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6)
2023(11892)
2022(10373)
2021(9827)
2020(8013)
2019(18634)
2018(18724)
2017(34863)
2016(19378)
2015(21895)
2014(22191)
2013(21626)
2012(19986)
2011(17874)
2010(17775)
2009(16151)
2008(15408)
2007(13405)
2006(11720)
2005(10165)
作者
(56318)
(46508)
(46052)
(44001)
(29559)
(22234)
(20991)
(18412)
(17779)
(16656)
(16133)
(15612)
(14757)
(14716)
(14340)
(14298)
(13886)
(13860)
(13272)
(13125)
(11579)
(11519)
(11226)
(10698)
(10406)
(10337)
(10319)
(10117)
(9336)
(9299)
学科
(74270)
经济(74173)
管理(55157)
(50390)
(41900)
企业(41900)
方法(33422)
数学(28578)
数学方法(28247)
(23215)
中国(20668)
(20169)
业经(18103)
(18018)
地方(17199)
农业(15512)
(14796)
理论(13909)
(12241)
教育(11847)
(11695)
贸易(11689)
(11399)
银行(11358)
(11281)
技术(11203)
(11189)
环境(11154)
(11147)
财务(11075)
机构
大学(270776)
学院(269555)
管理(107867)
(100518)
经济(98037)
理学(93504)
理学院(92433)
管理学(90708)
研究(90348)
管理学院(90217)
中国(66302)
(58431)
科学(57825)
(47559)
(45402)
(45373)
业大(41853)
研究所(41419)
中心(40709)
(39582)
财经(37475)
(37146)
北京(36920)
师范(36767)
农业(35335)
(34029)
(33148)
(32178)
技术(29798)
师范大学(29547)
基金
项目(188230)
科学(146826)
研究(139007)
基金(134612)
(117256)
国家(116223)
科学基金(99407)
社会(84977)
社会科(80208)
社会科学(80187)
(74410)
基金项目(71888)
自然(65004)
教育(63783)
自然科(63451)
自然科学(63437)
(62517)
自然科学基金(62256)
编号(57908)
资助(55141)
成果(47592)
重点(41648)
(40694)
课题(40159)
(39623)
(38953)
创新(36118)
科研(35855)
项目编号(35580)
大学(34865)
期刊
(112878)
经济(112878)
研究(80462)
中国(53366)
学报(45461)
(42937)
科学(40826)
管理(38928)
(35337)
教育(34960)
大学(34022)
学学(31786)
农业(29744)
技术(23589)
(21389)
金融(21389)
业经(19677)
财经(17513)
经济研究(17084)
图书(16658)
(14757)
问题(14529)
(13959)
理论(13840)
科技(13659)
(13360)
实践(12879)
(12879)
技术经济(12393)
业大(11949)
共检索到394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衷海燕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致力于士绅阶层,即传统社会的精英群体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角度上,可以将以往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士绅论、乡绅论与地方精英理论。本文分别回顾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与探讨了各个阶段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晓阳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蔽了具体时空下的实况。本文与上述研究的路径不同,以地势民族志方式,研究乡村领导和社会秩序。基于最近60余年的地方历史,本文试图勾勒出从乡绅到中农,甚至到21世纪自然村社会中隐然延续的结构。论文将探索在60余年间,国家通过政治/组织路线,对血缘/地缘的村落社会进行重新编织的基础上,自然村/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传文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如何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乡绅之治是古代中国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当代中国同样存在乡绅群体,但现代乡绅具有与古代乡绅相区别的现代性特征。当代中国需要发挥乡绅的作用以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为达此目的,政府对乡绅的培育规制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惠苹  
隆庆改元,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的月港实行部分开放海禁的政策。在此后的一两百年时间里,中国东南海洋形势风云变幻,闽人的海洋活动几起几落,一批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海洋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海洋史的角度出发,以海洋为本位,对他们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洋社会人文信息。尽管,这些闽籍士绅的叙述是主流社会精英文化可以接纳的海洋信息,但是,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相关言论,我们对明清时期福建人的海洋活动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从中或可窥探中国东南海洋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晶  
在日本现代社会,"武士"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管理日本乡村社会的是"笃农家"和村落精英,即村落中的"乡绅"。他们是村落自治的主体,各显其能,身体力行,发挥着村民与政府沟通以及引领村民的作用,为稳定、发展村落社会做出了贡献。日本在乡村治理方面有很多经验,特别是调动本地人才积极性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而摒弃官方与民间的二元框架,给乡村更多的自主空间,让有志于乡村建设,真正代表农民的"乡绅"发挥作用这一点,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更具启发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凌一鸣  
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与书籍收藏的成熟,士绅家族的藏书活动在明清时期臻于极盛。除了对书籍的喜好,地方士绅在书籍搜集和藏书累积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扩张自己及家族的文化辐射力,并通过藏书建构博取同侪的认可,成为地方文化权威。在较为封闭的藏书保藏过程中,书籍的所有者通过制定流通、保藏与阅读秩序维系与巩固文化权威地位,并冀图以家族形式予以延续与继承,从而达到血缘、学缘、地缘的扭合与统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英魁  徐彩勤  
回顾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可以发现,乡村精英群体的比较优势并非纯粹主体性的,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使之具有这种比较优势的赋权机制。传统社会的系统性赋权,使这一群体构成多元,治理功能强大;近代社会传统的赋权机制处于解构与重构过程中,使之呈现出混杂式的群体样态,其中经济精英治理功能凸显而政治精英式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单一的政治赋权机制使无产阶级政治精英成为主导,乡村治理呈现出典型的统治与管理特征;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型复合式精英群体重又出现,并承担了系统的乡村治理功能;新时代承袭了上一阶段的赋权机制,“新乡贤”的政策话语为精英群体打造注入了动力,其治理功能处于新的建构之中。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欲充分发挥乡村精英的治理功能,优化当前精英赋权机制应成为一个努力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2021年9月12日,年轻海归企业家汇聚在武昌。临近中秋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派江城荟创业者沙龙活动如约而至。此次活动是"智荟冮城,海创筑梦"系列活动,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指导,湖北省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主办,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武汉雳天寰宇数字传播有限公司承办,OWA海派江城荟协办,吸引了众多在汉归国留学生踊跃参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会员服务部主任兼财务负责人何冰,湖北省统战部侨务综合处副处长余婧,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仁勇,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董事长何翠文,茶发集团羊楼洞总经理、华师创业导师张燕莅临参加活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兴文  徐蒙蒙  
温州自古民风淳朴、百姓好学乐思,自宋以来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然晚清以降,西方因素的巨大冲击使得温州淳朴向善的邹鲁之风渐趋萎靡,不良之风逐渐蔓延,其中赌风尤盛。本文通过对晚清温州赌博的表现与危害、温州官民禁赌状况进行系统爬梳,阐释晚清官府与地方宗族对乡村治理和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的作用,建构基层地方官员和宗族在维护地方社会秩序中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展现乡村治理中二元互助的历史记忆图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杨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家权力嵌入所致。新中国建立后,具有全面强制意义的人民公社制度体系完全消解了士绅的依附土壤,士绅由此走向消亡。在长期的"王权主义"框架下,士绅建构起的互嵌型官民共治形态为基层秩序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治理机制。总结传统士绅在国家治理中的行动逻辑,"次生治理"或许是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阳  
自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社会财政格局发生巨变。税收总量迅速增长,财政规模急剧扩大,税收结构出现巨大变化,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实物税收逐渐减少,地方财政势力崛起,财政权下移。士绅阶层是财政规模扩张、税收总量剧增的具体承受者,财政权下移的具体承担者。这一阶层的作用和地位发展到极致,导致士绅权力膨胀,成为国家组织之外的另一极社会权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晴  
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是一个源于改革实践的理论课题,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城乡联系的日益加强而不断拓展。在对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历程进行梳理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就当前城乡一体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缺憾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前瞻性地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建光  
"两弹一星"科技精英群体师承效应是建立在名师、名校、名专业、名学历(学位)四要素基础之上的。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五个基本因素:一是科学预见、把握前沿的眼光得以继承和发扬;二是精心选才、因人施教的能力得以继承和发扬;三是情操高洁、人格至善的品性得以继承和发扬;四是学术民主、教学相长的学风得以继承和发扬;五是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