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5)
- 2023(9148)
- 2022(7533)
- 2021(6562)
- 2020(5097)
- 2019(11622)
- 2018(11343)
- 2017(21485)
- 2016(11489)
- 2015(12613)
- 2014(12770)
- 2013(12794)
- 2012(12445)
- 2011(11465)
- 2010(11895)
- 2009(11122)
- 2008(10705)
- 2007(9707)
- 2006(9179)
- 2005(8821)
- 学科
- 济(74586)
- 经济(74535)
- 管理(30560)
- 业(28625)
- 地方(24169)
- 中国(21139)
- 企(20042)
- 企业(20042)
- 方法(18775)
- 农(16965)
- 数学(16251)
- 数学方法(16144)
- 地方经济(15466)
- 业经(15179)
- 学(12501)
- 农业(12461)
- 发(11631)
- 财(11129)
- 融(10862)
- 金融(10862)
- 环境(10605)
- 银(10236)
- 银行(10222)
- 制(10182)
- 贸(10172)
- 贸易(10161)
- 行(10025)
- 易(9687)
- 产业(8626)
- 发展(8521)
- 机构
- 学院(172196)
- 大学(169597)
- 济(84770)
- 经济(83197)
- 研究(69367)
- 管理(60337)
- 中国(52825)
- 理学(49867)
- 理学院(49228)
- 管理学(48608)
- 管理学院(48278)
- 科学(38710)
- 京(37387)
- 财(37058)
- 所(35510)
- 研究所(31573)
- 中心(30020)
- 财经(28221)
- 江(28050)
- 农(27453)
- 经济学(27286)
- 经(25401)
- 院(24860)
- 北京(24640)
- 范(24149)
- 经济学院(24109)
- 师范(23947)
- 州(22393)
- 业大(21574)
- 省(21325)
- 基金
- 项目(103592)
- 科学(81758)
- 研究(78831)
- 基金(73401)
- 家(63429)
- 国家(62886)
- 科学基金(53330)
- 社会(52256)
- 社会科(49712)
- 社会科学(49702)
- 省(41303)
- 基金项目(37659)
- 教育(34921)
- 划(33770)
- 编号(31223)
- 自然(30889)
- 自然科(30114)
- 自然科学(30110)
- 资助(30064)
- 发(30015)
- 自然科学基金(29573)
- 成果(26048)
- 发展(24954)
- 展(24526)
- 重点(24057)
- 课题(23360)
- 部(22529)
- 国家社会(22182)
- 创(21075)
- 创新(19856)
共检索到292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莫龙炯 张小鹿
增长目标短期化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从五大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和工具变量法(IV)识别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设定增长目标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率,但总体上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驱动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和“层层加码”通过对科学技术支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绿色创新的挤出机制阻碍地方经济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财政自主权和收入分权、支出分权通过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公共支出结构弱化了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本文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目标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李书娟 王贤彬 毕青苗
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一直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九大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经济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考察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发展质量目标的权衡。在理论上,本文证明当政府的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发展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目标侵蚀经济发展质量;当政策工具是技术进步时,二者正相关,可以同时提高。在经验分析上,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区增长速度目标数据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质量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这些发现支持当政策工具是要素投入时增长目标"侵蚀"发展质量的理论预测,亦揭示了中央政府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将政策工具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终结中国经济崩溃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蔡天祎 房逸靖
以全国25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层层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增长目标约束和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做出验证。结果显示:增长目标约束会显著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交互项对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增长目标约束主要通过阻碍技术创新行为从而抑制高质量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通过优化区域人才配置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增长目标约束对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负向作用较强,市场一体化对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较强;此外,市场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受增长目标约束强度的影响存在单重“门限效应”。
关键词:
增长目标约束 市场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目的/意义】依据包容性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研究推动以人为中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着力研究与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设计/方法】运用唯物史观下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范式,以有效激励劳动主体为导向的产业生产方式变革为逻辑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践主线,将宏观经济增长范式转变–微观企业行为变革–中观产业转型发展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体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目标导向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分析体系框架。【结论/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来求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民生绿色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增长 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童伟 蒋涛
本文利用2016-2018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数据库数据,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下的基层“三保”支出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是基层“三保”支出不足的重要诱因。从支出结构上看,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对基层保基本民生支出的抑制作用强于对保工资和保运转支出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增加了基层政府对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的投入,并反映为县级人均GDP的提高。本文还发现: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官员政治激励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对基层“三保”支出的抑制作用均被强化;对于前期经济增速越快的地区,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的提高对其“三保”支出的抑制性越强。本文研究旨在说明,基层“三保”支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缘于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以及“层层加码”诱发的地方财政支出偏好锚定,改变“唯GDP论英雄”的绩效评估方式仍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基层“三保” 经济增长目标 财政支出偏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杰 刘建党 梁植军
文章选用新的中国省域治理质量综合指数,观察加入WTO以来良好治理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治理质量与人均实际GDP增速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良好治理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或中西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速度增长效应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或东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更加突出。良好治理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不仅影响人均实际GDP的短期增速,也影响人均实际GDP的长期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仅对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积累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大力提升省域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创新型省区市建设,促进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刘淑琳 黄亮雄
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与地方政府激励视角,理论阐述了经济增长压力对创新存在着先促进随后转为遏制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效应。在实证上,采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与上一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度量经济增长压力,基于2002—2016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理论假说。该非线性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这一规律是微观市场主体对相关信息和政策进行理性反应的综合结果。
关键词:
经济增长压力 创新 倒U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帅 孔明
本文分析了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公众参与及交互项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信访来信与电话投诉起到了抑制环境污染的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并且,受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公众参与并未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并且导致公众参与失灵,对进一步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混合型经济增长目标 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刘毓芸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现象,现有文献忽略这个现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可倒逼资源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但这并非最优的政策选择。在实证上,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除非洲和南美洲以外的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期间,增长目标变动一个百分点,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也将变动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目标对资本积累有显著影响,对技术进步有微弱影响,对就业和人力资本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是稳健的,进一步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目标 目标倒逼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刘毓芸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现象,现有文献忽略这个现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可倒逼资源配置,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但这并非最优的政策选择。在实证上,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除非洲和南美洲以外的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期间,增长目标变动一个百分点,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也将变动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目标对资本积累有显著影响,对技术进步有微弱影响,对就业和人力资本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是稳健的,进一步控制了可能存在的数据测量误差、地理、文化、制度、基因以及市场进入程序、成本和时间等变量后,依然成立,验证模型的部分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目标 目标倒逼资源配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建海 刘菲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年平均增长近10%,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开始从投资推动型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过渡到以消费和服务业为重心、以技术为导向的新型增长模式上来。这个转型任重道远,但意义重大,它不仅将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放眼全球,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长青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关键词:
消费经济 结构调整 经济下行 增长模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陶然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行为特征和影响研究已有很多,但探讨城市之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横向竞争策略及其债务扩张效应的研究仍然匮乏。文章构建数理模型论证了在兼顾绩效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综合考量下,完全对称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将促使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同时存在逐底竞争动机和逐顶竞争动机,且以逐顶竞争动机为主。通过改进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基于2005—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非对称反应模型进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空间分解,验证并量化了逐顶竞争效应。进一步匹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省内城市间经济增长目标逐顶竞争会显著推高地方融资平台的城投债融资概率和融资规模,以信托融资为主的非标债务融资虽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非标债务融资的担保圈形成概率显著提高,从而助长了区域性、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文章指出了在自上而下的纵向“层层加码”以外,同级政府之间横向逐顶竞争也是造成经济增长目标居高不下的根源,进而通过基建压力向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这一结论为未来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进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