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0)
- 2023(11683)
- 2022(10418)
- 2021(10150)
- 2020(8628)
- 2019(19948)
- 2018(19939)
- 2017(37634)
- 2016(21202)
- 2015(24002)
- 2014(24005)
- 2013(23652)
- 2012(21752)
- 2011(19429)
- 2010(19628)
- 2009(18114)
- 2008(18150)
- 2007(16199)
- 2006(14399)
- 2005(12503)
- 学科
- 济(77339)
- 经济(77255)
- 管理(66433)
- 业(58007)
- 企(51162)
- 企业(51162)
- 方法(37108)
- 数学(30219)
- 数学方法(29717)
- 学(22652)
- 财(21859)
- 农(19134)
- 中国(18942)
- 业经(17701)
- 理论(16955)
- 地方(15184)
- 务(15146)
- 财务(15073)
- 财务管理(15039)
- 制(14552)
- 企业财务(14226)
- 和(14035)
- 农业(12867)
- 划(12840)
- 贸(12468)
- 贸易(12459)
- 易(12053)
- 技术(11854)
- 环境(11819)
- 教育(11769)
- 机构
- 大学(296388)
- 学院(293464)
- 管理(118783)
- 济(104190)
- 经济(101335)
- 理学(100671)
- 理学院(99445)
- 管理学(97559)
- 管理学院(96981)
- 研究(96182)
- 中国(73211)
- 京(65962)
- 科学(64042)
- 财(50468)
- 所(49207)
- 农(46912)
- 业大(45267)
- 研究所(44846)
- 江(44623)
- 中心(44219)
- 北京(42437)
- 范(41262)
- 师范(40860)
- 财经(39498)
- 州(36690)
- 农业(36409)
- 院(35930)
- 经(35682)
- 师范大学(33028)
- 技术(32681)
- 基金
- 项目(196797)
- 科学(152080)
- 研究(142316)
- 基金(139814)
- 家(122492)
- 国家(121459)
- 科学基金(103345)
- 社会(84929)
- 社会科(80224)
- 社会科学(80199)
- 省(77605)
- 基金项目(75118)
- 自然(69649)
- 自然科(67926)
- 自然科学(67911)
- 自然科学基金(66659)
- 教育(65574)
- 划(65525)
- 资助(59060)
- 编号(58996)
- 成果(48352)
- 重点(43429)
- 部(41773)
- 课题(40648)
- 发(40630)
- 创(39716)
- 科研(38016)
- 创新(36957)
- 项目编号(36639)
- 大学(36635)
- 期刊
- 济(120958)
- 经济(120958)
- 研究(84482)
- 中国(57685)
- 学报(50068)
- 管理(45784)
- 科学(45772)
- 农(41278)
- 财(40491)
- 大学(37423)
- 教育(36861)
- 学学(34737)
- 农业(28740)
- 技术(26397)
- 融(22388)
- 金融(22388)
- 业经(19697)
- 图书(19659)
- 财经(18664)
- 经济研究(16867)
- 业(16569)
- 经(15832)
- 问题(15294)
- 科技(14973)
- 理论(14965)
- 版(14595)
- 林业(14414)
- 技术经济(14047)
- 实践(13945)
- 践(13945)
共检索到439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晓东 赖启福 严羽爽 林菲菲 刘森茂
对森林旅游规划定位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墨子管理哲学为其存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研究发现:森林旅游规划在项目定位方面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品牌定位不系统、功能定位不聚焦的"三不问题",在规划者定位方面存在非专业人硬做专业事、非本地人硬做本地事的"双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上,墨子管理哲学的"赖其力者生"为项目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提供思路,"兼相爱"可协调专业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行动上,墨子管理哲学的"得下之情""助己视听""先人得之"可视为规划科学性的出发点、保障点和落脚点,"利中取大,害中取小"为行动选择提供指导;在方法上,墨子管理哲学的求天志为问题诊断设定秩序,三表法为问题的诊断设定依据。
关键词:
墨子 管理哲学 森林旅游 规划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晓东 赖启福
从哲学视角出发,立足于森林的爱与用,从3个维度分析王阳明和墨子关于自然之爱的不同方式和取用自然的不同评价体系,以及爱与用的不同形上保证。爱是一种情感,用是一种行为。如何保证情感与行为之统一,二人均给出了体系化思想论证。于爱之层面,王阳明的一体之仁与墨子的兼爱交相辉映;于用之层面,王阳明的"知善知恶"与墨子的"合其志功"各显神通;于爱用统一层面,王阳明的"自然的条理"与墨子的天志明鬼相得益彰。以墨子的天志为底线,以王阳明的条理为延伸,为森林经营管理行为划定基本的底线和界限,才能为森林经营管理的效率开辟道路。
关键词:
森林 环境伦理 王阳明 墨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云龙 严愉愉 晏祥宏
本文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建立了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GIS的统计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加求交技术以及ArcScene动画制作工具,在旅游景区的环境廊道、环境容量和景区三维虚拟情景模拟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分析,以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永安
以江西省宜春市"月都花溪谷"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哲学元素的应用为个案,结合哲学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应有哲学的自觉,根据项目所在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吸收哲学元素,从而打破乡村森林旅游项目同质化和见物不见人的困局,赋予乡村森林旅游项目以特色和灵魂。因此,提出突破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一元化的经济思维定势、以哲学思维唤起人学意义、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式哲学文化活性等启发性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斌 从佳琦
森林作为重要的林业资源,有着非常大的开发优势,尤其随着如今人们愈发追求精神生活品质,森林旅游事业发展势头也愈发迅猛。但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样日益凸显。如何在森林环境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做好景区规划设计工作,是开发人员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由吴章文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一书,以国内部分森林旅游景区为例,探讨其规划过程中所体现的生态学思想,为同类森林旅游区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财根
从区域定位、市场定位、导向定位以及效益定位等方面对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定位已违背森林公园的设立宗旨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郊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与区域特色,结合森林公园的战略使命和当今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提出城郊森林公园急需改进旅游规划定位,应立足城市旅游区域,重点满足本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以社会效益为主体,秉持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实现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愿景。
关键词:
城郊森林公园 休闲游憩 社会发展导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兴 赖慧武 刘达成
该文根据八达岭森林公园规划情况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介绍了森林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旅游业中的作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用户需求、数据库、功能模块及应用特点 ,提出了利用对象 组件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系统实现方案
关键词:
空间信息分析 三维影像显示 森林旅游规划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军 刘安兴 徐达 王文武 谭莹
森林经营区划是对森林经营具体措施的划分,区划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区划过程以人为的判断及定性分析为主。为更好地开展森林经营区划,客观地将具有相似性的区域划分归类,以龙泉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海拔、坡度数据为基础,参照在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分类区划中使用的最小方差法,计算归并出2个森林类型分布体系,并将2个分布体系与当地实际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海拔、坡度等客观的量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方差法计算形成的不同归类区域,可作为森林经营区划分的重要分析因子,指导森林经营区划工作。结果与实际的合理区划吻合度较高,最终得出该分布体系可作为森林经营分区重要依据的结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研究 哲学 范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哲学研究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就研究内容及其深度而言,国内研究并不逊色于国外。然而,在研究范式的选择上,国内外却存在较大差别。国内研究奉行"建构"的旅游知识生产方式,关注"旅游哲学"学科体系的宏大构建,但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反思和批判意识淡薄。相较而言,国外对旅游现象的哲学阐释肇始于对旅游本体的认知和对旅游知识生产的反思,学科特征淡化,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思辨和批判的意蕴浓厚,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通过对旅游研究中引入哲学视角的基础进行剖析,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相关成果,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对国内旅游哲学研究的成果予以反思,以期为国内外研究者建立一个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引发更多国内研究者对"旅游哲学"理论批判特质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建构 反思 旅游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芬 罗翊祯 李雪丽 何嘉文 曲佩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促进生态、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森林旅游解说作为森林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文献中,多从游客角度来研究旅游解说规划,空间视角的相关文献甚少,且研究单一。旅游移动性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空间视角认识旅游解说规划中的信息与媒体关系将有助于编制科学的旅游解说规划。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实地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点-线-功能区-公园-区域等5个空间尺度下的80名游客解说需求与媒体偏好进行研究,构建了森林公园解说规划空间尺度、信息需求与媒体偏好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游客对解说信息与媒体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指出游客解说信息需求呈现一定的尺度上升趋势,反之则表现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琦 刘荷芬 赖郑华
根据河内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在综合评价森林风景资源的景观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基础上,策划出河南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加快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和“黄河之旅”、“寻根朝敬之旅”两条国家旅游专线沿途森林公园建设,建好郑州、洛阳、开封三市环城森林公园和森林长廊,创办鄢陵—淮阳—郾城和安阳—汤阴—鹤壁两个金三角森林旅游区,力争四个过“半”;并制定出达到上述目标的五项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