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9)
- 2023(8740)
- 2022(7455)
- 2021(6881)
- 2020(5634)
- 2019(12598)
- 2018(12329)
- 2017(23220)
- 2016(12552)
- 2015(13724)
- 2014(13238)
- 2013(12926)
- 2012(12132)
- 2011(10865)
- 2010(11233)
- 2009(10443)
- 2008(10169)
- 2007(9535)
- 2006(8638)
- 2005(7926)
- 学科
- 济(55806)
- 经济(55759)
- 业(42401)
- 管理(41264)
- 企(36112)
- 企业(36112)
- 地方(19645)
- 方法(18731)
- 技术(16685)
- 中国(16116)
- 数学(15638)
- 数学方法(15432)
- 农(14997)
- 业经(13306)
- 地方经济(12291)
- 技术管理(12131)
- 财(11686)
- 农业(10957)
- 制(10622)
- 学(9328)
- 银(9238)
- 银行(9225)
- 划(9058)
- 理论(8865)
- 行(8851)
- 贸(8634)
- 贸易(8622)
- 融(8503)
- 金融(8501)
- 策(8419)
- 机构
- 学院(171898)
- 大学(169351)
- 济(73283)
- 经济(71749)
- 管理(68192)
- 研究(59033)
- 理学(58058)
- 理学院(57348)
- 管理学(56518)
- 管理学院(56158)
- 中国(45505)
- 京(35643)
- 科学(33880)
- 财(33367)
- 江(28965)
- 所(28472)
- 中心(27671)
- 财经(25680)
- 研究所(25536)
- 范(24432)
- 师范(24255)
- 州(23205)
- 经(23075)
- 农(22480)
- 北京(22409)
- 院(21801)
- 经济学(21797)
- 业大(20616)
- 经济学院(19528)
- 师范大学(19180)
- 基金
- 项目(112793)
- 科学(91449)
- 研究(87002)
- 基金(81072)
- 家(69813)
- 国家(69200)
- 科学基金(60568)
- 社会(56977)
- 社会科(54112)
- 社会科学(54103)
- 省(45912)
- 基金项目(42721)
- 教育(40516)
- 划(38061)
- 自然(36812)
- 自然科(36025)
- 自然科学(36019)
- 自然科学基金(35416)
- 编号(35259)
- 资助(31079)
- 创(29460)
- 成果(28916)
- 发(26786)
- 创新(26438)
- 重点(26062)
- 课题(25843)
- 部(24548)
- 国家社会(23615)
- 发展(22256)
- 展(21894)
共检索到27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滕飞
东北地区拥有较为深厚的创新基础,但目前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在人才、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市场对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挤压与新兴国家的低端挤压。要解决制造业的"双端挤压"问题,应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制造业战略转型,具体以提高产品复杂性能力作为产品战略转型方向,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作为产业战略转型方向。同时,促进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尝试在东北建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综合试验区。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制造业战略转型 管理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王颖
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是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支撑下东北地区开发不断演进,通过构建并计算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指数(RDD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一系列投资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快提升。在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土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对能源环境的消耗与胁迫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促动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协调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目前,东北地区经济形势严峻,亟须适当调整振兴思路。在新常态背景下,建议立足"三调"导向,加快推进"三大转换",积极培育"五大经济增长点"。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为东北地区转型升级创造适宜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东北转型升级 三大转换 五大经济增长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增强地方融资能力,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它是地方实施全方位融资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区域创新环境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投资的行业,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空间优势,宜人的自然环境,精简和高校的行政体制,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融资能力 投资 创新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晓军
集群产业园区兼有集群的产业协同效应和工业园区的地理集中性优势,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特性的集合,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园区中要强化"集群意识",夯实区域社会资本,构建以集群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网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鹏程 潘金刚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本文从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和保障体系、投融资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人才开发和培养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等诸多方面,就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若干对策思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洪慈
文章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东北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低均衡”问题,提出了东北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楚波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大区发展规划。文章阐述了在该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振兴的目标,基于国内空间发展的趋势和东北的发展现状,确定出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同时本着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确定出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和重点区域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空间组织 重点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丹 左宏明 杨荫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想。所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积极寻求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齐 赵树宽 李其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创新效率是衡量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微观视角下,结合创新效率评价的现有成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东北地区150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最高,其余依次为光电信息、生物,节能环保企业创新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偏低;超过90%的企业非DEA有效,同时,90%以上的企业呈规模报酬递增态势;投影分析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投入相对过少导致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偏低。为此,政府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台倾斜性政策和措施,企业则应加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提升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齐 赵树宽 李其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创新效率是衡量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微观视角下,结合创新效率评价的现有成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收益及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东北地区150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最高,其余依次为光电信息、生物,节能环保企业创新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偏低;超过90%的企业非DEA有效,同时,9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王伟光 考燕鸣
本文以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知识累积性、社会动力为基本要素,构建了影响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利用SPSS15.0和EXCEL等软件实证分析了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政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但应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深层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创新创业问题,根源则在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水平不高且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未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五化"融合;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