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1)
- 2023(5822)
- 2022(4814)
- 2021(4705)
- 2020(3751)
- 2019(8655)
- 2018(8323)
- 2017(15708)
- 2016(7949)
- 2015(8967)
- 2014(8559)
- 2013(8710)
- 2012(8290)
- 2011(7511)
- 2010(7235)
- 2009(6797)
- 2008(6404)
- 2007(5355)
- 2006(4775)
- 2005(4457)
- 学科
- 济(41249)
- 经济(41217)
- 方法(17774)
- 管理(17669)
- 业(17130)
- 数学(16625)
- 数学方法(16564)
- 中国(14543)
- 企(11281)
- 企业(11281)
- 贸(10859)
- 贸易(10852)
- 易(10696)
- 农(10315)
- 财(7896)
- 农业(7034)
- 地方(6760)
- 业经(6661)
- 制(6590)
- 学(6552)
- 银(6412)
- 银行(6407)
- 关系(6361)
- 融(6292)
- 金融(6292)
- 行(6263)
- 出(6156)
- 环境(5893)
- 发(5881)
- 口(4815)
- 机构
- 大学(115480)
- 学院(112983)
- 济(61345)
- 经济(60697)
- 研究(47109)
- 管理(40416)
- 中国(37654)
- 理学(34756)
- 理学院(34348)
- 管理学(33999)
- 管理学院(33784)
- 财(25728)
- 京(25159)
- 科学(24359)
- 所(23023)
- 经济学(21424)
- 研究所(21022)
- 财经(20882)
- 中心(19853)
- 经(19483)
- 经济学院(19437)
- 院(17045)
- 北京(16761)
- 财经大学(15791)
- 农(15679)
- 科学院(14537)
- 范(14422)
- 师范(14331)
- 江(14047)
- 研究中心(13759)
- 基金
- 项目(75216)
- 科学(60814)
- 基金(58542)
- 研究(56106)
- 家(51589)
- 国家(51274)
- 科学基金(43359)
- 社会(39638)
- 社会科(37802)
- 社会科学(37798)
- 基金项目(29755)
- 自然(25642)
- 自然科(25091)
- 自然科学(25085)
- 教育(25070)
- 自然科学基金(24708)
- 资助(24348)
- 省(24347)
- 划(21948)
- 编号(20132)
- 中国(19277)
- 部(18938)
- 国家社会(18507)
- 重点(17466)
- 发(17071)
- 教育部(16715)
- 成果(16260)
- 人文(15475)
- 创(15356)
- 社科(14847)
共检索到174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针对各种关于中国经济减速的讨论,文章指出,理论预测往往落实后于现实发展,我们不必过于在意具体的预测值,而应该关注其背后的逻辑。事实上经过分析发现,那些论证中国增长放缓的很多理由都是值得商榷的;增长的快速下滑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宿命。如果能够真正推进改革创新,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经济将会获得新一轮的改革红利、人力资本红利与全球化红利,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能,从而创造出第四个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较为强劲的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我想最近中国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第一,过去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在紧缩,这本身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下降;其次,从2008年年初,尤其是年中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也是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键词:
经济减速 负增长 高债务率 企业ROE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罗伯特·巴罗 刘天培
预测经济前景非常困难,目前看来,回顾国际经验是最好的预测手段。国际经验指出:首先,任何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率约为每年2%(人均真实GDP);其次,经济增长率总是会向这个数字靠拢;最后,每个国家的增长路径与它本身的政策和特质有关系。将这个分析框架应用于中国的经济预测中,可以发现从1960年代到80年代的某个节点之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低于预测值。当时中国年均增长率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霞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2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份海运回顾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世界海运贸易增长放缓,与此同时,全球商用货船的数量却继续增长,导致运费下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帆
增长放缓时期的改革,与高速增长时期的改革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新的政策组合高速增长的经济几乎都是不平衡的。不平衡的经济增长难以长期持续。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失衡。未来30多年将是中国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下降,而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增长放缓时期的改革,与高速增长时期的改革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新的政策组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景明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为防止经济过度衰退、确保社会稳定,我国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3年来发行了3600亿长期建设国债,1998—2000年财政赤字增长率连续突破50%,其中1999年高达89%。与此同时,尽管我国采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仍然超过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晓蕾
从总量层面、产品价格层面以及产品结构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放缓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增长放缓特征,而且增长放缓具有明显的产品价格差异性和产品结构差异性。贸易增长放缓的同时,我国对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获取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明显提升,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直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转向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优化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结构。基于以上分析,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进口增长,提升我国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国内产业价值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作诗
科斯说,中国的努力即是世界的努力。自然,中国的前景将是世界的前景。无论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还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关注中国经济。中国制造到底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还是低劳动成本的成功?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什么水平?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告别8%以上的高增长时代?本文回答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军扩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结构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贵勤 周雯瑜 冀伟
中国在全球的GDP中所占比例从1990年不到4%上升为2010年的9.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最有力的引擎之一。然而几十年的传统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但也同时打来了许多问题:地区差异拉大、收入分化、生产率降低、外贸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在全球经济受到重创、恢复缓慢的情况下,我国在面对长期结构性挑战的时刻,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再平衡将有助于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也有益于世界经济的加速恢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俊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学术界对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期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本文对这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现有研究后,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使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霞
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四大机构日前联合发布了《2011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简信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表报告认为,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慢,但显示经济强劲的因素仍然很多。报告说,对美联储下属12个联邦储备区所作的调查表明,美国经济在"9月和10月呈现温和增长,同时某些部门出现了增长减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