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8)
2023(6307)
2022(4960)
2021(4368)
2020(3805)
2019(8447)
2018(8314)
2017(16870)
2016(8857)
2015(9686)
2014(9524)
2013(9666)
2012(8733)
2011(7258)
2010(7546)
2009(7398)
2008(7628)
2007(7002)
2006(6222)
2005(5912)
作者
(24191)
(20436)
(20169)
(18962)
(13154)
(9522)
(9044)
(7840)
(7570)
(7354)
(6906)
(6865)
(6728)
(6427)
(6374)
(6069)
(6046)
(5894)
(5714)
(5688)
(5036)
(4926)
(4915)
(4693)
(4649)
(4519)
(4510)
(4399)
(4037)
(3912)
学科
(68061)
(65259)
企业(65259)
(50487)
经济(50430)
管理(46649)
业经(23692)
方法(21998)
(20275)
(18340)
(17152)
财务(17150)
财务管理(17144)
企业财务(16224)
数学(14950)
数学方法(14920)
农业(14627)
技术(14142)
(11776)
企业经济(11713)
(11008)
经营(10581)
(9955)
技术管理(9789)
(9753)
理论(9205)
中国(8837)
(8819)
决策(8381)
体制(8111)
机构
学院(134676)
大学(126236)
(65168)
经济(64351)
管理(60041)
理学(51441)
理学院(51106)
管理学(50771)
管理学院(50531)
研究(36544)
中国(31959)
(30833)
(25117)
财经(24329)
(22026)
(21829)
(21359)
经济学(19587)
商学(18993)
商学院(18845)
科学(18813)
经济学院(17932)
财经大学(17599)
(17543)
业大(17346)
经济管理(17276)
农业(17085)
中心(16803)
(16394)
北京(15289)
基金
项目(82090)
科学(67572)
研究(62701)
基金(61856)
(51564)
国家(51024)
科学基金(46999)
社会(43284)
社会科(41249)
社会科学(41240)
(33629)
基金项目(32910)
自然(29110)
自然科(28515)
自然科学(28510)
自然科学基金(28116)
教育(27160)
(26920)
(25466)
资助(24489)
编号(24350)
(21230)
创新(18735)
(18428)
(18344)
国家社会(18237)
(18216)
重点(17690)
成果(17626)
人文(17019)
期刊
(77103)
经济(77103)
研究(39029)
(29057)
管理(28609)
中国(22616)
(21469)
科学(15446)
业经(15319)
农业(15048)
技术(14453)
财经(12937)
学报(12813)
经济研究(12189)
(12049)
金融(12049)
(11312)
大学(10990)
学学(10910)
技术经济(10667)
(10599)
问题(9947)
财会(9863)
现代(8411)
商业(8244)
世界(8232)
经济管理(7703)
会计(7623)
(7431)
(6670)
共检索到202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业强  
一、企业活力的现状。科学地评价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现状,是当今研究企业活力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估量企业活力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研究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对策。 (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雏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火库  
搞好大中型企业活力与效益,是振兴中华经济的大课题。要使大中型企业充满着活力和较佳的效益,必须深化改革。为此,本文就大中型企业改革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大中型企业的现状 1991年,全国共有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10707个,其数量虽然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但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上纳利税占66.3%。统计表明,1990年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一九九一年是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积极贯彻“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取得初步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内审机构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在搞好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以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为中心,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审计质量不断提高,为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煜涛  
作者认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改革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两难选择的改革课题,要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就必须突破诸如国家财政吃紧和藏富于企业、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两难选择。作者在分析了这些两难改革课题后,提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搞活和走出两难困境的改革设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路宝锐  张希儒  高景良  
(一)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表现是: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亏损增加;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固定资产老化现象严重;企业资金占用增加,负担加重;企业留利降低,发展后劲不足,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差.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宏观调控政策失当、外部环境不利等因素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久达  祝恒健  
如何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不断增强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由国家体改委与经济日报评论部和理论部、《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央电台理论部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联合举办了《“宝钢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征文》和研讨会。本文将其观点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观点、并对目前企业活力现状进行分析,以形成比较系统的看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企业活力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有其自身的构成体系和发展规律,应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让企业自我生存、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不能总是试图用行政手段把企业“搞活”;要在分析制约企业活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活力分析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建山  
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思路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部机制,而内部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一种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调动积极性的竞争体制。笔者认为,推行企业内部承包,则是一条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内部承包,就是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厂长经营承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由企业下属单位及全体职工承担,把职工所得的经济报酬与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全员的责任感,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慕青   王润俊  
企业经营机制是否完善,是能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是企业活力的基础,是激发企业内动力、端正和优化企业行为、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指构成企业行为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体系.它是企业机体得以运行、发挥各种功能、产生行为的客观基础和力量源泉.企业经营机制包括诸多内容,但主要由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积累机制所构成.本文将着重分析上述三种机制的作用以及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对于我们来说,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起步的。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提出,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问题,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时隔六年之后,现在重新强调增强企业活力,并把其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无非表明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对于这样一个老问题,我们的理论思考,政策选择以及方案设计则不能沿袭80年代的老思路,而要从90年代改革与发展的深宏背景出发,赋予其新的含义和特殊内容,站在90年代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基点上开拓增强国营企业活力的新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清  
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赵紫阳同志在1987年12月18日接见中央党校第二期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班学员时指出:“搞活企业是进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战  
1、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花二至三年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现已历时三年。当时提出的治理整顿六大目标,属于总量性的浅层次问题,已经取得成效,但属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困扰着国民经济运行。例如:农业丰收而农民收入下降、工业增长回升而企业亏损增加、出口增长而出口成本增加、物价趋稳而财政补贴急剧上升。特别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袁振宇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而且对财政自身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与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有关的几个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孔宝康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关作为国家宏观监控的监督管理部门,与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对外经贸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各方面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海关工作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春玉  于焱  
上个世纪末,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活力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热点与焦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国家也相应采取有效措施,经过三年整顿,扭亏增盈,脱贫已见成效。但仍有一些企业举步维艰,以不断裁员,下岗,买断为手段,象一支破旧不堪的船在波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卫星  汪建敏  
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翻开报刊杂志,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报道最多的莫过于国营大中型企业;查阅“红头”文件,提得最多的内容之一是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究其原因,大中型企业以自己的贡献和实力作出了回答:目前,全国共有大中型企业12000户,1990年,大中型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10203亿元,净产值2962亿元,利税总额达1340亿元,分别占全国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净产值和上交利税的52.8%、56.3%、68.8%,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关系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