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4)
- 2023(10407)
- 2022(8131)
- 2021(7143)
- 2020(5803)
- 2019(12974)
- 2018(12761)
- 2017(24234)
- 2016(13450)
- 2015(14817)
- 2014(14483)
- 2013(14074)
- 2012(12830)
- 2011(11217)
- 2010(11011)
- 2009(10191)
- 2008(9969)
- 2007(8936)
- 2006(7974)
- 2005(7234)
- 学科
- 济(57006)
- 经济(56941)
- 业(35907)
- 管理(35106)
- 企(26802)
- 企业(26802)
- 方法(24089)
- 数学(21319)
- 数学方法(21167)
- 农(17589)
- 中国(16822)
- 学(14317)
- 业经(13489)
- 财(13383)
- 农业(12418)
- 地方(12237)
- 贸(11819)
- 贸易(11811)
- 易(11515)
- 制(9762)
- 环境(8553)
- 银(8271)
- 产业(8242)
- 银行(8218)
- 发(8214)
- 技术(8080)
- 融(8058)
- 金融(8058)
- 行(7799)
- 务(7471)
- 机构
- 大学(193298)
- 学院(192140)
- 济(80198)
- 经济(78851)
- 研究(73200)
- 管理(68765)
- 理学(60080)
- 理学院(59351)
- 管理学(58117)
- 管理学院(57830)
- 中国(53438)
- 科学(49264)
- 农(47202)
- 京(41561)
- 所(39340)
- 农业(37878)
- 业大(37179)
- 研究所(36483)
- 财(34148)
- 中心(31857)
- 江(28813)
- 财经(27525)
- 院(26493)
- 北京(25794)
- 经济学(25540)
- 经(25264)
- 农业大学(24747)
- 省(23880)
- 科学院(23598)
- 范(23499)
- 基金
- 项目(137891)
- 科学(107364)
- 基金(101638)
- 家(94287)
- 国家(93573)
- 研究(90000)
- 科学基金(77538)
- 社会(58968)
- 社会科(55933)
- 社会科学(55917)
- 基金项目(53824)
- 省(53325)
- 自然(53023)
- 自然科(51812)
- 自然科学(51790)
- 自然科学基金(50926)
- 划(46355)
- 资助(40449)
- 教育(39874)
- 编号(32799)
- 重点(32322)
- 发(30548)
- 部(29388)
- 计划(28856)
- 创(28521)
- 科研(27224)
- 创新(26812)
- 国家社会(25760)
- 科技(25748)
- 业(25645)
共检索到28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浩 胡中民 郭群 李胜功 李凌浩 白文明
论文以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降雨强度的等量增雨和氮添加实验,研究温带草原土壤氮矿化潜力对不同增雨模式的响应以及氮添加对这种响应的影响。两个增雨处理分别是在6月和7月共增加60 mm降水和自然降雨。增雨方式是单次降雨强度分别为每次2、5、10、20、30 mm,对应的频率分别为每隔2、5、10、20和30 d一次。两个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0 g N·m(-1)·a(-1)和无氮添加。处理2 a后于8月采集各处理原状土样,在20℃和60%田间持水量下进行4周的室内培养实验,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建伟 郝百惠 刘新民 马文红 李永宏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元素,氮输入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目前有关氮添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设计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在4个氮添加[对照(N0)、低氮(N2.5)、中氮(N5)、高氮(N10)]水平下草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添加显著促进土壤动物的多度,而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P<0.05)。土壤动物的不同功能群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不同,捕食性和腐食性功能群多度在高氮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中气门亚目若螨(Mesostigmata nymphs)和厉螨科(Laelapidae)等类群的多度与氮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等节跳科(Isotomidae)和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等类群的多度变化主要受氮添加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SOC和凋落物pH改变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添加可增加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多度,但较高的氮供应[10g·(m2·a)-1]则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刘立新
采用树脂芯方法于2004年雨季期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雨季期间田间培养时间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方法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干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量为4.44KgN.ha-1,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12KgN.ha-1.d-1;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净氮矿化率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净氮矿化率与水分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7,P=0.22);雨季期间,培养时间的长度对净氮矿化测定影响较大,连续培养37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测定值明显偏高;树脂芯方法对实验土壤干扰较小,是田间条件下研究温带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净氮矿化 树脂芯方法 田间培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梦寒 闫雨欣 李富翠 董利利 张亚楠 韩烈保
由无机氮和有机氮沉降共同构成的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影响着草原土壤磷循环过程。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的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 (N_1)、7:3 (N_2)、5:5 (N_3)、3:7 (N_4)、0:10 (N_5)和对照处理0:0 (CK)。通过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来探究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土层磷素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氮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0-1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在N_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氮添加处理(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小南 熊德成 张宇辉 席颖青 黄锦学 陈仕东 刘小飞 杨智杰
[目的]研究增温和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期深入认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方法]选取经过野外增温和氮添加处理的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将野外非增温处理和增温处理的土壤置于不同温度(20、25℃)培养箱中,同时对野外氮添加处理的土壤继续添加不同梯度的氮素(0.1、0.2 g·kg~(-1),以干土计),进行为期28 d的室内培养,研究增温和氮添加对土壤氮矿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增加越明显,增温处理增加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培养28 d后增温处理的土壤净铵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变化不显著,低氮、增温+低氮显著增加土壤净硝化速率,而高氮、增温+高氮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总体降低土壤N_2O排放速率,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单独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和增温+高氮处理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50%、21%、29%、62%和31%。增温和氮添加及二者交互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硝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铵化速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增温和氮添加降低土壤pH值,同时抑制土壤N_2O排放,因此,全球变化背景下中亚热带森林土壤中存留的硝态氮可能以淋溶方式损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秀霞 包秀平 廉勇
为了探明内蒙古草原多根葱抗旱性能,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多根葱植物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内蒙古草原3个样地(Ⅰ、Ⅱ、Ⅲ)多根葱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多根葱干旱性程度与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保护性酶活性呈负相关。隶属函数法抗旱性综合评价耐旱性强弱顺序为Ⅰ>Ⅲ>Ⅱ。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干旱胁迫 多根葱 生理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建飞 秦文利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羊尿斑块 土壤氮素 放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忠宽 智健飞 刘振宇
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羊草(Leymus chinensis)、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全氮、有机碳、净氮矿化速率和pH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土壤pH值和全N含量3个取样期均以羊草最高,其次为星毛委陵菜,小叶锦鸡儿种群最低。除冷蒿与木地肤种群间外,其他种群间土壤pH值和全N含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羊草种群土壤无机N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冷蒿种群、小叶锦鸡儿种群、木地肤...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植物种群 土壤 化学元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海英 童绍玉 李小雁
基于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过程对土壤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斑块尺度上,灌丛斑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54倍和1.16倍;灌丛斑块平均沙粒、粉粒和粘粒含量是草地斑块的0.87倍、1.34倍和1.35倍;灌丛斑块土壤容重是草地斑块的0.97倍;灌丛斑块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是草地斑块的1.27倍。地形等自然条件也是形成土壤异质性的重要因子,坡面尺度上,灌丛和草地斑块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土壤钙积层上表面出现深度呈自坡顶向坡下方向增加的趋势。染色示踪实验表明,灌丛斑块土壤剖面湿润锋和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分别是草地斑块的1.36倍和5.16倍,草地斑块0~10cm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而灌丛斑块25 cm以下土层对水分的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灌丛化过程增强了土壤空间异质性,灌丛斑块能将土壤水分快速输送并存储于深层土壤中,灌丛斑块是土壤养分和水分富集区,灌木植物的定居和发展过程与土壤形态之间形成了正反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素华 宫春宁
气候作为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演化常常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至阿拉善盟两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指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各个气候带都形成了一套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表现为土壤、动物和植物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气候 生态系统 自然选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娜 白可喻 杨云卉 张睿洋 韩国栋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海霞 齐莎 赵小蓉 李贵桐 Klbl Angelika 林启美
【目的】颗粒状土壤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是土壤有机质比较活跃的成分,受施肥、耕作及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连续5年施用氮肥和羊粪对内蒙古草原围栏封育的表层土壤颗粒状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分组法获得游离态颗粒状有机质(FPOM)和包被态颗粒状有机质(OPOM),并用13C核磁共振法测定其化学结构。【结果】施用氮肥的土壤pH值降低了0.25~0.78个单位,微生物量碳降低了13%~27%,POM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施用羊粪的土壤pH提高了0.47~0.59个单位,微生物量碳提高了19%,POM大幅度提高,特别是FPO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美清 黄静 孟元 韩国栋 金宝花 张国刚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个属的可培养真菌;2)模拟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均使可培养真菌的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3)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的群落组成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