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2)
- 2023(3226)
- 2022(2513)
- 2021(2429)
- 2020(1741)
- 2019(4325)
- 2018(4332)
- 2017(8236)
- 2016(4462)
- 2015(4978)
- 2014(5052)
- 2013(4801)
- 2012(4625)
- 2011(3946)
- 2010(4240)
- 2009(3903)
- 2008(3831)
- 2007(3322)
- 2006(3007)
- 2005(2813)
- 学科
- 济(21769)
- 经济(21743)
- 管理(10323)
- 方法(9809)
- 业(9668)
- 数学(7998)
- 数学方法(7927)
- 企(7610)
- 企业(7610)
- 理论(6172)
- 中国(5688)
- 农(5061)
- 学(5045)
- 地方(4978)
- 财(4813)
- 业经(4285)
- 农业(3871)
- 税(3845)
- 税收(3741)
- 收(3719)
- 教育(3587)
- 教学(3560)
- 地方经济(3403)
- 融(3324)
- 金融(3324)
- 银(3085)
- 银行(3080)
- 制(3042)
- 和(3022)
- 行(2947)
- 机构
- 大学(61766)
- 学院(61241)
- 济(27696)
- 经济(27144)
- 管理(21303)
- 研究(20639)
- 理学(18129)
- 理学院(17940)
- 管理学(17636)
- 管理学院(17529)
- 中国(16186)
- 财(13993)
- 京(12981)
- 科学(11118)
- 财经(10623)
- 江(9856)
- 经济学(9831)
- 所(9709)
- 经(9662)
- 中心(9347)
- 经济学院(8875)
- 范(8740)
- 师范(8653)
- 研究所(8642)
- 北京(8284)
- 州(7968)
- 财经大学(7897)
- 院(7583)
- 农(7488)
- 技术(7110)
- 基金
- 项目(37533)
- 研究(30140)
- 科学(29325)
- 基金(26467)
- 家(22465)
- 国家(22249)
- 社会(19200)
- 科学基金(19056)
- 社会科(18121)
- 社会科学(18120)
- 教育(15534)
- 省(14631)
- 基金项目(13221)
- 编号(12606)
- 划(11859)
- 成果(11019)
- 资助(10969)
- 自然(10585)
- 自然科(10309)
- 自然科学(10307)
- 自然科学基金(10149)
- 课题(9392)
- 重点(8934)
- 部(8775)
- 国家社会(8312)
- 发(8143)
- 年(8017)
- 性(7998)
- 教育部(7992)
- 创(7902)
共检索到9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瑜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它建立在"支配"、"创新"和"关联"这三个核心概念基础之上。布代维尔把增长极的研究视阈从抽象经济空间转向地理空间关系,由此诞生了关于增长极研究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联合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佩鲁 增长极 发展 实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史东明
增长极理论与实践史东明一、增长极理论及其在国外的实践1950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曾在经济学界产生巨大反响,并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依据。增长极理论的要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仁贵 高鸿鹰
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开始扩大。为此,韩国政府尝试发展地方增长极带动首都以外区域的发展:发展工业园区并逐渐增强其辐射功能,培育东南沿海的重化工主导产业,引导人口的合理分散。韩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其对中国的区域平衡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韩国 增长极 增长中心 分散化 区域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增长极理论评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安虎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可以说是在20世纪诸经济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理论,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曾造成世人一连串的反映,不仅许多经济学家研究该理论或佩鲁的经济学思想,许多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侯家营
本文简要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这一理论的优点是可以迅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依据增长极理论制定了经济发展战略 ,以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的决策 ,实际也是增长极理论的运用。在西部开发中 ,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这一理论。
关键词:
增长极 经济发展 回波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方志
"增长极"理论主张运用政府干预的手段,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或给予优惠政策,培养地区"增长极"。由于不发达地区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本稀缺,信息不充分,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集中财力,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和产业重点发展,进而牵动整个经济发展。"九五"期间开始,国家强调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各省市区在制定地方发展战略时都十分注重运用"增长极"理论,集中有限财力,择取有限目标集中突破,形成局部优势。因此,"增长极"(Growth Pole)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贵州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文明 曹邦英
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遭遇危机之后的新选择,但自其诞生以来由于缺乏成功案例的支持而备受争议。我国区域非均质、不平衡使得增长极模式备受推崇,但在发展中同样遭遇困境。鉴于理论与现实鲜明的反差,以增长极的实现机制为切入点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指出我国三大增长极在实践中存在政府依赖刚性、自我发展能力弱、关联效应差等问题,认为完整的增长极实现机制应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扩散机制,并从这三大机制入手重构了中国增长极的实践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军 马咏梅 赵晓辉
当前我国要解决东、中、西区域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仍然要继续坚持增长极理论的非均衡发展思路。增长极既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诱导形成。一般来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具备增长极自发形成的条件,只能依靠政府有计划的诱导,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那些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若干个经济增长极,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促进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按照这个思路解决我国的区域差距问题,应该实施新的增长极战略布局,即对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等四个欠发达区域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增长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增长极、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增长极、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增长极...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中、西部增长极 战略布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顺昌 王德起
增长极理论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继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后,增长极理论被演化为两派。产业园区是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运用。产业园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出现了"产城分离"的困境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功能学派的产业增长极理论向地理学派的空间增长极理论的转向是必然趋势;在实践中,加强空间治理,以产业园区空间组织结构重组为抓手,推进产业园区城市化进程,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茜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现代系统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非均衡发展理论。创新是增长极的主要功能。我国必然要经历由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 ,必须正确选择和培育我国知识经济的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
关键词:
增长极 知识经济 产业增长极 城市增长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贵浩
河南省西峡县是我国内陆地区的深山县,既无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西峡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产业;并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禀赋企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统一,依托集聚——扩散效应,在龙头产业带动下,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西峡 经济现象 增长极 解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波 白彦壮 杜俊涛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对增长极理论模型化进行了探索,给出了运用增长极模式的一个必要条件——增长极的选择规模限度,说明了新增投资比例与采用增长极模式的预期开发效果(扩散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强度以及极化效应完成的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探讨了增长极理论在西部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增长极 增长极模式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