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9)
- 2023(8309)
- 2022(7553)
- 2021(7228)
- 2020(6027)
- 2019(14166)
- 2018(14269)
- 2017(27864)
- 2016(15168)
- 2015(17117)
- 2014(17146)
- 2013(16959)
- 2012(15340)
- 2011(13686)
- 2010(13422)
- 2009(12048)
- 2008(11466)
- 2007(9682)
- 2006(8307)
- 2005(6955)
- 学科
- 济(57836)
- 经济(57772)
- 管理(43313)
- 业(40864)
- 企(34712)
- 企业(34712)
- 方法(29366)
- 数学(25411)
- 数学方法(25133)
- 农(14793)
- 中国(13902)
- 财(13725)
- 学(13563)
- 业经(12870)
- 地方(12008)
- 理论(10364)
- 和(10178)
- 贸(9957)
- 贸易(9953)
- 农业(9947)
- 易(9646)
- 技术(9611)
- 环境(9473)
- 务(9181)
- 财务(9124)
- 财务管理(9110)
- 制(8878)
- 企业财务(8630)
- 教育(8598)
- 划(8360)
- 机构
- 大学(211128)
- 学院(209068)
- 管理(88728)
- 济(78290)
- 理学(78070)
- 理学院(77236)
- 经济(76470)
- 管理学(75947)
- 管理学院(75585)
- 研究(66546)
- 中国(47199)
- 京(44842)
- 科学(43419)
- 财(33970)
- 所(32813)
- 业大(32698)
- 农(31970)
- 研究所(30346)
- 中心(29827)
- 江(28271)
- 财经(28254)
- 北京(28210)
- 范(27831)
- 师范(27582)
- 经(25746)
- 农业(25110)
- 院(24542)
- 州(23655)
- 师范大学(22461)
- 商学(22372)
- 基金
- 项目(151674)
- 科学(118651)
- 研究(111249)
- 基金(109463)
- 家(94883)
- 国家(94089)
- 科学基金(81188)
- 社会(67852)
- 社会科(64194)
- 社会科学(64176)
- 基金项目(59498)
- 省(59455)
- 自然(54225)
- 自然科(52929)
- 自然科学(52919)
- 自然科学基金(51945)
- 教育(50560)
- 划(49987)
- 编号(46241)
- 资助(44999)
- 成果(36768)
- 重点(33159)
- 部(32995)
- 创(31578)
- 发(31570)
- 课题(30946)
- 创新(29312)
- 科研(29181)
- 项目编号(28841)
- 大学(28335)
共检索到286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耀华 张金凤 林付分
本试验是在1989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得到具有纯合的控制龙桑曲枝性基因(TT)的植株,对1989年获得的T型苗以天然授粉的方法进行测交,在已开花的39株中,发现有4株的基因型为TT.今后,由这些具有TT基因型的植株上所获得的种子育苗时,所获得的全部幼苗都将表现出曲枝性的特征.因而简化了龙桑苗木的繁殖方法,并可以比较容易地大批量的获得龙桑苗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建森 孙小异
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
关键词:
建鲤 品种 选育 新品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鲤 耐寒性 杂交育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雪松 李池陶 徐伟 曹顶臣 贾智英 石连玉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d(越冬前)、325d(越冬后)、385d及445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d和325~385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伟 曹顶臣 刘刚 赵吉伟
在黑龙江地区对日本锦鲤进行富营养池塘的饲养成活率和自然环境的越冬成活率试验 ,结果表明越冬是制约锦鲤在北方寒地池塘养殖的关键问题。采用日本锦鲤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正反交 ,从正交组F1 的锦鲤型个体中选育出抗寒锦鲤 ,1~ 3龄鱼饲养成活率分别为 81 %、89%和 95 % ,越冬成活率分别为 57%、86 %和 81 % ;F1 锦鲤型个体与日本原种锦鲤回交F2 ,其饲养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与F1 锦鲤型个体基本一致 ,且体型和体色都优于F1自交组。可以再通过连续几代的选育 ,从回交F2 的锦鲤型个体中筛选出遗传性状稳定的抗寒锦鲤品系
关键词:
锦鲤 杂交 抗寒 选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关键词:
柞蚕 新品种 大茧型品种 龙蚕1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张铁齐
本文报道选育黑龙江野鲤和散鳞镜鲤良种的研究。根据对不同水域野鲤的遗传分析,发现不同自然品系之间在形态、生化遗传结构和生长都存在阴显差异,试验采用品系选育方法,筛选出一个生长比其他野鲤快10%的松花江野鲤品系。对已高度强化选育的镜鲤品种,试验采用已选育30年的散鳞镜鲤和由德国引进的纯系镜鲤进行杂交,获得一个比亲本生长快20%的杂交种。
关键词:
黑龙江野鲤 镜鲤 良种 选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素芝 叶卫
我国引进的鲤科鱼类和脂鲤科鱼类共九种,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以及引进后在国内饲养生长概况作了总结,其中露斯塔野鲮、日本白鲫、短盖巨脂鲤以及德国镜鲤等四种是群众喜欢饲养的种类,它们生长速度快、食性杂、个体大、产量高、可单养或混养;德国镜鲤与其他鲤鱼杂交,培育的杂交鲤也在我国广泛养殖,并可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引进种,鲤科,脂鲤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德春 谢志雄 余来宁 方耀林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 技术对鲤鱼的两个品系, 即建鲤和兴国红鲤进行了遗传分析。在所用2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 找到了建鲤与兴国红鲤品系间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为鲤鱼主要品系的保存和保护以及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
建鲤 兴国红鲤 RAPD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鲁翠云 张晓丽 顾颖 李超 董在杰 冯建新 程磊 孙效文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2个品种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并揭示了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3个微卫星标记在福瑞鲤(Fr,n=192)和豫选黄河鲤(yX,n=96)中各检测到160个和131个等位基因。福瑞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559、0.695、0.741和0.702,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豫选黄河鲤的4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3.620、0.665、0.642和0.600。虽然豫选黄河鲤同样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娟 袁林聪 杨剑虹 孔令富 李伟斌 白寿有 李进荣 刘林江 尹馨玉 高旭 王婷 武祥伟
为了掌握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遗传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共获得116个等位基因,平均7.73个/位点,每世代平均等位基因数从7.266 7减少至5.066 7,观测杂合度从0.768 0降低至0.758 5,多态信息含量从0.763 4降低至0.745 1,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相邻世代间的遗传距离从0.080 6减小至0.044 9,遗传相似性从0.846 4增加至0.874 7,遗传相似性逐步提高。相邻世代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从0.068 1降低至0.023 0,世代间的遗传分化已处于低分化水平,人工选育已对元江鲤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池喜峰 贾智英 李池陶 石连玉
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易捕性状人工选育鲤(Cyprinus carpio)的4个连续世代共计15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世代(F1-F4)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7619、6.9189、5.0889、4.6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215、0.7512、0.7314、0.7431;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730、0.7135、0.7593、0.7196,人工定向选育已对群体的多样性造成了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及F-检验数据显示人工累代选育已经使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并开始趋于稳定,表现为偏离平衡的位点逐代增加,相邻世代之间遗传分化系数逐代减小。FS...
关键词:
鲤 选育群体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白姗姗 贾智英 郎延贺 石连玉
对镜鲤抗锦鲤疱疹病毒(CyHV-3)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已经进行到F_3,F_2、F_3成活率相近且显著高于F_1。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选育世代间免疫基因IL-1β、TRAF6、My D88a、I-IFN和TLR7a的表达及Cy HV-3病毒载量情况,从而在免疫基因表达水平及病毒载量两个方面结合抗病成活率综合评估选育世代的抗病能力。结果显示:(1)Cy HV-3病毒载量在F_1、F_2、F_3中呈下降趋势,且F_3显著低于F_1、F_2(P<0.05)、TRAF6显著高于F_1(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