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5)
- 2023(10023)
- 2022(9002)
- 2021(8746)
- 2020(7340)
- 2019(17124)
- 2018(17259)
- 2017(32790)
- 2016(18443)
- 2015(21039)
- 2014(21150)
- 2013(20537)
- 2012(18974)
- 2011(16875)
- 2010(16977)
- 2009(15245)
- 2008(15013)
- 2007(13100)
- 2006(11326)
- 2005(9669)
- 学科
- 济(66952)
- 经济(66874)
- 管理(51360)
- 业(47569)
- 企(40559)
- 企业(40559)
- 方法(33273)
- 数学(28402)
- 数学方法(27937)
- 农(17743)
- 中国(17265)
- 学(16601)
- 财(16252)
- 理论(14996)
- 业经(14848)
- 地方(13451)
- 教育(11892)
- 贸(11799)
- 贸易(11793)
- 和(11695)
- 农业(11586)
- 易(11431)
- 制(11380)
- 技术(11264)
- 务(10824)
- 财务(10760)
- 财务管理(10738)
- 环境(10394)
- 企业财务(10134)
- 教学(10021)
- 机构
- 大学(255598)
- 学院(254610)
- 管理(101132)
- 济(90643)
- 经济(88290)
- 理学(87964)
- 理学院(86958)
- 管理学(85175)
- 管理学院(84742)
- 研究(82515)
- 中国(59527)
- 京(55671)
- 科学(54903)
- 农(42379)
- 所(42164)
- 财(40864)
- 业大(40677)
- 研究所(38661)
- 中心(37559)
- 江(36750)
- 范(35291)
- 北京(35242)
- 师范(34941)
- 农业(33469)
- 财经(33204)
- 州(30539)
- 技术(30354)
- 经(30102)
- 院(30050)
- 师范大学(27979)
- 基金
- 项目(176793)
- 科学(136732)
- 研究(129373)
- 基金(124872)
- 家(109019)
- 国家(108071)
- 科学基金(92085)
- 社会(76521)
- 社会科(72264)
- 社会科学(72243)
- 省(70684)
- 基金项目(67037)
- 自然(61796)
- 教育(61056)
- 自然科(60343)
- 自然科学(60330)
- 划(59447)
- 自然科学基金(59185)
- 编号(54593)
- 资助(52383)
- 成果(44556)
- 重点(39352)
- 部(38115)
- 课题(37921)
- 发(36637)
- 创(36607)
- 创新(33979)
- 科研(33845)
- 项目编号(33694)
- 大学(33277)
共检索到365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殿峰 张玉先 郁明谏 王海泽
1997年~1998年两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三田农场用不同剂量的壮丰安对大豆(合丰35)进行种衣剂混用拌种或初花期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壮丰安延迟大豆出苗期,但不延迟大豆熟期;2)壮丰安可以增加大豆分枝,提高分枝产量;3)壮丰安可以提高主茎荚数和主茎粒数;4)壮丰安可以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壮丰安 全息系统 大豆 化控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殿峰 郁明谏 刘百如 王海泽 宁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评述了栽培大豆中国东北起源、黄河中下游起源、长江流域及南方起源、日本南部起源等多种假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多样性中心与起源中心的关系、栽培物种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方法,以及运用比较实验生物学研究作物进化时的技术性问题。作者倾向于支持栽培大豆南方起源假设。
关键词:
大豆 起源 演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刘健 裴桂英 马赛飞
通过对大豆进行一次中耕与免中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耕可以协调大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降低株高、结荚高度,减少主茎节数,增加分枝、单株荚数、粒数、单荚粒数,降低结实性、百粒重.产量降低,但不显著.而免中耕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友林 周强 王云 刘光明 赵东海
通过对野生大豆的引种栽培,初步了解了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形成等,为综合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提高发芽率;其侧枝发生量大,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积累曲线分别为:Y=267.799/(1+76.0906e-0.060993t),Y=46.57169/(1+27.45426e-0.049097t)。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引种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赵团结 周瑞宝 田少君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栽培和野生种质资源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本文简称脂肪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优异种质,为不同生态区域大豆脂肪性状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方法】从中国全国各大豆生态区抽取代表性的栽培和野生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测定脂肪性状,进行各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应用多元变异指数、聚类和主成分法分析中国和各生态区大豆脂肪性状的综合变异。【结果】(1)中国栽培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21%,比野生种提高6.22%;油酸平均含量为23.25%,提高7.7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8.00%,减低4.23%;亚油酸平均含量为53.53%,减低2.57%;但栽培种的变异小于野生种;不同生态区均有此同一趋势。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粉霞 丁安林 孙君明
大豆新品种中豆 2 7(原名中作 91K12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品种中豆 19号作母本 ,美国引进材料威廉姆斯 (Williams)的近等基因系P I L81- 4590 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 ,对杂种后代的异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 ,2 0 0 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为抗癌物质 (异黄酮 )含量高、高产、优质 (蛋白质、脂肪双高 )、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同时对中豆 2 7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异黄酮 栽培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王悦 罗红兵 屠乃美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的增产潜力,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种期、栽培密度、苗前期追施复合肥、苗后期追施尿素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特早熟春大豆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特早熟春大豆全生育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明显缩短,与其他参试因子无显著相关;四因子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顺序为密度、播种期、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特早熟春大豆适合高密度、高肥水平下栽培;中等土壤肥力下单产30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32个,其主要决策因素的取值范围是: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8日,种植密度57.3~61.2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232.5~395.55kg/hm2,苗后期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马赛飞 刘健 裴桂英 张跃进
黄淮流域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提出了黄淮流域无公害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基地的选择、选地选茬、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精细整地、适时早播、及时中耕除草、科学灌溉、化学除草、适时化控、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以及无公害大豆的质量标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洪彬 谷春梅 孙泽威 秦贵信
为比较不同栽培品种生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对大鼠抗营养影响,选用(50±2)日龄的W iste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6组,分别饲喂以吉林小粒6、吉林30、吉林45、吉农7、丰交7607栽培品种生大豆和全脂膨化大豆(对照组)为主要蛋白源的日粮,30 d解剖大鼠,肠道分段称重、测量长度并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小肠重量、小肠长度、空肠隐窝深度和空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吉林30>丰交7607>吉林45>吉农7。
关键词:
抗营养 生大豆 品种 大鼠 肠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世平 刘晓芬 杨胜先 吕海燕 牛远 章元明
利用215个大豆品种的135个分子标记数据,用STRUCTURE软件、PowerMarker软件和地理生态类型3种分类方法研究了大豆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探索适宜的分类方法。结果表明:用STRUCTURE软件分类时,亚群间成对分化系数(Fst)的平均值最大,为0.108 3,含有相同最高频率等位基因的位点数最小,为85,说明各亚群间遗传差异最大;亚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49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37 6,群体内分化系数(Fis)为0.974,均为最小,说明亚群内个体间遗传相似性最高。因此,用STRUCTURE软件研究群体遗传结构最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目的】研究亚洲大豆栽培品种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分化。【方法】应用大豆基因组64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216份栽培大豆品种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亚洲大豆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理群体(中国东北、中国黄淮、中国南方、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间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中国黄淮与南亚群体间;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亚洲大豆全群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聚成6类)与地理群体分类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地理分群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亚洲全群由2类血缘组成,分别占中国国内和国外2大类群的绝大部分;地理群体间2类血缘组成的差异明显。国内与国外各群体间以中国南方与东南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志民 王莲英
研究了牡丹催花后根系的营养状况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牡丹经催花后,无论是开花还是未开花(有叶无花),其根内养分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淀粉、N、P、K、Mg的含量明显降低,钙和游离硫的含量变化却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复壮栽培过程中,新生根主要分布于10~30cm的土层内,且新生根量秋后都比夏季多。同时,在复壮栽培第1、2年春季(5月下旬)牡丹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曲线都近似抛物线,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夏季(7月中旬)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关键词:
牡丹 复壮栽培 根系生长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崧 韩晓日 邹国元 张海泉 樊平
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是利用各地易得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肥源,代替营养液使用,不但具有传统无土栽培的优点,而且使无土栽培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幅降低、并且操作简单。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油菜-苋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供试有机肥系发酵猪粪,肥料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70,90 kg/m3)显著抑制了头茬作物油菜的生长,而进入苋菜生长阶段低有机肥用量处理(10 kg/m3)生长相对较弱。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升高、利用率下降,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9.5%~34.5%,2.5%~7.1%,24.4%~46.6%。作物...
关键词:
有机肥 油菜 苋菜 氮 磷 钾 养分吸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