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
2023(518)
2022(478)
2021(449)
2020(399)
2019(910)
2018(806)
2017(1307)
2016(841)
2015(896)
2014(881)
2013(905)
2012(897)
2011(866)
2010(812)
2009(758)
2008(740)
2007(614)
2006(581)
2005(480)
作者
(3088)
(2694)
(2608)
(2567)
(1831)
(1415)
(1253)
(1076)
(1059)
(1027)
(1025)
(995)
(993)
(957)
(953)
(888)
(853)
(826)
(779)
(741)
(729)
(728)
(665)
(653)
(639)
(633)
(631)
(621)
(591)
(586)
学科
(2918)
经济(2917)
地方(1692)
(1680)
(1081)
管理(978)
地方经济(876)
(804)
方法(789)
水产(719)
(717)
企业(717)
中国(695)
数学(684)
数学方法(667)
(657)
贸易(657)
(601)
动物(593)
农业(588)
动物学(542)
业经(513)
(444)
(425)
金融(425)
生态(421)
资源(372)
技术(367)
(359)
森林(359)
机构
大学(11719)
学院(11253)
研究(6242)
科学(4733)
(4053)
(3953)
中国(3862)
研究所(3723)
农业(3407)
(3321)
经济(3243)
(3160)
业大(2926)
管理(2902)
(2727)
(2553)
(2494)
(2472)
理学(2472)
中心(2449)
理学院(2404)
实验(2350)
管理学(2277)
实验室(2273)
管理学院(2247)
重点(2186)
研究院(2160)
农业大学(2035)
(2001)
科学院(1936)
基金
项目(9202)
科学(6718)
(6595)
国家(6554)
基金(6289)
研究(5286)
科学基金(4783)
(4229)
自然(3878)
自然科(3804)
自然科学(3800)
自然科学基金(3733)
(3707)
基金项目(3195)
资助(2938)
社会(2747)
社会科(2564)
社会科学(2563)
计划(2555)
科技(2532)
重点(2350)
教育(2228)
(2165)
专项(2062)
科研(1978)
(1834)
(1801)
(1767)
(1766)
创新(1756)
期刊
(4334)
经济(4334)
学报(4215)
(3438)
科学(3144)
大学(2659)
研究(2650)
学学(2575)
中国(2544)
农业(2512)
(1504)
业大(1360)
林业(1228)
管理(1216)
农业大学(1015)
教育(1010)
水产(961)
(928)
金融(928)
(885)
(879)
科技(744)
自然(701)
中国农业(680)
世界(656)
技术(650)
业经(642)
资源(608)
自然科(592)
自然科学(592)
共检索到18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奕达  封杰  刘行  王文杰  潘英  
为进一步研究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可行性,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作为亲本,建立了两种扇贝的正交组MH、反交组HM、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对各实验组的胚胎发育速度、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和幼虫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各实验组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的影响,并尝试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杂交组浮游幼虫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正反杂交均可获得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高友  谭杰  吴羽媛  苏晓盈  刘付少梅  张元  方家熙  陈楠生  王春德  刘志刚  
#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郑云龙  
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1000个随机个体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8.3~61.9 mm)、中等(壳长49.5~50.8 mm)、最小(壳长38.9~41.1 mm)的性成熟个体各3个作为亲贝,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利用该贝雌雄同体的特性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自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自交组受精率、孵化率、稚贝育成率、海上暂养及标粗期存活率、养成期存活率、壳长壳高体重日增长率和选择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亲本选择对自交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述各指标看,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栗志民  郑云龙  
于2004、2005年2个年度采用电子恒温控制装置(精度±0.1℃)研究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对高温的耐受性,以期为该贝在南方海域的养殖提供依据。样品规格设稚、小、中、大4种,平均壳高分别为0.52 cm、1.83 cm、3.13 cm、5.01 cm。实验温度梯度0.5℃,范围31.0~34.0℃。实验前各温度组从常温状态按1℃/4 h的速率先后升温至各预设温度;把高温敏感起始点(Upper sensitive incipient temperature)定义为采用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存活率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志刚  王辉  符世伟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在湛江北部湾水温18.2~30.8℃、盐度27.8~30.4、透明度1.5~5.7 m、水深9.7 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4.3×104L-1、采用"秋冬春"养殖等条件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形态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各形态性状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平方复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P<0.001),根均方误差RMSE平均0.897,各形态性状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ANOVA,P<0.001)。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关志强  孙小红  蒋小强  李敏  
为了探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参数对冻干时间和能耗的影响,以墨西哥湾扇贝为研究对象,设计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试验方案,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和能耗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并对二次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F检验;利用降维法定性地分析了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和加热板温度3个主要过程参数对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和加热板温度对冻干时间和能耗影响显著,并呈二次函数规律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物料厚度、干燥室压强、加热板温度。对单位厚度冻干时间进行岭嵴分析,给出了在本试验因素取值范围内的冻干过程优化参数:物料厚度为9mm;干燥室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振明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O)、过氧化氢酶(CAT)...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何斌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通过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正反单对杂交子一代幼虫进行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一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引物807和834进行扩增,正交家系和反交家系均统计了7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正交家系中双亲和F_1共有位点占总位点数的38.6%,仅由母本或父本传递给F_1的位点分别占总位点数的27.1%和21.4%。反交家系中双亲和F_1共有位点占总位点数的34.3%,仅由母本或父本传递给F_1的位点分别占总位点数的25.7%和22.9...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何斌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降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存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肓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二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的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卫军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张立敬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母本、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对其受精和第1次卵裂过程中核相变化进行观察;运用压片法和热滴片法分别对4~8细胞期和担轮幼虫期胚胎进行染色体制片。结果表明,长牡蛎精子可以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并激活卵子减数分裂使其释放第1极体(PB1)和第2极体(PB2),能够形成雌、雄原核并融合为合子核,接着受精卵开始第1次卵裂;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很长、胚胎畸形严重,只能发育到担轮幼虫期;杂种胚胎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较大,在20~85之间,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