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0)
- 2023(14834)
- 2022(13117)
- 2021(12563)
- 2020(10374)
- 2019(23783)
- 2018(23808)
- 2017(45552)
- 2016(24985)
- 2015(28083)
- 2014(27825)
- 2013(27214)
- 2012(25086)
- 2011(22429)
- 2010(22527)
- 2009(20642)
- 2008(19817)
- 2007(17355)
- 2006(15272)
- 2005(13410)
- 学科
- 济(92718)
- 经济(92617)
- 管理(70150)
- 业(66226)
- 企(54964)
- 企业(54964)
- 方法(39283)
- 数学(33464)
- 数学方法(32972)
- 农(27785)
- 中国(25077)
- 财(23579)
- 地方(23295)
- 业经(21510)
- 学(20644)
- 农业(18431)
- 贸(17962)
- 贸易(17949)
- 易(17364)
- 制(17267)
- 理论(16823)
- 和(15623)
- 策(15494)
- 环境(15223)
- 技术(14714)
- 务(14706)
- 财务(14631)
- 财务管理(14606)
- 划(14092)
- 银(13746)
- 机构
- 学院(341544)
- 大学(339491)
- 管理(134337)
- 济(129483)
- 经济(126315)
- 理学(115663)
- 研究(114625)
- 理学院(114347)
- 管理学(112273)
- 管理学院(111651)
- 中国(85083)
- 京(73155)
- 科学(71895)
- 财(60078)
- 所(56990)
- 农(53598)
- 中心(52525)
- 研究所(51830)
- 江(51101)
- 业大(50500)
- 范(47833)
- 财经(47511)
- 师范(47418)
- 北京(46498)
- 经(43002)
- 院(42629)
- 州(41988)
- 农业(41707)
- 师范大学(38008)
- 技术(37472)
- 基金
- 项目(233142)
- 科学(181887)
- 研究(173567)
- 基金(165834)
- 家(143658)
- 国家(142405)
- 科学基金(122059)
- 社会(105449)
- 社会科(99632)
- 社会科学(99608)
- 省(91616)
- 基金项目(88456)
- 教育(80201)
- 自然(80149)
- 自然科(78149)
- 自然科学(78126)
- 划(77424)
- 自然科学基金(76660)
- 编号(73578)
- 资助(68025)
- 成果(60076)
- 重点(52009)
- 课题(50795)
- 部(50349)
- 发(50214)
- 创(48092)
- 项目编号(44748)
- 创新(44703)
- 科研(44033)
- 大学(43693)
- 期刊
- 济(147911)
- 经济(147911)
- 研究(101300)
- 中国(65610)
- 学报(51465)
- 管理(49855)
- 农(48959)
- 科学(48463)
- 财(44923)
- 教育(43343)
- 大学(38978)
- 学学(36303)
- 农业(34138)
- 技术(30977)
- 融(29725)
- 金融(29725)
- 业经(25724)
- 经济研究(22687)
- 财经(21664)
- 图书(20313)
- 问题(19086)
- 经(18421)
- 业(17301)
- 科技(16867)
- 理论(16509)
- 资源(16240)
- 现代(16180)
- 版(15574)
- 技术经济(15404)
- 实践(15311)
共检索到50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辉 何益 刘畅
随着国内各地对历史街区开发力度的加强,视觉景观的更新设计产生模式化、同质化现象。面对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这一共性问题,以听觉感知为切入点,选取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声环境测试和声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的总体规划思路中应当合理组织声景序列,建议以地域文化特色声景为媒介,唤起历史空间的文脉记忆,营造历史街区场所感,凸显地域特色。
关键词:
声景 历史街区 更新设计 重庆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一兵 李汀珅 顾贤光 张矢远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大量商住型传统街区的更新任务,然而现有的更新设计普遍存在大规模标准化更新而破坏街区原有肌理、一味追求大型商场而导致街区活力流失、无视原有居民居住成本而导致居民利益损害等等问题。本文借助于徐州市百惠传统街区的更新设计,探索通过复合化更新策略对街区的原有肌理、商业活力、居民利益进行保护,加大人们对于传统商住街区的关注,从而达到有效地保护传统商住型街区的目的。
关键词:
商住型 传统街区 复合化 城市更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超 罗翔 潘悦 黄志毅
"非典型"历史街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相对于有法可依、保护和更新框架清晰的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由于存在多元价值目标矛盾,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往往陷入发展式微和更新失力的困境。以浙东运河上的传统聚落高桥老街为例,解析其作为"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特征,探索在政府、居民、市场等利益主体差异化诉求下实现保护、改造、利用和治理等多元价值目标的更新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旭璐 吴亮芳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有机更新下的街区文化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街区文化得以传承。针对某街区有机更新实践存在的治理主体单一、文化碎片化、商业同质化、本土化缺失等问题,深入挖掘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有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 策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翔宇 潘琳 李鸽
文化与消费结缘,就意味着文化作为特殊的商品参与了消费,文化消费对社会建构的影响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发展历程入手,阐释了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文化消费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我国近代商业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关键词:
近代商业历史街区 文化消费 更新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孔亚暐 仝晖 任海东
在我国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集中体现所在城市特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迫在眉睫。结合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指出基于类型学思路的"层级嵌入"式建筑更新策略,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合理保护与良性更新的有效方法,即结合当代城市功能需求,在地域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中提取"原型",并在街区、建筑和建构上分层级应用于建筑更新中,实现积淀历史文脉与迎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泽烨 李冬 栗功
现代社会的全球化过程严重削弱了城市的地域特色,许多城市老街区的公共空间逐渐呈现出效能与活力低下和认知度弱化导致的可读性、使用性差等现象,如何保护老街区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痕迹,延续城市文化基因是城镇建设中被持续关注的热点。结合环境认知理论,在城市存量发展背景下以具有历史文化遗迹的老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15分钟生活圈内的公共空间进行场地优化更新设计,籍此唤醒城市活力,增强城市的文脉特征和可读性,重构人地关系,使其公共空间适应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场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联 沈丹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开怀 刘利雄 朱雪梅 乔稳稳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历程,认为广州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行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追求多元利益平衡;剖析了部分历史建筑使用不当、文化价值有所流失、基础设施配套欠足、风貌保护不够完整等具体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历史街区更新经验,提出应加强特色风貌保护、提升优化环境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大方面的应对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焦林申
地方理论(Place Theory)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内容,最初兴于人文地理学,现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学中审视城乡环境的新视角。通过对地方理论的梳理,构建了地方理论框架,指出地方理论包括地方性和地方感两部分内容;其中地方感包含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三个维度。通过对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历史文化等方面;基于此,从传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建筑材料运用、食品卫生提升、文化符号运用、情感记忆促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地方感营造策略。
关键词:
地方理论 地方感 地方性 历史文化街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滔 李毓敏 刘芹君
以重庆市江南片区为例,提取互联网开放数据对街区型商业网点分布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从社区自身条件、消费者需求、区位条件、竞争情况四个方面对街区型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街区型商业网点的整体空间分布受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社区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受区位条件影响相对较弱;不同业态之间因素的作用机制差异较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左红伟 李早 喻晓 王达仁 崔巍懿
本研究首先对屯溪老街主街道立面进行眼动实验以获得人们对街道"二次轮廓"(临时外部附加物)视觉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二次轮廓"中侧向招牌、灯笼、雨篷、货物台、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其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老街现状进行初步风貌评价,得出老街"二次轮廓"中各要素与传统风貌的关联性;最后针对"二次轮廓"中各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居阳 张翔 徐建刚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与组成部分。而参与群体的界定模糊和权限的分配不当则是引起当前规划公众参与失序的重要原因。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的角度,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划定包含三大类五种要素不同等级的话语权空间,建立基于GIS空间定量分析的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公众参与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和类别;制定话语权分配落实机制,明确处于不同话语权空间内相应人群的话语权。构建这一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实现有序的公众参与,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参与性与可操作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重庆市典型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以重庆南川区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探索——以温州市朔门历史街区为例
基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南京市颐和路11-1片区为例
历史街区民居生态化保护策略研究
浅析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的有机互动——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
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复杂网络理论视角下的历史街区微更新实效性初析——以江门长堤历史街区为例
空中步行系统在城市商业街区更新规划中的策略研究——以台北市新光三越信义新天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