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9)
2023(8531)
2022(7098)
2021(7002)
2020(5927)
2019(14114)
2018(13635)
2017(26230)
2016(13983)
2015(16168)
2014(16002)
2013(16016)
2012(14686)
2011(12873)
2010(13005)
2009(12052)
2008(11963)
2007(10040)
2006(8838)
2005(7921)
作者
(37524)
(31420)
(31038)
(30058)
(19862)
(14726)
(14040)
(12293)
(11779)
(11224)
(10949)
(10316)
(10310)
(10055)
(9892)
(9623)
(9369)
(8972)
(8880)
(8644)
(7836)
(7560)
(7550)
(7107)
(7107)
(7070)
(6877)
(6643)
(6387)
(6202)
学科
(63796)
经济(63743)
管理(41965)
(38895)
方法(32342)
(30663)
企业(30663)
数学(30150)
数学方法(29776)
(29071)
中国(20344)
(16042)
(13110)
贸易(13101)
财政(12923)
(12888)
(12194)
(11986)
财务(11955)
财务管理(11910)
地方(11311)
企业财务(11269)
业经(10659)
农业(10627)
(10536)
收入(10523)
(9943)
(9597)
银行(9585)
(9229)
机构
大学(195284)
学院(194152)
(92536)
经济(91216)
管理(74099)
研究(68028)
理学(64332)
理学院(63712)
管理学(62548)
管理学院(62217)
中国(53985)
(48876)
(40947)
科学(37942)
财经(35487)
(33782)
(32640)
经济学(31040)
研究所(30330)
中心(29750)
经济学院(28156)
(27368)
北京(26528)
(26464)
财经大学(26409)
业大(24760)
(24137)
(22662)
师范(22453)
农业(21242)
基金
项目(127980)
科学(101870)
基金(96201)
研究(93578)
(83824)
国家(83252)
科学基金(71643)
社会(62619)
社会科(59654)
社会科学(59640)
基金项目(49185)
(46636)
自然(44645)
教育(43972)
自然科(43764)
自然科学(43757)
自然科学基金(42993)
资助(41555)
(39704)
编号(35714)
(30298)
成果(29372)
重点(29077)
国家社会(27711)
(27113)
(26775)
教育部(26665)
中国(26186)
课题(25219)
创新(25193)
期刊
(95078)
经济(95078)
研究(62974)
(41810)
中国(39913)
管理(28428)
学报(27282)
科学(26260)
(23995)
大学(21747)
学学(20567)
财经(18690)
教育(18663)
经济研究(18569)
技术(17271)
农业(16842)
(16668)
金融(16668)
(16172)
问题(12617)
(12462)
统计(12285)
业经(12099)
世界(11301)
(10728)
(10575)
技术经济(10532)
国际(10445)
决策(9717)
会计(9540)
共检索到29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安平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估算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使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恶化。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安平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思明  
空间交互策略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从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角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多水平模型,从纵、横向竞争两个方面分别检验了232个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策略互动特征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式分税制不存在类似联邦财政体制的纵向竞争,为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纵向财政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表面妥协和制度创新;而横向竞争关系则存在群组效应,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刻意降低税收征管效率,同一区域内的地级市政府偏好于采用土地财政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区域的地级市政府则偏好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应适当引入不同省份辖区内地级城市间的横向税收竞争,适当抑制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城市间的税收竞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雪松  
本文尝试将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架构在统一的制度分析框架之下,进行多变量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后发现:变量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调节机制。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反向自身修正机制,但修正能力较弱。农业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波动递减趋势。财政分权短期内会产生正向冲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内会缓解差距,最后进行了VAR模型的静态与动态预测,这些发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有益启示与治理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雪松  冉光和  
本文将财政分权制度、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统一的逻辑分析框架下,利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的研究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经济增长和财政分权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财政分权短期内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内会缓解城乡收入差距。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系统考察了三者间短期动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本文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衡量金融发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促进省级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无论是高收入区域还是低收入区域,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表明我国金融抑制使得省级区域依赖投资。投资增长、非农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收入区域与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继续硬化财政预算约束,发挥省级政府的援助之手,继续加快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提高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本文基于2007-2017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从线性、非线性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和财政分权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表明从总体上来说,财政分权抑制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以上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根据地区的差异和城市竞争力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就门槛回归的结果来看,随着财政分权和暂住人口数的增加,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万里  戎姝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重点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结合当前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事实,勾勒和总结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并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偏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框架;其次,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解,找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再次,以中国式财政分权有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检验政府教育支出偏向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俊  吴照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财政分权是否真正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1997-2011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因此,未来应合理分权,适度分权,并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波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与信息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为空白。对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不仅要从宏观经济层面入手,还可以从产业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将影响信息产业生产活动的财政分权分为两种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效用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偏好对信息企业发展的影响,并用中国近十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权指标的回归结果。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有助于信息化的发展;在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