642)
- 财务管理(12618)
- 企业财务(12152)
- 体(11923)
- 数学(11453)
- 数学方法(11374)
- 业经(11199)
- 中国金融(11095)
- 体制(10476)
- 农(10407)
- 地方(8342)
- 度(8249)
- 制度(8248)
- 贸(6942)
- 机构
- 学院(141469)
- 大学(140844)
- 济(62507)
- 经济(61126)
- 管理(53761)
- 理学(45382)
- 研究(44996)
- 理学院(44979)
- 管理学(44435)
- 中国(44401)
- 管理学院(44165)
- 财(36241)
- 京(28180)
- 财经(27650)
- 经(24923)
- 中心(23930)
- 江(22060)
- 科学(21936)
- 银(21149)
- 经济学(21044)
- 财经大学(20742)
- 所(20736)
- 银行(20413)
- 融(19912)
- 金融(19552)
- 行(19212)
- 经济学院(18982)
- 人民(18389)
- 农(18192)
- 研究所(18021)
- 基金
- 项目(89178)
- 科学(71661)
- 研究(69370)
- 基金(66594)
- 家(55694)
- 国家(55219)
- 科学基金(48846)
- 社会(47433)
- 社会科(45127)
- 社会科学(45117)
- 基金项目(34468)
- 省(34426)
- 教育(31551)
- 自然(28418)
- 划(28004)
- 自然科(27752)
- 自然科学(27748)
- 编号(27556)
- 自然科学基金(27286)
- 资助(26534)
- 制(24617)
- 成果(23784)
- 部(20758)
- 国家社会(20371)
- 重点(20202)
- 创(19630)
- 性(19512)
- 课题(19448)
- 教育部(18849)
- 发(18720)
共检索到22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燕 李晏墅 李勇
目前,金融信用缺失问题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揭示出金融契约难以执行的原因在于缺乏信用,这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同时指出,缓解信息不对称、治理金融信用缺失的有效制度安排是建立声誉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资信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培育企业声誉资本等。
关键词:
金融信用 契约 合作博弈 声誉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勇
信用缺失几乎遍布了我国经济生活各个环节和方面,制约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声誉机制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从而得出建立政府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只有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对金融违约者的全方位约束。此外,除了通过国家治理的采用,政府还应在推动产权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与构建竞争性市场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则提出了保证和提高国家治理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
声誉治理机制 国家治理机制 治理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国宇
审计师的合谋行为是其权衡收益与风险的机会主义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审计合谋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持证券市场有序运行的法律和声誉这两个互补的机制均处于失效状态。由于相关审计制度存在漏洞,使得法律制度的威慑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审计声誉机制几乎失效",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局面反复循环。经验证据已证明,因合谋行为而遭受处罚的事务所无论是在客户数目还是在审计收费方面,其市场份额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处罚机制、声誉机制的作用十分有限。
关键词:
审计合谋 经济人 制度缺陷 声誉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少波 蒋海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信用市场中的信誉机制与信用资源的供给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建设,培育起信用主体的信誉资产价值与信誉意识,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与信用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信用缺失问题。
关键词:
信誉机制 信用资源供给 信用缺失治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郭艳梅
证券承销商担负着"信息生产者"和"质量认证中介机构"的功能,然而也面临着"可信性"的问题。在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的重复博弈过程中,承销商通过建立自身的行为规范,达成与证券发行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均衡所形成的声誉能有效缓解承销商的道德风险,保证承销商信息生产的可信性。通过分析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形成机理及机制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充分发挥承销商声誉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明田 储雪俭
供应链金融物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进"贸易+物流+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路径,但参与方的信用缺失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在交易费用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支撑下,综合考虑经济交易性因素与社会交换因素,从契约和关系两个层面提出供应链金融物流信用缺失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应链金融物流信用缺失治理机制中,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降低交易费用,维持交易合作长期性,实现治理效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梁热
证券市场管制效率问题,可以从“上市公司—投资者博弈”这一常常为学术界所忽视的视角中取得一定的理论解答。本文发展了一个无限期重复模型和一个简化的KMRW声誉模型,从上市公司声誉缺失角度入手,认为声誉的建立与维持对于证券市场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证券管制政策能否有效的有力指针。并且,由于投资者投资心理作用以及博弈双方局中的战略特征,声誉一旦缺失很难重建,管制当局有必要在教育投资者以及建立企业声誉测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
证券管制 无限期重复博弈 声誉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侃 崔萌萌
信用的本质是契约关系,而契约的遵守是需要保证条件的,这种条件的实现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主体方面讲,都显现出政府信用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信用主体的博弈分析,指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信用扭曲和信用危机等问题的根源是制度性的,提出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路径选择是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并就信用缺失问题提出了治理机制安排。
关键词:
信用 契约 博弈 信用治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雷 曹永锋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情况严重缺失,企业与银行之间陷入信任危机,证券信用诚信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保险信用不规范,金融租赁欠租现象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我国应建立健全金融评估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及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共同参与,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听证会制度、公示制度等;同时建立借款人资信评估机制,设立民办公助的信用调查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行商业性的信用调查服务,制定银行对借款企业会计报告审核的常规性行为规范,及早发现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行为,形成示警制度。
关键词:
信用体系 信用缺失 金融评估 评估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昌
税收信用是衡量经济主体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税收信用缺失问题,导致税收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不应完全归因于某一方主体,而是一个结构性的信用体系问题。当务之急是深入分析税收信用缺失的理论根源,构建有效的税收信用多边治理模式,改善我国的税收信用状况。
关键词:
税收信用 税务合谋 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怀霞
信用缺失是目前阻碍我国市场建设的障碍之一。信用缺失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减弱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市场效率,而且延缓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信用缺失的生成机制不仅与社会一定时期的文化道德状态相关,而且与自我履约机制和强行履约机制相关。当前,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一个急迫任务就是引入政府变量,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信用管理。要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信用建设的立法和执法;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信用法律制度;要完善信用评估、咨询等法律责任制度,规范信用中介行为;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理顺司法管理体制。
关键词:
信用缺失 危害 生成机制 法律规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亚东
现代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用经济 ,但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却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中 ,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信用及信用经济的内涵及起源 ,分析了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因素 ,更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信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经济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信用缺失 信用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1年多的深化,于2008年9月以后转变成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避免日后此类危机再度发生,有必要深入探讨,揭示美国次贷危机本身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资产证券化 止损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声誉机制 评级质量 声誉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