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5)
- 2023(6945)
- 2022(5809)
- 2021(5099)
- 2020(3989)
- 2019(9243)
- 2018(8922)
- 2017(17226)
- 2016(9386)
- 2015(10222)
- 2014(10414)
- 2013(10396)
- 2012(10136)
- 2011(9192)
- 2010(9518)
- 2009(8722)
- 2008(8475)
- 2007(7742)
- 2006(7160)
- 2005(6776)
- 学科
- 济(49913)
- 经济(49879)
- 业(25337)
- 管理(22965)
- 地方(19433)
- 中国(18453)
- 农(16196)
- 企(15623)
- 企业(15623)
- 方法(14115)
- 农业(12447)
- 数学(12352)
- 数学方法(12279)
- 地方经济(11868)
- 业经(11265)
- 发(9929)
- 财(8628)
- 融(8590)
- 金融(8590)
- 贸(8434)
- 贸易(8423)
- 银(8344)
- 银行(8330)
- 行(8179)
- 学(8119)
- 易(8061)
- 环境(7716)
- 发展(7475)
- 展(7453)
- 制(7309)
- 机构
- 学院(134174)
- 大学(131096)
- 济(60982)
- 经济(59819)
- 研究(53162)
- 管理(47403)
- 中国(40347)
- 理学(39274)
- 理学院(38773)
- 管理学(38215)
- 管理学院(37958)
- 科学(30705)
- 京(29504)
- 所(27429)
- 财(27379)
- 研究所(24451)
- 农(23970)
- 中心(23471)
- 江(22261)
- 财经(20633)
- 范(19738)
- 师范(19546)
- 北京(19370)
- 院(19289)
- 经济学(19097)
- 经(18566)
- 农业(18299)
- 业大(18288)
- 州(18130)
- 省(17410)
- 基金
- 项目(82903)
- 科学(65321)
- 研究(63271)
- 基金(57853)
- 家(50181)
- 国家(49709)
- 科学基金(41989)
- 社会(40911)
- 社会科(38905)
- 社会科学(38901)
- 省(34012)
- 基金项目(29879)
- 教育(28526)
- 划(27858)
- 编号(25803)
- 发(25244)
- 自然(24561)
- 自然科(23960)
- 自然科学(23957)
- 资助(23768)
- 自然科学基金(23506)
- 成果(21375)
- 发展(20828)
- 展(20460)
- 课题(19357)
- 重点(19345)
- 部(17855)
- 国家社会(17067)
- 创(16985)
- 创新(15950)
共检索到226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陈诗一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增长动力转换与高质量发展"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张少辉
研究目标: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可以从区域维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研究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6年230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呈波动趋势,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技术进步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2003~2007年,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视不足。在经济调整时期的2008~2011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稳增长的代价是损失了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入2012~2016年的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部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但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创新:将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代理指标,深入分析中国高质量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可以从城市维度为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提供事实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瞿登辉
2019年全国两会会议上,国家决定高职高专院校扩招100万人,并在2019年秋季招生计划中落地。这一重大决策体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提高人力资本提出的客观而紧迫的要求。通过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完善教育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挥教育红利逐渐替代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带来的教育红利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也是推进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
新时代 教育红利 高质量发展 增长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编者按:2023年5月31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3年5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月景气收缩。进入二季度,市场转为谨慎,对“通缩”“钱去哪了”“经济复苏能否持续”的讨论明显增加。当前,中国经济总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的问题逐步凸显,表现在居民消费复苏缓慢、投资增速下滑、出口增速波动剧烈、物价表现低迷、就业数据不容乐观等几个方面,而工业企业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房地产业整体疲软、美欧银行业危机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需下滑等同样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关键词:
发展之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胜春 张天宇 高睿
依据经济增长及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基于2003—2018年民族地区相关数据,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内贸水平、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很显著。基于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并结合新发展理念,进而提出民族地区未来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大力推进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嵌入全国产业链,实现高级化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内外双循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现代化 动力 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亟需探寻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及转换。增长理论就是不断探索发展根本动力,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由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可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充当主导动力产业,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向创新演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将由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发展,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深度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为了顺利完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提出了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动力转换等建议。
关键词:
动力转换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杰 刘建党 梁植军
文章选用新的中国省域治理质量综合指数,观察加入WTO以来良好治理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治理质量与人均实际GDP增速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良好治理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或中西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速度增长效应更加明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或东部地区),良好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更加突出。良好治理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不仅影响人均实际GDP的短期增速,也影响人均实际GDP的长期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仅对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积累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长期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大力提升省域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创新型省区市建设,促进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莫龙炯 张小鹿
增长目标短期化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从五大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广义矩估计(GMM)和工具变量法(IV)识别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政府设定增长目标拉动了短期经济增长率,但总体上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驱动作用。经济增长目标和“层层加码”通过对科学技术支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绿色创新的挤出机制阻碍地方经济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财政自主权和收入分权、支出分权通过调整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公共支出结构弱化了增长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效应。本文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目标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许颖
2022年,我国人口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决策大数据实验室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等数据,采用人口队列要素预测、人口概率预测、人口教育多状态预测方法,对人口变动趋势进行多情景预测。测算结果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度出生人口会有所波动,预计“十五五”进入稳定人口负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变迁过程中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影响。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人口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石奇 梁莉 周宁
本文构建了以规模报酬、进入壁垒及技术创新机会窗口为标准的高质量产业活动识别指标。研究显示:第一,规模报酬、进入壁垒与技术创新机会窗口是能够用于识别中国高质量产业活动的重要指标;第二,相比较而言,技术创新机会窗口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驱动明显;第三,三大指标中的规模报酬、进入壁垒在中国主要增长极中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机会窗口对经济发达的增长极作用更加显著;第四,基于三大指标判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中技术制造业在"十四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成为中国主要增长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海舰 李真真
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促进企业高速度增长的关键。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经济效益(全要素生产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维度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营业增长、财务增长两个维度衡量企业高速度增长,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不仅能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企业高速度增长。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动力变革,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协同。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大规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速度增长之间并不矛盾,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的协同。上述研究结果指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协同的可能性,为此需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率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对于持续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冷成英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但其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1998—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负向的资本积累效应和正向的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是投资率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2)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本积累效应、劳动供给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的相对均势变化导致投资率随资本积累呈倒"U"型变化,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资驱动模式必将转向高质量发展;(3)从地区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2019年已越过倒"U"型的顶点,进入投资率随资本积累下降的阶段,这给部分省份期望通过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予以警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