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
- 2023(1284)
- 2022(1036)
- 2021(846)
- 2020(575)
- 2019(1471)
- 2018(1377)
- 2017(2686)
- 2016(1445)
- 2015(1574)
- 2014(1600)
- 2013(1643)
- 2012(1509)
- 2011(1400)
- 2010(1494)
- 2009(1344)
- 2008(1289)
- 2007(1032)
- 2006(993)
- 2005(801)
- 学科
- 济(9465)
- 经济(9455)
- 中国(6056)
- 城市(5609)
- 地方(4355)
- 城市经济(3986)
- 管理(3431)
- 方城(2355)
- 方法(2257)
- 环境(2148)
- 数学(2143)
- 数学方法(2138)
- 发(1909)
- 地方经济(1451)
- 业(1275)
- 学(1235)
- 土地(1063)
- 资源(1032)
- 发展(1023)
- 展(1022)
- 利用(1002)
- 产业(989)
- 理论(988)
- 经济管理(979)
- 划(961)
- 开发(951)
- 业经(930)
- 规划(905)
- 事业(898)
- 经济理论(895)
- 机构
- 大学(22620)
- 学院(22219)
- 济(9397)
- 研究(9036)
- 经济(8975)
- 管理(8338)
- 理学(7129)
- 理学院(6967)
- 管理学(6871)
- 管理学院(6818)
- 科学(5750)
- 中国(5686)
- 京(5592)
- 城市(4254)
- 所(3961)
- 范(3940)
- 师范(3932)
- 中心(3793)
- 院(3703)
- 研究所(3611)
- 师范大学(3422)
- 北京(3335)
- 财(3313)
- 经济学(3228)
- 江(3112)
- 环境(2956)
- 经济学院(2901)
- 财经(2873)
- 研究院(2845)
- 划(2747)
共检索到30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目前,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并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建设行业也不例外,“宜居城市”的概念正是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宜居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语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大规模、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污染加剧、居住密度过大等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对于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边莉
一、建设充满智慧的城市。1.城市智能电网。高效的电力系统对城市和大都会地区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应用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发电厂往往离城市电力消费区距离很远,智能电网能够减少长途输电的损耗,保障安全供电。为了使电力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快速传递,静态电网有变成动态电网的必要。为了满足再生能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雄华
城市是人类聚居文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城市不仅需要有发达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更需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先进的城市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促进生态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构建城市绿色社会,形成宜居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环境文化 城市建设 环境友好 生态宜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宜居性 可持续发展 生活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致远
宜居城市就是适宜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作者认为,宜居城市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是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有个性、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并对宜居城市衡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概念 衡量标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柯余 袁奇峰
通过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个维度的总结,以德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为参照,提炼出围绕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宜居城市"建设在功能、尺度、风貌、历史文化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举措,探寻了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小型化、特色化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竞争力 城市特色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维 张可云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AHP评价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盛洪涛
武汉市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是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市域面积8569平方公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61万。武汉也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武汉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近200个湖泊坐落其间,构成了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作物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兼具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将北京的农用地由中心城区向外划分为城市美化种植业发展圈、近郊绿化景观种植业发展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种植业发展圈、山区生态旅游特色种植业发展圈等四个圈层,本着充分开发作物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欣赏价值、与城市规划的绿色空间安排相结合、满足建设“宜居城市”要求的原则,分别分析了不同圈层的种植业。
关键词:
种植业 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 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萍 郭宝华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判别标准 发展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产业支撑 生态化 生活性服务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冬娟
新加坡特色的规划蓝图,以建立世界级花园城市和金融导向的大都会为目的,在土地资源运用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65年国家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世界公认的宜居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勇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概念研究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