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7)
- 2023(10349)
- 2022(8664)
- 2021(7767)
- 2020(6167)
- 2019(13840)
- 2018(13672)
- 2017(25842)
- 2016(14065)
- 2015(15184)
- 2014(14801)
- 2013(14476)
- 2012(13610)
- 2011(12467)
- 2010(12957)
- 2009(11811)
- 2008(11596)
- 2007(10549)
- 2006(9679)
- 2005(8846)
- 学科
- 济(62308)
- 经济(62268)
- 管理(39963)
- 业(38775)
- 企(28005)
- 企业(28005)
- 农(23010)
- 地方(21933)
- 中国(21399)
- 方法(18065)
- 技术(15949)
- 数学(15327)
- 环境(15218)
- 业经(15215)
- 数学方法(15185)
- 农业(14093)
- 地方经济(12905)
- 贸(12749)
- 贸易(12737)
- 学(12587)
- 易(12308)
- 发(12216)
- 银(11515)
- 银行(11484)
- 融(11304)
- 金融(11304)
- 行(11236)
- 技术管理(10926)
- 财(10424)
- 制(10369)
- 机构
- 学院(193366)
- 大学(185558)
- 济(82630)
- 经济(80972)
- 研究(72521)
- 管理(69131)
- 理学(57981)
- 理学院(57308)
- 管理学(56365)
- 管理学院(56020)
- 中国(54369)
- 科学(43818)
- 京(40787)
- 所(37075)
- 农(35864)
- 财(35653)
- 研究所(33433)
- 中心(32283)
- 江(31799)
- 业大(28758)
- 范(27670)
- 农业(27550)
- 师范(27403)
- 财经(27051)
- 院(26736)
- 北京(26490)
- 州(25847)
- 经济学(24995)
- 经(24349)
- 省(23456)
- 基金
- 项目(124600)
- 科学(97827)
- 研究(95073)
- 基金(85695)
- 家(74801)
- 国家(74117)
- 科学基金(62929)
- 社会(59988)
- 社会科(56935)
- 社会科学(56922)
- 省(53468)
- 基金项目(45024)
- 划(43066)
- 教育(42983)
- 编号(38417)
- 自然(37717)
- 自然科(36746)
- 自然科学(36739)
- 自然科学基金(36023)
- 发(34661)
- 资助(33895)
- 成果(30220)
- 创(29302)
- 重点(29123)
- 课题(28998)
- 发展(28426)
- 展(27930)
- 创新(27568)
- 部(25722)
- 国家社会(24696)
共检索到312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庆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生态产品等同于自然生态产品的传统认识,强调基于生态效益的生态产品市场特征,追求生态产品的生态附加效益,能够起到推动市场产品全面向生态产品升级的作用,从而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阶段,人们普遍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成本,经济增长必然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转变对生态产品的传统认识,就可以通过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动能统一起来,使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成为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包括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要素三大重点领域。为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顶层设计,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指导;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对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认知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性;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加强资源管理,为培育绿色新动能提供空间。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弯
近年来,绿色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基于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探究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大庆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初级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要素投入拉动型为主导,高污染、高排放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和配套要素的缺乏是制约大庆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主要瓶颈,提出从第一、二、三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贵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强调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把绿色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其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着力点,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栋梁,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文章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当前,我国物流业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而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当前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在物流领域加强供给侧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物流有效供给、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是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企业主体结构性矛盾、运输能力结构性矛盾、仓储能力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产品服务结构性矛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以及限制物流有效供给的一系列政策问题,如税收政策不合理、通行政策约束大、简政放权仍有空间等,为更好地推进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国民经济对物流业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物流业 新动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刚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依赖有效的环境治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并推动绿色产业快速成长。在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下,尽管有数字管理但无数字技术治理,纵向政府间委托代理难题、横向政府间和部门间协作困境以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信息壁垒成为阻碍环境有效治理的主要症结,不利于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数字化时代,需要从数字管理的旧模式转向数字技术治理的新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以破解环境治理效能低下难题,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在环境领域的数字技术治理中,也需警惕数字技术滥用之殇、数字形式主义以及信息安全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淑萍 赵智宏
由于人们对环境和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开始关注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的绿色商品。农产品是人类食品的主要原料,人们对绿色商品的重视,首先是对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农产品绿色营销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产生的现代农业经营观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永才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五个流"特征:一是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阻碍技术、人才、商品、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越来越显现;二是支流,全球价值链重构步伐不断加快,发达国家垄断价值链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三是回流,全球制造业分工态势加剧,高端装备向发达国家回流;四是分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五是潮流,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
关键词:
高端装备 深度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巨少达
我国各地的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政策扶持、体制机制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应根据工业园区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健全工业园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分类推进园区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为园区简政放权,进一步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将政策着力点转向支持园区开发运营创新、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园区国际竞争力等措施,培育形成园区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改革创新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伍茜溪
(一)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强有力支撑。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是划清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晰了,政府才不会和市场抢着做事情,政府去做市场能力所不及的事情。首先是关心民生、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保障,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氛围,设法协助企业干成事、干好事,释放出更多的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
关键词:
企业家 人力资本红利 着力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达
宁波市政府秉承全方位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理念,探索适应于学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联动的创新组织形态,推动基于共同意愿和共同利益的全域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学校内涵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工匠精神传承的有机统一、协同互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政府统筹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田杰棠 贺俊 李东红 李钢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目前新动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经济新动能源自何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传统产业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期笔谈邀请了多位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娟 代杨龙
新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新经济总指数为12. 63,新经济总指数较全国水平较低。四川、重庆、陕西以及内蒙古总指数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余7个省(区、市)低于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但从增速看,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增速均超全国水平20%,反映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增长快,潜力大。本文通过对37项指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我国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发展的平衡点和突破点,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思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经济 新动能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虎 陈卫中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高标准保护海洋生态,高质量开发海洋资源,高视角探索“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奋力开创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双促双赢”新局面。
关键词:
新动能 绿色发展 基因激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泓宁 陈瑾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分享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分享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市场边界的无形化、生产消费的绿色化和社会联系的信用化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分享经济对于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常态下推动消费理念、资产权属、生产组织、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分享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体描述,得出应倡导分享理念、抢抓分享机遇、推动分享发展、营造分享环境等若干重要启示,这对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分享经济、推动当前新旧动能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经济新动能 培育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