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5)
- 2023(7487)
- 2022(5967)
- 2021(5250)
- 2020(4550)
- 2019(9992)
- 2018(9860)
- 2017(19533)
- 2016(10222)
- 2015(11311)
- 2014(11294)
- 2013(11366)
- 2012(10376)
- 2011(8688)
- 2010(8991)
- 2009(8646)
- 2008(8905)
- 2007(8216)
- 2006(7345)
- 2005(6992)
- 学科
- 业(72718)
- 企(69133)
- 企业(69133)
- 济(57189)
- 经济(57129)
- 管理(51689)
- 方法(25177)
- 业经(25015)
- 财(20772)
- 农(19515)
- 技术(19256)
- 数学(17799)
- 数学方法(17747)
- 务(17379)
- 财务(17370)
- 财务管理(17364)
- 企业财务(16435)
- 农业(15404)
- 策(12208)
- 划(12016)
- 技术管理(12004)
- 企业经济(11818)
- 经营(10785)
- 和(10767)
- 中国(10613)
- 理论(10340)
- 制(10330)
- 体(9293)
- 地方(8638)
- 决策(8513)
- 机构
- 学院(158056)
- 大学(149499)
- 济(75937)
- 经济(74891)
- 管理(69102)
- 理学(59106)
- 理学院(58693)
- 管理学(58257)
- 管理学院(57963)
- 研究(45981)
- 中国(38188)
- 财(33931)
- 京(30474)
- 财经(26947)
- 农(25598)
- 江(25287)
- 科学(24888)
- 经(24450)
- 经济学(22757)
- 所(22659)
- 业大(21314)
- 商学(21120)
- 商学院(20958)
- 中心(20951)
- 经济学院(20837)
- 农业(20055)
- 研究所(19956)
- 经济管理(19834)
- 财经大学(19525)
- 州(19271)
- 基金
- 项目(98522)
- 科学(80444)
- 研究(74797)
- 基金(73307)
- 家(62026)
- 国家(61421)
- 科学基金(55611)
- 社会(50847)
- 社会科(48524)
- 社会科学(48514)
- 省(40304)
- 基金项目(38870)
- 自然(34458)
- 自然科(33750)
- 自然科学(33745)
- 自然科学基金(33239)
- 教育(32681)
- 划(31087)
- 业(29542)
- 资助(28961)
- 编号(28941)
- 创(25208)
- 创新(22565)
- 发(22356)
- 部(22067)
- 国家社会(21642)
- 重点(21626)
- 制(21062)
- 成果(20941)
- 人文(19898)
共检索到23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介康 ,袁普泉 ,恽竞 ,沈祖方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促进科研单位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工厂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活力。“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通过工厂企业才能实现。工厂企业对科学技术需求的程度决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工厂企业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追求技术进步应成为企业负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工厂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欲望是否强烈和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生产的能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章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市场适应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大家都管都不负责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优秀经营者的产生缺乏机制性保障,经营责任不落实的状况较为普遍;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引导、服务较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的历史包袱过重。从治本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提高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关键是改制转机,并围绕企业内部、政府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八条对策措施:(1)将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职能分开,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2)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者、经营者的分层委托选拔机制,把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3)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实现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4...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鸿璋
盘活土地资产增强企业活力邓鸿璋今年是我国构建国有现代企业制度框架的第一年。湖南省政府于今年3月15日印发了《湖南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确定了“湖南省涟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因此,围绕企业转制这个中心,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一)国营企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已有两年了。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为了能全力抓住中央指出的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使企业变成具有凝聚力、幅射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实体;为了能胜利实现“七五”计划提出的基本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必要对第二步利改税以来的实践作一些研究,探讨如何把第二步利改税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的调节作用,增强企业的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俊
本文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泉州引进外资对泉州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外资进入提高了泉州工业企业技术,但提升的幅度不大。
关键词:
外资 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元刚 范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基于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型,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区域层面工业技术进步特征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30多年来,除西部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工业技术进步均为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强,各区域劳动增强属性普遍强于资本增强属性,呈现相对劳动增强型特征,大体符合新古典理论关于稳态增长下技术进步主要为劳动增强型的论述。尽管对稳态增长的判断尚未有足够证据,但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工业的技术特征可视为中国特色经济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故针对性地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和速度、控制过度资本深化、加强技术改造应成为主要的对策方向。
关键词:
区域 工业 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 比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润兴 陈学忠 潘杰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飞
要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我国各个地区的角度出发,来估测在地区层面上,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净影响。本文认为,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永清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改革的方法,无非是从企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即从企业内部改革挖潜,加强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努力改善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完善其外部约束机制。本文试就完善企业外部约束方面作一些探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伟奇
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朱伟奇《建议》中的一个要点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对于如何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华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一呼唤已久的命题,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力度的加大,已十分严峻而又紧迫的摆在各级领导面前。尤其在91年10月份被列为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专门研究、探索,这是改革以来不曾有过的。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摆到突出的位置上集中精力抓下去。”同时强调指出:“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这足以说明当前增强企业活力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它是涉及经济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宏浩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企业管理新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使每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自觉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从而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外引力和持久力。企业文化虽为“软件”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以种种形式反映出来,可闻可见,可感可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