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1)
- 2023(16544)
- 2022(14090)
- 2021(13085)
- 2020(11167)
- 2019(25568)
- 2018(25231)
- 2017(49311)
- 2016(26294)
- 2015(29407)
- 2014(29012)
- 2013(28540)
- 2012(25722)
- 2011(22777)
- 2010(22433)
- 2009(20704)
- 2008(20327)
- 2007(17708)
- 2006(15271)
- 2005(13234)
- 学科
- 济(110147)
- 经济(110023)
- 业(101190)
- 企(91428)
- 企业(91428)
- 管理(90736)
- 方法(53143)
- 数学(43468)
- 数学方法(42925)
- 财(34208)
- 业经(33327)
- 农(33080)
- 中国(25047)
- 务(24996)
- 财务(24925)
- 财务管理(24889)
- 企业财务(23608)
- 农业(23294)
- 技术(21165)
- 制(20630)
- 理论(20164)
- 和(19488)
- 地方(19269)
- 学(19027)
- 贸(18949)
- 贸易(18942)
- 易(18359)
- 划(18089)
- 策(17055)
- 环境(16056)
- 机构
- 学院(372443)
- 大学(368747)
- 管理(156474)
- 济(150284)
- 经济(147298)
- 理学(136466)
- 理学院(135069)
- 管理学(132826)
- 管理学院(132157)
- 研究(113033)
- 中国(85944)
- 京(76623)
- 科学(69181)
- 财(69058)
- 农(58137)
- 财经(56280)
- 业大(54682)
- 所(54569)
- 江(53133)
- 中心(52091)
- 经(51381)
- 研究所(49646)
- 北京(47426)
- 范(45857)
- 农业(45500)
- 师范(45481)
- 经济学(44450)
- 州(43117)
- 商学(42167)
- 财经大学(41965)
- 基金
- 项目(257149)
- 科学(204739)
- 研究(189539)
- 基金(188802)
- 家(162710)
- 国家(161274)
- 科学基金(141768)
- 社会(120864)
- 社会科(114619)
- 社会科学(114590)
- 基金项目(100692)
- 省(100691)
- 自然(92739)
- 自然科(90690)
- 自然科学(90667)
- 自然科学基金(89059)
- 教育(87006)
- 划(83409)
- 编号(77447)
- 资助(77160)
- 成果(60342)
- 部(56850)
- 重点(56351)
- 创(55474)
- 发(54030)
- 课题(51562)
- 创新(51172)
- 国家社会(49508)
- 教育部(49394)
- 科研(49095)
- 期刊
- 济(161953)
- 经济(161953)
- 研究(104400)
- 中国(62704)
- 管理(60542)
- 财(55965)
- 学报(53278)
- 农(53098)
- 科学(51379)
- 大学(41870)
- 学学(39752)
- 农业(37124)
- 教育(36598)
- 技术(34700)
- 业经(29578)
- 融(28369)
- 金融(28369)
- 财经(27382)
- 经济研究(25114)
- 经(23495)
- 问题(21199)
- 业(21011)
- 技术经济(19960)
- 现代(18083)
- 商业(17959)
- 科技(17589)
- 财会(17559)
- 理论(17013)
- 版(16656)
- 图书(16510)
共检索到526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维和 陈信康 江晓东
企业间关系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以在华外资企业采购为视角,引入传统研究所忽视的企业声誉和心理契约,以关系协同和关系响应为落脚点,提出并指明全新的中国本土企业关系管理思路,从而为解析企业间关系"黑箱"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1)社会责任和公平声誉对于企业间心理契约具有正效应;(2)企业间心理契约对于关系的协同和响应具有显著影响;(3)企业间心理契约是声誉部分维度对关系质量影响的中介变量;(4)在环境不确定背景下,企业间心理契约关系建构才能够有效规避环境波动,确保企业间关系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森竞 黄沛 高维和
对企业间关系的研究需要再一次的范式转变。本文首先用心理契约对企业在交换中真实的"(针对对方的)期望/(自身)义务"进行了刻画,探讨了心理契约中期望/义务的来源,并通过剖析公平在形成心理契约映射函数中的作用阐明了后者的生成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同时涵括显性契约、规范契约、心理契约的企业间关系新框架,提出企业间关系的研究新范式——"心理契约"范式,指明了新范式下的研究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维和 黄沛 江晓东
如何分析并揭示企业间关系质量的影响机制是管理学关心焦点。本文通过引入传统文献所忽视变量,形成以人际技能、心理契约和关系质量为核心的新企业间关系分析框架,并通过199个中国企业间采购关系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际技能对心理契约的交易建构和关系建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特别是移情和反馈;心理契约交易建构和关系建构对持续采购和采购比例具有显著正影响;心理契约对人际技能和关系质量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相关的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文著 杨慧
面对我国众多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等现实困境,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当务之急,而加强产业集群网络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则是形成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心理感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仅仅从基于集群内企业经济交易关系所形成的集群物理网络结构或者是企业互动学习行为等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学习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剖析隐藏于集群内企业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即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由此,文章以对集群企业间存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释与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集群企业心理契约、信任以及网络学习效果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概念模型的实证分...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心理契约 信任 网络学习效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彬 李辉
文章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切入视角,深入分析了感知企业声誉对员工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机制。利用660个有效样本对概念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员工感知企业声誉对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则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员工感知企业声誉会通过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角色外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炳宏 黄沛
文章集中研究了心理契约对企业间合作的影响,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全面分析了心理契约对企业间合作的影响机理,以及心理契约是如何减少企业间合作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构建了企业间持续合作的心理契约模型框架,这对我国企业间如何利用心理契约来开展企业间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心理契约 企业间合作 交易风险 交易成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华 王岚 贺锋
研究了关系紧密度和关系能力对供应柔性的两个维度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的不同影响作用。通过对19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关系紧密度对于物流供应柔性和采购供应柔性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关系能力只对采购供应柔性有正向影响作用;与物流供应柔性没有显著的关系。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帅萍 孟宪忠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拓展和延伸了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在分析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私下执行资本(PEC),并进一步深入到自我执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作用机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正是重复博弈下的未来收益、声誉溢出和诱因底线等因素影响了PEC,进而影响企业间交易效率。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游企业间交易行为乃至更广泛的企业关系,对于解释和改善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岑 周云波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从企业层面对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工资分布的不同区间决定内外资企业工资水平的主要特征因素是不同的。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的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工资差异,但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内外资企业间单纯由特征差异引起的工资差异比例非常小,但两者的工资决定机制差异巨大。另外,位于工资分布顶端的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大幅度缩小是造成两种类型企业间工资总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岑 张彩云 沈扬扬
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的主要组成部分,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是从初次分配领域着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将FDI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对东道国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纳入统一理论框架,从而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推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资分解结果表明,水平溢出效应和前向关联效应对内外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作用均由扩大变成缩小,后向关联效应虽然对工资差距的贡献依旧为正,但贡献度已大幅下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有助于强化生产率对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但来自非港澳台地区FDI后向关联效应通过影响企业生产率水平进而提高内资企业工资水平的路径并不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有所启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轩 刘珍岑 李力行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跨国利润转移会导致中国的税基流失。现有的国际避税研究多关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不足。本文基于外资企业的出资人信息和2002—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发现了外资企业出于避税目的进行利润转移的证据。中国和外资来源国的所得税税率差每提高1个百分点,利润转移增加1.1%。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控制权对利润转移的加强效应:外资对企业控制越强、利润转移规模越大。本文的研究从企业控制权的视角加深了对国际避税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利润转移 企业控制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常耀中
从心理契约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出发,界定与明确了企业案例法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与探讨了企业案例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与意义。研究发现: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同控制商业契约的起草、谈判、检查、争议处理等交易成本,企业案例法还能有效降低这个过程中达成、巩固、调整心理契约内容的内部协调成本。因此,案例作为心理契约的优良载体,发挥了其他方法所不擅长的综合优势,克服了心理契约特点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建设的导入、强化和演进三个过程。
关键词:
案例法 心理契约 企业文化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鹏 周立群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间关系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商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进而缓解企业的产能过剩;企业间关系与法律制度存在互补效应,法律制度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间关系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朱燕 郑文哲
心理契约是企业组织行为与员工彼此认同、无需条文约束的一种心灵感受与协调,在当前市场竞争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组织结构巨变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管理领域的心理契约已被提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本文正是基于此视角,结合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对心理契约的建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心理契约违背的分析,构建了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最后提出通过心理契约的构建来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
关键词:
心理契约 高科技企业 人才流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王旭 蔡月祥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江苏56家企业、630名雇员为样本,用实证方法研究影响企业公信度的内部关键要素及其与心理契约实现程度、工作满意度、雇员离职倾向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企业公信度的内部关键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薪酬激励、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心理契约实现程度对企业公信度、工作满意度起到显著正向影响;对离职倾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心理契约实现程度在工作满意度和企业公信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
业公信度 心理契约 内部要素 离职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