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2)
- 2023(11309)
- 2022(9403)
- 2021(8424)
- 2020(6850)
- 2019(15724)
- 2018(15211)
- 2017(28837)
- 2016(15977)
- 2015(17232)
- 2014(17119)
- 2013(16792)
- 2012(15794)
- 2011(14521)
- 2010(14519)
- 2009(13287)
- 2008(12763)
- 2007(11182)
- 2006(10004)
- 2005(9002)
- 学科
- 济(76242)
- 经济(76184)
- 业(40363)
- 管理(38963)
- 方法(32506)
- 数学(29733)
- 数学方法(29355)
- 企(29241)
- 企业(29241)
- 中国(21797)
- 地方(20377)
- 农(20321)
- 学(16046)
- 业经(15696)
- 农业(14615)
- 贸(14354)
- 贸易(14345)
- 财(13890)
- 易(13882)
- 环境(12250)
- 地方经济(11988)
- 融(11394)
- 金融(11393)
- 银(11383)
- 银行(11308)
- 行(10901)
- 发(10797)
- 制(10582)
- 技术(9869)
- 和(9363)
- 机构
- 学院(227986)
- 大学(225569)
- 济(96378)
- 经济(94719)
- 研究(86150)
- 管理(83076)
- 理学(72263)
- 理学院(71334)
- 管理学(69602)
- 管理学院(69222)
- 中国(63260)
- 科学(57209)
- 农(50895)
- 京(49053)
- 所(46161)
- 研究所(42593)
- 业大(41605)
- 农业(40268)
- 财(40045)
- 中心(37730)
- 江(33646)
- 财经(32043)
- 院(31129)
- 北京(31103)
- 经济学(29870)
- 经(29224)
- 范(29150)
- 师范(28727)
- 省(27983)
- 科学院(27762)
- 基金
- 项目(160012)
- 科学(124860)
- 基金(116249)
- 研究(106273)
- 家(106069)
- 国家(105245)
- 科学基金(88032)
- 社会(68618)
- 社会科(65169)
- 社会科学(65156)
- 省(63823)
- 基金项目(61151)
- 自然(59947)
- 自然科(58585)
- 自然科学(58567)
- 自然科学基金(57503)
- 划(54386)
- 资助(48129)
- 教育(47996)
- 编号(39717)
- 发(38761)
- 重点(37394)
- 部(33642)
- 创(33028)
- 计划(32845)
- 科研(31371)
- 创新(31012)
- 发展(30411)
- 成果(30053)
- 展(30022)
- 期刊
- 济(103687)
- 经济(103687)
- 研究(64343)
- 学报(46408)
- 农(46402)
- 中国(44611)
- 科学(40328)
- 大学(33811)
- 学学(32549)
- 农业(31738)
- 管理(30092)
- 财(28228)
- 融(20867)
- 金融(20867)
- 教育(19707)
- 经济研究(18606)
- 技术(18455)
- 业经(18183)
- 业(17232)
- 财经(15363)
- 问题(13950)
- 业大(13285)
- 经(13249)
- 统计(13206)
- 策(12189)
- 版(12096)
- 科技(12071)
- 资源(12068)
- 技术经济(11813)
- 商业(11369)
共检索到336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成蹊 王焕炯 葛全胜
厘清驱动植物物候变化的气候因子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欧洲与北美地区木本植物的控制实验表明春季物候变化主要受冷激、驱动温度和光周期影响,但这3个气候因子是否对东亚地区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存在相似的作用仍需验证。论文选取了5种典型木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玉兰Yulania denudata与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利用生长箱对冬季休眠枝条的展叶过程开展了控制实验。实验设置了3种驱动温度(12℃、15℃、18℃)、3种冷激(3 d、38 d、59 d)以及2种光周期(10 h、14 h)处理,并利用分层贝叶斯模型建立了展叶始期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温度每升高1℃导致展叶始期提前2.6~9.0 d,但展叶始期的温度敏感度随温度和冷激天数的增加而减弱。冷激也是影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重要因子。与冷激处理3 d相比,冷激处理59 d使展叶始期提前20.3~66.6 d,但随冷激天数增加,展叶始期对冷激响应的敏感度减弱。光周期延长对展叶始期具有提前效应,但总体小于驱动温度与冷激的影响。光周期由10 h延长至14 h后,展叶始期提前0.3~12.9 d,且在低冷激处理时光周期的效应更明显。这些结果为理解近几十年来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笑影 周玉科 李荣平 贾庆宇 蔡福 温日红 谢艳兵 赵先丽 邹旭东 汪宏宇
气候变化速率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呈现出非均匀增温的特点。特别是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夜间的升温速度超过白天,而冬季的升温速度超过夏季。准确评估非均匀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一项重大挑战。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分析了冬季非均匀增温、积雪变化以及光周期对春季植被物候特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种影响存在的物种特异性、地理位置异质性以及季节补偿效应。研究认为,当前对非均匀增温影响的研究在观测实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光照、温度和水分耦合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尚不充分,且模型模拟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未来研究应重视开发新型观测和实验方法,例如精心设计控制实验,以深入探究温带地区光照、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物候的潜在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加强对非均匀增温影响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并将这些影响因素纳入模型模拟中,从而提升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如何塑造植被动态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
非均匀增温 积雪 光周期 冬季 植被物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真叶内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诱导前期叶片内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保持较低水平;脱落酸(ABA)则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短日下生长的真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开后降,含量一直较CL下的高;短日诱导下的真叶内同化物含量(可溶糖、蔗糖及淀粉)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叶片内的某些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可能协同ZEN发生了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真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植物(88.3%)的始花期在研究时段内呈提前趋势,其中显著提前的占物种总数的21.7%(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文婕 葛全胜 戴君虎 王焕炯
植物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反映了植物是怎样及在何种程度上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不同物种物候期的温度敏感度有利于鉴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现有关于始花期的温度敏感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在亚热带地区研究仍较少。本文以位于亚热带的贵阳为研究区,利用1980-2014年60种典型木本植物的始花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始花期变化趋势及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评估了样本量大小对敏感度估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贵阳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其中春、秋季的增温比夏、冬季显著。(2)绝大多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沙爱华 王英 刘志文 蔡铭 袁平该 陈宪成
植物开花时间受到日照长短季节性变化的调节,拟南芥和水稻中与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使人们得以认识植物开花光周期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感知日照长短的变化主要由CONSTANS(CO)基因的表达所控制。CO能够将光信号与生物钟信号整合,调节开花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并最终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本文对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泽兴 戴君虎
植物遭受冻害将导致细胞脱水、光合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过去40年,气候增暖一方面降低了霜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另一方面使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延长了植物叶和花暴露在严酷低温环境的时间。准确评估植物冻害变化需综合考虑气候增暖的双重效应。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对植物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冻害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记录,计算了过去40年4种常见木本植物(榆树、刺槐、垂柳、白蜡)叶的春季冻害程度,揭示了冻害变化的时空格局,同时探究了春季最大冻害发生时间的变化及其与物候的关系。研究发现:(1)各物种展叶始期主要呈提前趋势,约60%的区域提前趋势显著(P<0.05),而白蜡的冻害程度变化整体不明显。就不同气候分区而言,榆树和垂柳在温带地区冻害增加的比例最大,刺槐在高原气候区冻害增加的比例近10%,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区的冻害增加的比例均在3%~6%之间,白蜡仅在暖温带地区的冻害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植物冻害风险、制定具有区域差异的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候 展叶 抗冻性 冻害 木本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顶芽内的玉米赤霉烯四(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在SD诱导的第2天,预芽中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1.9信于CL下的CTK含量;游离氨基酸也一直维持较高含量水平;同化物中,除SD诱导的第2天可溶精含量较高和诱导结束时的蔗糖含量较CL下的高外,其余的测定中CL下的可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CL下均比SD下的高。可见,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顶芽内发生了一系列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顶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裴洋 同小娟 李俊 张静茹 刘沛荣 解晗
【目的】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结果】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泰安的紫薇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显著,以每10年-4.96 d的速度提前,北京的银杏叶芽开放期提前趋势最不显著,以每10年-0.72 d速度提前。秋季叶变色期表现为推迟,秦皇岛紫薇叶变色期以每10年1.05 d速度推迟,北京地区植物叶变色期以每10年0.12~0.49 d的速度推迟。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且乔木模拟效果略优于灌木。该模型对加拿大杨展叶始期模拟最为准确,决定系数(R~2)为0.958,均方根误差(RMSE)为3.5 d;灌木中对紫丁香开花始期模拟效果最优,其R~2为0.942,RMSE为3.6 d。与春季物候期模拟相比,秋季叶变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R~2仅为0.030~0.574。【结论】在过去的50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多数站点春季物候期表现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则表现为推迟,在物种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存在差异。SW模型适用于不同生活型物种的物候期模拟且模拟效果差异不显著;该模型对不同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不同,其中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最为准确,其次是叶芽开放期,叶变色期模拟准确度则最低。这表明仅考虑温度因子的SW模型不能真实模拟秋季物候期,应耦合光周期和降水等因子改进模型,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平
休眠及其解除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但又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日长是启动植物休眠或生长的关键因子,而温度则是影响休眠解除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本文首先对休眠的定义及其术遗体系进行了回顾,然后详细评论了木本植物的基点温度(阈值温度)、芽休眠解除与温度的关系,最后讨论了“休眠解除-温度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木本植物,芽休眠解除,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明 降彦苗 李海权 耿玲玲 刘建烨 乔志红 刘国庆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关键词:
糜子 光周期 形态 幼穗发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侧柏、雪松等 10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 2 0 0 2年 3月下旬到 5月中旬 ,选择天气晴朗之日 ,测定 1年生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 .测定结果表明 ,水势日变化呈单峰型趋势 ,即清晨和晚上的水势高 ,中午水势低 ,各月份水势变化趋势一致 ,水势季节变化趋势是 3月的水势值低于 4、5月水势值 .春季水势日变化与比导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即早晚高、上下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又不完全同步 .针叶树种比导率季节变化不明显 ,阔叶乔灌木、藤本的比导率季节变化比针叶树明显 ,且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5月份比导率略...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银
在16L∶8D和自然光照(Amb)两种光周期条件下养殖黄金鲈鱼,观察其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情况。养殖试验结果发现经过5个月的饲养,黄金鲈鱼在16L∶8D的光周期下鱼体总重量的净增量是自然光周期下的2.90倍,饵料系数比自然光照条件下低54.8%。结果表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黄金鲈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家驹 程放 卢鸿俊
在研究应用WIP-89微机检索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在检索完毕后,显示最终树种结果时,除了给予拉丁学名和木材解剖分子长度和宽度的数据外,如不说明该树种隶属于何科,则显得表示不全面,如把科名全文列出,又显示冗长。于是采用以3个拉丁文缩写形式表示,如PIN华山松(Pinus armandi)管胞长度4043(3035—5190)μm。BUR橄榄(Canarium album)导管弦径135μm,导管长度487(330-640)μm,纤维长度909(700-1260)μm。穿孔卡片检索木材时Brazier及Franklin(1961)用3个字母表示科名。微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科名 科名缩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