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7)
2023(13774)
2022(12021)
2021(11402)
2020(9400)
2019(21251)
2018(21040)
2017(40413)
2016(21833)
2015(24270)
2014(23803)
2013(23211)
2012(21009)
2011(18865)
2010(18745)
2009(17459)
2008(16444)
2007(14016)
2006(12328)
2005(10459)
作者
(60890)
(50285)
(50069)
(47813)
(32104)
(24172)
(22733)
(19717)
(19144)
(17764)
(17412)
(16823)
(15903)
(15601)
(15554)
(15142)
(15116)
(14915)
(14361)
(14302)
(12450)
(12183)
(11929)
(11486)
(11316)
(11141)
(11103)
(11069)
(10034)
(9936)
学科
(85060)
经济(84966)
管理(61678)
(54064)
(45054)
企业(45054)
方法(37326)
数学(31219)
数学方法(30852)
中国(23746)
(22206)
(21814)
(19246)
业经(18933)
地方(18291)
环境(16727)
理论(16317)
农业(14813)
(14275)
(14225)
贸易(14218)
(13747)
(12992)
(12813)
技术(12362)
(12340)
财务(12276)
财务管理(12255)
教育(12145)
企业财务(11568)
机构
学院(302223)
大学(301822)
管理(120431)
(113933)
经济(111255)
理学(104762)
理学院(103530)
管理学(101690)
管理学院(101140)
研究(99486)
中国(71091)
(64272)
科学(64202)
(50656)
(48563)
研究所(44713)
中心(44502)
(44371)
业大(44363)
(43615)
师范(43251)
(42257)
财经(41732)
北京(40404)
(37958)
(36930)
(35232)
师范大学(35209)
农业(34734)
经济学(33909)
基金
项目(213661)
科学(168149)
研究(157197)
基金(154238)
(133901)
国家(132802)
科学基金(114642)
社会(98803)
社会科(93405)
社会科学(93384)
(83622)
基金项目(83115)
自然(74741)
自然科(72902)
自然科学(72887)
教育(71867)
自然科学基金(71529)
(70423)
编号(64849)
资助(62352)
成果(51451)
重点(47513)
(45875)
(45744)
(44136)
课题(44003)
创新(41035)
科研(40442)
国家社会(39990)
项目编号(39695)
期刊
(124462)
经济(124462)
研究(86304)
中国(49935)
学报(46829)
科学(43906)
管理(41409)
(39797)
(36300)
教育(35217)
大学(34858)
学学(32685)
农业(28365)
技术(24158)
业经(21866)
(20634)
金融(20634)
经济研究(19808)
财经(19116)
问题(17295)
图书(16978)
(16304)
科技(14778)
资源(14720)
理论(14337)
(14031)
现代(13751)
(13497)
商业(13413)
实践(13308)
共检索到423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骏  古风  
声生态学将声音视为环境当中的景观,强调人与声音以及环境间的关系。而长期以来,城市旅游研究基本都停留在视觉要素领域,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声景观的优化,可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景观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声景观具有物理和环境两大类属性,通过以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探寻到声级与旅游者感知度的关系,以及声景观环境属性中基调音、标志音、信号音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声生态学的视角对自然与人文声景观的设计及后期声景观的管理、运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城市生态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东  夏学英  
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为旅游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近年来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颇多,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意识到了旅游研究的整体性和异质性,这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多数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景观研究的实质范畴,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结构、等级等问题多没有涉及。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成型的方法和指标,为旅游景观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鉴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静  
生态旅游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景观生态学是指导生态旅游规划的一门新兴学科。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具有生态和文化融合的景观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区佛教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基础。景观生态学与佛教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对佛文化旅游行为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用于分析和指导九华山的生态文化旅游规划及管理,对九华山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春  李斌  
斑—廊—基—网络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区域景观空间要素。借鉴此理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也可划分为斑—廊—基—缘四大部分。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通过对景点斑的体验获得心理慰藉,风景交通廊是架构旅游者和景点斑的通道,并且也承担了部分景观功能,旅游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乡村社会环境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宏观环境基质,区域旅游协作要求乡村旅游空间具有开放性特征,与周边缘关系研究也就成为乡村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流的引入使得静止的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研究具有动态变化性,自然力和竞争力作用使得乡村空间格局变动由无序走向有序。文章以重庆涞滩古镇为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仇梦嫄  王芳  沙润  侯国林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俊杰  张捷  曾湛荆  张卉  
以厦门鼓浪屿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566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声景观对旅游社交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安全感是声景感知和地方依恋影响旅游者社交直觉的中介变量,声景感知程度和地方依恋的加深将显著提高旅游安全感并最终影响旅游者的社交直觉。其中,声景感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明声景感知通过旅游安全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为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对社交恐惧的影响则完全通过旅游安全感进行传导,对社交恐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表明地方依恋通过旅游安全感对社交恐惧的影响为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空气,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广西超过50%的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属于轻度开发状态,早先已经开发的景观资源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些景观所在的村寨原本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毁坏。大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也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论]很多游客热衷于乡村生态旅游,喜欢体验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基础的乡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采取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资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爱利  刘福承  刘敏  邓志勇  
声景作为旅游研究的新兴方向,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声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的差异,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旅游声景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了声景资源的识别与开发和旅游地声景的评价等内容,而国外学者则关注了从安静声景的价值判断到旅游噪音的影响和治理,从声景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到新兴快速发展的音乐旅游等多个层面的内容;(2)在研究视角上,国外相关研究引入了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声学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多种理论视角,实现了旅游声景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丽华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郊景观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景观与行为的相容性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对农业旅游产品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的研究设计方法。以株洲市仙庾岭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业景观观赏型和农产品开发利用型农业旅游产品为主导产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晓婕  陈琼琳  赵铮  杨娜  胡娉婷  
分析正设计、负设计、零设计3种声景设计手法在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医院园林景观使用者的特殊性,针对医院病患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具有治疗、康复功能的声景设计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警卫  杨士乐  张莉  
为探索环境声音对人们美学感知的作用,通过在城市公园中拍摄的20张照片作为视觉美学评价的媒介,选取五种声音与照片进行配对组合,以大学生为评判者对该组合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纯视觉的美学质量与添加了流水声及鸟鸣声的美学质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添加了风声、古典音乐和现代轻音乐的美学质量差异不显著;把流水声设置在拥有自然水体,较高植被覆盖率以及较多大树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流水声的美学效应,而把鸟鸣声放置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更多地提升游人的环境美学体验;声音的视觉联想以及该联想与声音所处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警卫  杨士乐  张莉  
为探索环境声音对人们美学感知的作用,通过在城市公园中拍摄的20张照片作为视觉美学评价的媒介,选取五种声音与照片进行配对组合,以大学生为评判者对该组合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纯视觉的美学质量与添加了流水声及鸟鸣声的美学质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添加了风声、古典音乐和现代轻音乐的美学质量差异不显著;把流水声设置在拥有自然水体,较高植被覆盖率以及较多大树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流水声的美学效应,而把鸟鸣声放置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环境中能够更多地提升游人的环境美学体验;声音的视觉联想以及该联想与声音所处环境的吻合程度对于人们的美学感知较为重要;声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或创建与声音的视觉联想相一致的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海洲   翁时秀   保继刚   Jarkko Saarine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关注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关注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关注“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地关系的深入反思,在尊重现实与贴近实践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成就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旅游学术成果转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飞平  廖为明  
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森林声景观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学历、性格及其爱好对声景观评价的影响;(2)最为游客喜爱或厌烦的若干种声景;(3)影响游客对特定声景观所持态度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4)主动加入一些受大众喜爱的声景是否能产生正面影响等。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对森林公园声景观应用作了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