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
- 2023(1571)
- 2022(1279)
- 2021(1159)
- 2020(935)
- 2019(2162)
- 2018(2139)
- 2017(4523)
- 2016(2236)
- 2015(2503)
- 2014(2598)
- 2013(2623)
- 2012(2703)
- 2011(2498)
- 2010(2556)
- 2009(2381)
- 2008(2370)
- 2007(2284)
- 2006(2167)
- 2005(1518)
- 学科
- 济(16434)
- 经济(16395)
- 农(8150)
- 业(7464)
- 地方(6072)
- 方法(5827)
- 农业(5433)
- 数学(5390)
- 数学方法(5386)
- 中国(4612)
- 管理(4058)
- 地方经济(4011)
- 业经(3069)
- 服务(2680)
- 发(2427)
- 学(2280)
- 服务业(2187)
- 收入(2078)
- 制(2038)
- 发展(2029)
- 展(2028)
- 及其(2010)
- 村(2008)
- 农村(2007)
- 融(2002)
- 金融(2002)
- 企(1979)
- 企业(1979)
- 财(1961)
- 策(1933)
- 机构
- 学院(33037)
- 大学(32355)
- 济(18360)
- 经济(18059)
- 管理(12437)
- 研究(12320)
- 理学(10579)
- 理学院(10488)
- 管理学(10357)
- 管理学院(10296)
- 中国(9506)
- 财(7563)
- 农(6971)
- 京(6562)
- 科学(6328)
- 经济学(6209)
- 所(5824)
- 财经(5723)
- 中心(5701)
- 经济学院(5592)
- 江(5248)
- 研究所(5152)
- 经(5128)
- 农业(5061)
- 业大(4735)
- 社会(4325)
- 院(4236)
- 发(4171)
- 北京(4169)
- 范(4123)
共检索到54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清洁 徐传明
三农问题在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联动作用,增强农业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社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能力还存在较为薄弱的环节:服务主体薄弱、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联结紧密度不高等已经成为营销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培育服务主体,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健全服务体系、充实服务内容,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持稳定增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服务 农业经济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倪生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高校作为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社会子系统之一,发挥着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师范大学作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母机",担负着优质人力资源保障的支撑性功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靳光华 王永春 孙文生
本文对网络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加强网络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伟 高中理 周密
研究目标:探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三大能力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方法:从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支撑制度能力的视角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0~2017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7年全国农业经济数据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三大能力间的耦合程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初始发展程度较低,但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排除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增长后的回归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主要是技术能力,而且只有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林牧渔总产值提高。研究创新:从能力成长的视角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价值:为"十四五"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转变提供经验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军林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动以普惠金融为主旨的数字金融,农民群众对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产品服务的可及性也逐步增强。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视角下农业经济的金融困境较为显著,如国有银行的数字金融功能发挥不力,互联网金融尚未普及。因此,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增强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的出路,要发挥国有银行的数字金融服务优势,互联网金融精准服务农业经济;循序渐进构建农业数字金融监管制度,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服务领域的诸多优势,与互联网金融共同为农业经济提供精准的数字金融服务。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商业银行 数字金融服务可及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瑞珍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经济改革是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目标的。自农业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在逐步实现这个转变。这样,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经济科学已经不能反映自己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生气蓬勃地在各自业务领域落实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任务,如何改造旧的农业经济学就成了全国从事农业经济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琳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考虑以往的自然因素和供给需求情况,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农业物流能力的问题。如果把农业经济的发展比作鱼,那么农业物流能力就是水,鱼水一家亲,农业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必然性的联系,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物流能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君楠 郑少锋
农业基础设施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内在关系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但大多是局限于农业基础设施及机构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关于两者之间内在的变化机理关系研究不是很多。采用1980-2009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更为合理的处理,运用协整理论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GDP之间的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GDP短期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但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协整关系 农业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隋艳颖 夏晓平
本文采用1985—2008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验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我国总体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差异,并运用金融扭曲度指标测算农业受到金融排斥的程度。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其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受到明显排斥。本文认为,应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农村业务分层,建立成本收益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浙江省农业厅调研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侠
农村经纪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沟通农村产供销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服务形式,在市场发育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对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服务形式的存在,有利于密切产销联系,不断增加农产品交易量,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它的存在也有利于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鞠维强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作出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教育先行先试,通过组织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跃
现代金融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的核心制度。从金融工作的本质来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健康运行的金融体系,能够把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有效管理好资源在跨时空配置交易中的潜在风险,保障经济金融安全,以达成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目标。金融工作必须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源祁 刘辉
数字经济时代,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文章在阐述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选取2014—2020年中国1651个县域数据,运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改善均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两个渠道,间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更能促进山区县、高城镇化水平县和低金融发展水平县的农业经济增长。为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发展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要素投入 县域 中介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翠霞
加拿大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有3个特点,一是生产模式多样。二是组织化程度很高,涉农服务比较发达。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服务理念非常突出。本文以在萨斯喀彻温大学学习期间的见闻为主体,就上述3个特点进行了记述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