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1)
2023(6708)
2022(5544)
2021(4835)
2020(3681)
2019(8500)
2018(8268)
2017(16038)
2016(8576)
2015(9452)
2014(9583)
2013(9667)
2012(9554)
2011(8745)
2010(9050)
2009(8246)
2008(8022)
2007(7347)
2006(6833)
2005(6533)
作者
(25339)
(21265)
(21146)
(20017)
(13506)
(10117)
(9479)
(8200)
(8162)
(7682)
(7372)
(6989)
(6988)
(6931)
(6760)
(6607)
(6236)
(6093)
(6055)
(5948)
(5543)
(5321)
(5139)
(4906)
(4851)
(4827)
(4765)
(4731)
(4383)
(4212)
学科
(48111)
经济(48072)
(21119)
管理(19662)
地方(19317)
中国(17164)
(14340)
(13415)
企业(13415)
方法(12492)
地方经济(11830)
业经(11208)
数学(10771)
数学方法(10709)
农业(10558)
(9896)
(8677)
金融(8677)
(8377)
银行(8365)
(8232)
(7906)
贸易(7896)
(7825)
环境(7637)
(7558)
(7535)
发展(7483)
(7460)
(7134)
机构
学院(124711)
大学(121487)
(57039)
经济(55935)
研究(50613)
管理(42839)
中国(38570)
理学(35154)
理学院(34671)
管理学(34201)
管理学院(33960)
科学(29123)
(27524)
(26220)
(25968)
研究所(23304)
中心(22154)
(21596)
(20911)
财经(19213)
(18963)
师范(18799)
北京(18277)
(18214)
经济学(17853)
(17313)
(17058)
(16450)
农业(16353)
业大(16249)
基金
项目(75506)
科学(59506)
研究(58778)
基金(52349)
(45178)
国家(44739)
社会(38008)
科学基金(37505)
社会科(36057)
社会科学(36054)
(31066)
基金项目(26874)
教育(25969)
(25454)
(24032)
编号(24015)
自然(21157)
资助(20990)
自然科(20615)
自然科学(20613)
自然科学基金(20230)
成果(20229)
发展(19992)
(19630)
课题(18190)
重点(17663)
(16158)
国家社会(15831)
(15744)
创新(14751)
期刊
(74145)
经济(74145)
研究(44817)
中国(32567)
(21970)
(18579)
管理(17959)
教育(17842)
学报(17015)
科学(16979)
(15685)
金融(15685)
农业(15189)
业经(13371)
大学(13199)
经济研究(12518)
学学(12260)
技术(11864)
问题(9677)
财经(9605)
(8416)
(7670)
(7192)
世界(7156)
商业(6890)
技术经济(6669)
国际(6643)
经济问题(6457)
(6297)
(6284)
共检索到213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文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把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报告145次出现"人民"二字,标注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红色基线,宣示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应有之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元竹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肩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等优秀文化传统,从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和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公平正义程度不断提高,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在发展中享受发展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社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新春  王君  
近年来,甘肃省金塔县财政局下大力气补足民生事业发展的短板,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一是教育优先促发展。依托"全面改薄"工程,投资1.34亿元,新建、维修校舍1.6万平方米,改造体育运动场面积2.5万平方米,购置教育教学设备400余件。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普惠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本科上线率达到了74.59%。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新审批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文涛   胡建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立足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存续和强化,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文涛   胡建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立足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存续和强化,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封启帆  王翔瑞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民生福祉增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农村区域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共享富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个体维度、区域维度和城乡维度上分别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引领、多线条推进的重要经验,但也存在着政策效率低、匹配性差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等不足。面向"十四五",共享富农仍然面临着贫困治理重点将发生重大转变、特殊农村区域发展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等挑战。为此,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在加快完善新时代制度化减贫体系、积极构建特殊农村区域农牧业绿色化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公平互补的城乡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继续推进共享富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经院)承办的第五届"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未来战略研究中心、韩国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河江  
学校信任主要是学生家长对学校是否可信和可信水平的状态描述,具有功能性与不确定性、理性与感性、绩效性与程序性、同质性与异质性等多元属性。整体来看,学校信任具有推进学校管理秩序建构、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改善家校交往状态、提升学校教学效率等功能。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家校冲突问题,亟须深入挖掘学校信任的教育治理功能。为增进学校信任,学校应在教学与管理中获取抽象信任与具体信任,家长应对学校建立理性信任与感性信任的双重标准,家校之间应形成稳定、持久、长效、多元的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如国  张宏娟  
本文对民生福祉的内涵及其综合性、心理适应性、动态性、层次性、文化性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民生福祉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法对该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通过路径系数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指标权重,构建了民生福祉指数(IPLW)的测算模型。最后测算了200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生福祉指数的得分及排名情况,并给出对策建议。该测算模型有效克服了以往民生福祉评价体系上存在的主观或客观单一赋权法的弊端,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标准麦加利银行是英国最主要的海外银行,1969年11月由两家历史悠久的海外银行——标准银行(建于1862年)和麦加利银行(建于1853年)合并而成。合并后的标准麦加利银行业务不断发展,到1992年底资本已达14.7亿美元,居英国银行界第9位,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第177位;资产总值为413.16亿美元,居英国第8位,世界第136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善光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认识中,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近期新华社一篇有关美国职教现状的报道,却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思想的反思。职业教育契合社会需求,可以多样发展。在美国不仅有许多在社区开设的私立职业学校,还有专门为那些被普通高中开除的问题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特许学校。从民生的视角发展职教,这就是美国职教。以纽约市哈勒姆区一所针对问题学生开设的特许学校为例,学校以"给孩子们第二次机会"为办学宗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拿到高中文凭,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学会一两种基本工作技能,学会与人相处,最终学校约有60%的毕业生进入大学,10%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进  吕思诺  
本届女经济学者国际研讨会在中国政府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背景下召开。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为中国女经济学者联谊网络,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于2018年5月20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隆重召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旅游业是一项公认的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也是一种人们参与度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现代人文活动。它以探求新知和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为驱动,使游客从领略自然风光、观瞻历史胜迹、体验文化魅力等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身心和感知世界的美好经历,并享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作为一种显性的精神消费,旅游业的幸福效应已成为社会共识。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旅游业已被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结合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的决定,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增进全民福祉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旨,而增进全民福祉必须"预热"区域发展。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发展存在程度差别,其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1978年前的近30年间,中国各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是区域发展与布局的唯一决策主体。而资源与要素的空间配置,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其着眼点在于提高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后,区域非均衡增长发展战略、区域结合发展战略和区域中性发展战略等区域发展理论相继诞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