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7)
2023(8067)
2022(6966)
2021(6338)
2020(5448)
2019(12205)
2018(12010)
2017(23656)
2016(12811)
2015(14274)
2014(14387)
2013(14316)
2012(13321)
2011(11599)
2010(12168)
2009(11172)
2008(11333)
2007(10505)
2006(9182)
2005(8394)
作者
(36486)
(30320)
(30019)
(28931)
(19532)
(14566)
(13771)
(11643)
(11417)
(11296)
(10403)
(10047)
(9881)
(9764)
(9755)
(9376)
(9031)
(8963)
(8913)
(8504)
(7760)
(7505)
(7387)
(6956)
(6847)
(6827)
(6815)
(6810)
(6212)
(6026)
学科
(58198)
经济(58145)
(46366)
管理(44125)
(40196)
企业(40196)
方法(23729)
数学(20246)
数学方法(19990)
(16218)
(14640)
中国(14303)
业经(14101)
地方(13997)
(12251)
(11181)
财务(11138)
财务管理(11115)
企业财务(10529)
产业(10366)
技术(10187)
(10181)
(10045)
银行(10032)
农业(9649)
(9488)
(9407)
贸易(9397)
(9142)
地方经济(8810)
机构
学院(181959)
大学(179035)
(78226)
经济(76632)
管理(71171)
理学(60789)
研究(60267)
理学院(60183)
管理学(59229)
管理学院(58887)
中国(46612)
(37563)
(37433)
科学(34900)
(29923)
(29425)
财经(29276)
中心(28106)
(27987)
研究所(26820)
(26312)
业大(24475)
经济学(23797)
(23407)
北京(23377)
(22102)
师范(21843)
农业(21791)
(21756)
财经大学(21520)
基金
项目(117362)
科学(93621)
研究(85802)
基金(85725)
(74339)
国家(73742)
科学基金(63925)
社会(55740)
社会科(53199)
社会科学(53190)
(46969)
基金项目(44355)
自然(41077)
自然科(40208)
自然科学(40200)
教育(39690)
自然科学基金(39550)
(38642)
资助(35872)
编号(33445)
成果(27530)
重点(26692)
(26279)
(26064)
(25293)
课题(24281)
创新(23581)
(23284)
国家社会(23120)
教育部(22681)
期刊
(88456)
经济(88456)
研究(55248)
中国(37282)
(31593)
管理(29955)
学报(25983)
(25469)
科学(25040)
大学(20084)
教育(19391)
(19162)
金融(19162)
学学(18897)
技术(17251)
农业(16878)
业经(15218)
财经(15000)
经济研究(14899)
(13110)
问题(11754)
技术经济(9767)
(9447)
商业(9409)
(9388)
统计(8770)
现代(8554)
财会(8527)
(8471)
(8198)
共检索到280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江  
从产业链供应链视角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基本健全,但存在部分领域若干环节缺失或薄弱的情况,也有若干细分领域在部分环节形成了一定长板优势。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卡点”因素复杂,包括基础研究能力和存量积累不足,引领全球科技进步方向和趋势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后发国家改变已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具有较大难度。现阶段,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应摸清“卡点”,想方设法补齐短板和缺项,最大限度筑造产业链局部优势,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祖跃  彭骥鸣  胡学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深刻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引导效应。本文分析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制度因素,并提出完善税收激励制度的一系列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媛媛  乔庆敏  
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未来的产业升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国际化合作,实现产业转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是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路径进行了分类探讨,从国家策略和企业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黎继子   熊莹   朱梦萍   梅艳兰  
在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海外市场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价值链低端环节和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性,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从供应链视角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游本土制造商选择何种赶超策略,以及下游海外销售商进入时机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研发成本、技术研发风险和率先进入风险成本,对演化博弈系统趋向“市场导向,跟随进入”策略;而跟随进入成本和技术创新补贴促成博弈系统趋向于“技术导向,率先进入”策略。其中创新补贴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向“技术导向,率先进入”策略方向快速演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慧  
一、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它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战略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彪  
如何避免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低端"加工制造业"?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和生态链这五个方面,寻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和措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步切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高端环节,利用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促使企业从加入GVC逐步走向主导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产业链,成为金融危机后时期我国新一轮国家竞争战略的逻辑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楠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国际竞争中依然面临大而不强以及技术掣肘等问题。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筛选产业链自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三个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产业链自主力和产业链竞争力较强,但产业链控制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和整合机制,将新质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产生质的跃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东  杨晓霞  
产业链自主可控是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键,也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本文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间品进口数据构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衡量指标,基于1997—2018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影响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效应在2016—2018年间以及盈利能力较强、国外供给依赖度较高的产业链中更加明显,但是这一提升效应并不存在要素密集度的差异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还能够通过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以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莉  薛菁  
选取2010—2019年254家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作样本,研究现行主要税收政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8个重点领域发展的情况,结果表明税收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低税率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项政策作用最显著;税收政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存在产业异质性,最显著的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对此,提出构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差异化的税收政策体系,为提高税收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和适度性提供理论参考,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产业协同是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机制体制分割、资源要素流通不畅、非科学竞争、产业依托载体分布失衡和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失衡的重要根源。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江  白京羽  
过去10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优,有力地支撑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迈向新台阶。未来5年,应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集中资源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空间,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继续做好有利于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软环境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祺  姜江  
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行业划分、统计体系和指标选取方面,尚无统一的框架指导,以致地区内数据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决策部门和企业掌握产业发展全局,对后续相关扶持措施的出台和未来发展重点的部署带来较大困难。为此,迫切需要在明确产业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洪  
当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作支撑。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思考依靠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晓军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开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而提出在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导下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