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6)
2023(15958)
2022(13282)
2021(12501)
2020(10622)
2019(24439)
2018(23641)
2017(45781)
2016(23948)
2015(27173)
2014(26641)
2013(26333)
2012(23999)
2011(21326)
2010(21269)
2009(20290)
2008(19365)
2007(16769)
2006(14540)
2005(13283)
作者
(63978)
(53452)
(53146)
(50444)
(34013)
(25507)
(24237)
(20587)
(20458)
(18790)
(18112)
(18064)
(16912)
(16698)
(16571)
(16542)
(15712)
(15425)
(15343)
(15211)
(13110)
(12741)
(12558)
(12153)
(12073)
(11959)
(11640)
(11373)
(10572)
(10327)
学科
(100724)
经济(100589)
管理(81424)
(78030)
(67647)
企业(67647)
方法(49522)
数学(44667)
数学方法(44247)
(37612)
中国(32374)
(29451)
金融(29448)
(27594)
银行(27585)
(26605)
财务(26551)
财务管理(26495)
(26396)
(25975)
企业财务(25426)
(24516)
业经(21879)
(20233)
贸易(20217)
(19825)
(17862)
地方(17546)
环境(17379)
农业(16223)
机构
大学(335895)
学院(334101)
(151251)
经济(148644)
管理(134826)
理学(116642)
理学院(115559)
管理学(114008)
管理学院(113374)
研究(106985)
中国(92789)
(76031)
(68586)
财经(60042)
科学(57548)
(54746)
中心(52093)
(50366)
经济学(48846)
(47372)
财经大学(45138)
研究所(45005)
经济学院(44172)
(43784)
北京(43132)
业大(41888)
(38967)
(38253)
商学(37920)
师范(37896)
基金
项目(222315)
科学(178942)
基金(168198)
研究(165082)
(143937)
国家(142826)
科学基金(125758)
社会(111090)
社会科(105818)
社会科学(105793)
基金项目(88187)
(82466)
自然(78925)
自然科(77146)
自然科学(77129)
自然科学基金(75814)
教育(75651)
(69616)
资助(69436)
编号(64429)
成果(52017)
(51953)
重点(49627)
国家社会(47905)
(47013)
(46484)
(46390)
教育部(46180)
人文(44837)
创新(44153)
期刊
(156171)
经济(156171)
研究(100831)
(64290)
中国(63112)
管理(50591)
(47283)
金融(47283)
科学(43004)
学报(42624)
(38132)
大学(34977)
学学(33302)
财经(30903)
技术(27843)
经济研究(26423)
(26340)
教育(25847)
农业(25006)
业经(22556)
问题(20443)
(18944)
财会(18344)
国际(17304)
会计(17132)
统计(16740)
理论(16290)
世界(16158)
技术经济(16073)
(15221)
共检索到501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康涛  张然  徐浩萍  
本文考察了民营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声誉是否影响民营公司的债务融资。基于2002~2007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我们发现最终控制人若遭到媒体负面报道,则下一年债务融资规模更低。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决策时,会考虑借款人的声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声誉对债务融资的影响越弱。这表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了对声誉等非正式契约的依赖,即声誉和市场化程度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宇  
文章以我国2007—2010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能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债务融资,并且,在制度环境较为落后的地区,政治关联帮助民营企业获得债务融资的效应更显著。这说明在我国制度环境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机制,可以缓解制度环境发展水平落后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帮助民营企业获得债务融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夫乐  
根据Platteau (2000)~([1])和Tabellini (2008)~([2])的概念框架,按照社会道德不同的作用范围,本文将社会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两个层面,然后分别选取公共交通情况和私人社交的"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作为公德、私德的代理变量,进一步检验公德和私德与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道德水平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具有反向关系,其中,私德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比公德显著,这一现象在私德相对较好(公德相对缺失)的地区更加明显;同时,地方的私德水平与民营企业的银行债务比和有息债务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私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民营上市公司的信贷歧视。而在剔除上市公司集聚的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从一般性的角度考察了社会道德这一法律外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平  王小平  
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种影响在非高新技术企业、更高控制权企业、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通过增加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和企业违约风险两种途径来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四海  刘星河  吴伟炯  
本文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视角,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信任资本的银行贷款效应并探讨了社会信任不足的民营企业面临银行贷款困境下的替代性融资选择。本研究突破了以往融资理论"社会零嵌入"的不足,关注非经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拓展了以往融资理论的研究视野,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与机制对企业非常重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尧明  蒋珩  
以2000—2014年签字审计师受罚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在客户公司债务融资活动中的信号价值。研究发现: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会导致客户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而且这一声誉效应在民营企业融资中更加显著,这验证了审计师声誉机制在中国证券市场具有治理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效应伴随着审计师受罚严厉程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型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尧明  蒋珩  
以2000—2014年签字审计师受罚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在客户公司债务融资活动中的信号价值。研究发现: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会导致客户公司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而且这一声誉效应在民营企业融资中更加显著,这验证了审计师声誉机制在中国证券市场具有治理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效应伴随着审计师受罚严厉程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型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师个人声誉受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四海  陈祺  
中国民营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成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安排是影响市场参与各方会计行为和会计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民营企业外部环境中的制度安排,探讨了市场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关联制度对会计信息在民营企业债务融资中契约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转型经济背景下产权保护替代机制的政治关联会显著减弱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并且在市场进程慢、法制水平低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同时发现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贷款过程的影响是通过获得政府隐形担保的方式完成的,而非直接干预债权人贷款决策过程。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外部制度安排成为了民营企业债务契约签订过程中契约双方考虑的重要因素,当把会计信息与经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嘉兴  余冬根  刘艳春  
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限制其他条件,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分别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自身声誉的逐步建立,审计师声誉对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公司声誉对于审计师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玉德  李挺伟  洪金明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缓解公司所面临的债务融资约束。本文具体考察了不同制度环境下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能显著降低企业的银行债务融资约束,信息披露质量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银行借款。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作用还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国有企业而言,信息披露质量对非国有企业新增银行借款的影响更显著;在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法治环境越好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对新增银行借款的影响越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党论  甄丽明  
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金融困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信用困境。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论证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融资中的作用,并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减轻融资约束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参与政治的民营企业来说,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其外部融资时所受的融资约束更少;同时,越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融资的帮助越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刚勇  王立彦  文芳  
我国A股市场较为独特的高校系上市公司为研究集体声誉如何作用于个体行为提供了一项准自然实验,从债务融资规模和期限结构等视角研究了集体声誉、产权性质与企业外部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体声誉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当个体行为能较好地被市场观测时,集体声誉作用较弱,个体声誉作用较强,表现为与其他非高校系上市公司相比,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较短。此外,随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借贷市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样本期间,银行信贷政策并未偏袒于经行业和资本规模匹配的国有上市公司。因此,高度重视高校声誉对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影响,完善高校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深入推进金融和产权市场化改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嘉兴  余冬根  
以2010-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与债务融资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的概率与国有控股比例成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师声誉与IPO公司债务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与债务融资能力的正相关会随着国有控股比例的提高而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