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3)
- 2023(10094)
- 2022(8523)
- 2021(7809)
- 2020(6258)
- 2019(14241)
- 2018(14068)
- 2017(26912)
- 2016(14897)
- 2015(16715)
- 2014(17034)
- 2013(16995)
- 2012(16248)
- 2011(14855)
- 2010(15216)
- 2009(13971)
- 2008(13795)
- 2007(12849)
- 2006(11875)
- 2005(10944)
- 学科
- 济(72427)
- 经济(72359)
- 农(46682)
- 业(43902)
- 管理(32461)
- 农业(31347)
- 中国(23503)
- 地方(23273)
- 企(20943)
- 企业(20943)
- 方法(19960)
- 业经(18938)
- 数学(17255)
- 数学方法(17134)
- 财(15914)
- 发(14462)
- 制(13860)
- 银(12553)
- 银行(12538)
- 学(12390)
- 地方经济(12305)
- 行(12181)
- 收入(12027)
- 融(11987)
- 金融(11985)
- 贸(11804)
- 贸易(11791)
- 发展(11439)
- 展(11411)
- 易(11369)
- 机构
- 学院(213541)
- 大学(204748)
- 济(94353)
- 经济(92353)
- 研究(78631)
- 管理(75446)
- 理学(62968)
- 中国(62909)
- 理学院(62257)
- 管理学(61296)
- 管理学院(60915)
- 农(54032)
- 科学(45947)
- 京(44611)
- 财(42262)
- 农业(40800)
- 所(40713)
- 中心(36930)
- 江(36374)
- 研究所(35993)
- 业大(35569)
- 财经(31468)
- 范(30274)
- 师范(30008)
- 州(28873)
- 北京(28522)
- 经(28439)
- 经济学(28374)
- 省(28069)
- 院(27204)
- 基金
- 项目(129937)
- 研究(102392)
- 科学(101043)
- 基金(89957)
- 家(77304)
- 国家(76457)
- 社会(64921)
- 科学基金(64174)
- 社会科(60974)
- 社会科学(60961)
- 省(54088)
- 基金项目(47122)
- 教育(45421)
- 编号(44874)
- 划(42870)
- 自然(36822)
- 成果(36651)
- 资助(36092)
- 自然科(35851)
- 自然科学(35847)
- 发(35606)
- 自然科学基金(35191)
- 课题(31366)
- 农(30617)
- 发展(29607)
- 重点(29290)
- 展(29120)
- 部(28518)
- 性(27129)
- 创(26698)
- 期刊
- 济(123178)
- 经济(123178)
- 研究(70007)
- 农(58939)
- 中国(54873)
- 农业(39678)
- 财(31347)
- 学报(31161)
- 科学(29924)
- 教育(28747)
- 融(26889)
- 金融(26889)
- 管理(26058)
- 业经(26056)
- 大学(24869)
- 学学(23401)
- 技术(20071)
- 业(18700)
- 经济研究(17890)
- 问题(17231)
- 财经(15187)
- 农村(14827)
- 村(14827)
- 农业经济(14739)
- 世界(13208)
- 经(13201)
- 经济问题(12623)
- 版(11917)
- 技术经济(11155)
- 资源(10726)
共检索到354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金鹤 高继宏
一、低水平的农民收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 1、人口问题是农民收入摊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诱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与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制约着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残缺及生育的机会成本较低等诸多原因,农村成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最薄弱环节。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条件下,适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艾云航
近几年来 ,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了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的热潮。“依靠特色经济 ,繁荣农村经济 ;依靠特色经济 ,实现脱贫致富 ;依靠特色经济 ,强县富民”已成为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共识。目前全国已有 2 0 0多个县 (市 )相继获得了“中国特色之乡”的推荐宣传 ,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每年超过 3 80 0多亿元。发展特色经济的势头越来越好。本文着重分析发展特色经济的意义及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晓河
改革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农民已将增加收入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这样,在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条件下,农业的发展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然而,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有时往往是矛盾着的。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思路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姝威 刘晓 李豫宁
本文是作者以南就水村为研究样本,经过连续三年的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果。现有农业劳动力结构是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模式,吸引高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回归农业,可以打破这个瓶颈。农产品期货网络营销模式的推广和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都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晨光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林晨光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几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增收不多,其增长率跟不上农业增产率和乡镇企业的增长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问题也不能沿用老办法老措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继辉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2003年1月份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阐述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关键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宫锦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兴俊 常建坤
1997年以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和政策上的偏差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一是切实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增强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翔迅
当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已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依靠调整农产品产量、价格以增收的办法已明显失效。目前,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民非消费支出,加大农业投资,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寻求农民增收途径。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农民 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界平 王荣
一、引言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应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两个主要目标。经过廿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大台阶,根本扭转了农业的短缺经济状态。因此,我们已经比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给的目标。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还远未令人满意的实现,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颖 许为
都市农业发展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民增收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采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视为复合系统,从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论证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追求经济持续性上协同,农民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竞争,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使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达到良性互动,都市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实现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都市农业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