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3)
- 2023(7919)
- 2022(6817)
- 2021(6427)
- 2020(5152)
- 2019(11727)
- 2018(11652)
- 2017(22954)
- 2016(11905)
- 2015(13036)
- 2014(12419)
- 2013(11936)
- 2012(10705)
- 2011(9293)
- 2010(9024)
- 2009(8325)
- 2008(7620)
- 2007(6240)
- 2006(5343)
- 2005(4411)
- 学科
- 济(46029)
- 经济(45978)
- 管理(30094)
- 业(27970)
- 企(21771)
- 企业(21771)
- 贸(20046)
- 贸易(20037)
- 方法(19559)
- 易(19419)
- 数学(16673)
- 数学方法(16533)
- 农(14314)
- 地方(12436)
- 财(11567)
- 中国(11415)
- 业经(10237)
- 农业(9537)
- 出(7719)
- 关系(7370)
- 理论(7338)
- 学(7187)
- 制(7185)
- 环境(7040)
- 务(6969)
- 财务(6957)
- 财务管理(6945)
- 企业财务(6280)
- 地方经济(6141)
- 口(6105)
- 机构
- 学院(151688)
- 大学(147144)
- 济(66345)
- 经济(65175)
- 管理(56760)
- 理学(49353)
- 理学院(48840)
- 管理学(48083)
- 管理学院(47808)
- 研究(46756)
- 中国(35413)
- 财(29407)
- 京(29237)
- 科学(26137)
- 财经(23692)
- 中心(22321)
- 江(21834)
- 经(21435)
- 所(21223)
- 经济学(21173)
- 农(20261)
- 范(20013)
- 师范(19892)
- 业大(19580)
- 经济学院(19439)
- 研究所(19035)
- 州(17887)
- 院(17874)
- 财经大学(17467)
- 北京(17312)
- 基金
- 项目(103890)
- 科学(82202)
- 研究(81051)
- 基金(74894)
- 家(63518)
- 国家(63000)
- 科学基金(54668)
- 社会(52511)
- 社会科(49802)
- 社会科学(49793)
- 省(41280)
- 基金项目(39957)
- 教育(37121)
- 编号(34544)
- 划(33718)
- 自然(33270)
- 自然科(32471)
- 自然科学(32465)
- 自然科学基金(31855)
- 资助(29431)
- 成果(26759)
- 发(23605)
- 重点(23127)
- 部(22934)
- 课题(22873)
- 创(22351)
- 国家社会(21697)
- 人文(20787)
- 创新(20780)
- 项目编号(20654)
共检索到219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文章通过构建以出口产品最终吸收为标准的双边国家、部门及一国对外总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框架,弥补了现有研究依赖产出或出口内生变量核算增加值的不足。在利用1995~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美双边贸易增加值构成及利益分配进行重新测度后发现:中国对美出口创造了全球生产模式下的"多赢"格局,但贸易利益分配越发不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不断下降揭示出中国以传统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获利能力正逐渐减弱;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已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领域;培育和提升服务业价值增值能力是未来中国获得更大贸易利益的关键。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双边贸易 贸易利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珍琴 范雅萌
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测算2000-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利益,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但所获贸易利益极为有限,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是向着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尽管中美贸易顺差在2000-2014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出口对我国获取贸易利益的带动作用不强。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改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获利能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珍琴 范雅萌
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测算2000-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利益,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但所获贸易利益极为有限,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是向着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尽管中美贸易顺差在2000-2014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出口对我国获取贸易利益的带动作用不强。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改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获利能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增加值贸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周天怡
构建了多国模型中双边增加值贸易的解构模型,并利用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及总值贸易的数据,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的扭曲程度指标的构建与测算,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中美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失衡分析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还原了中美双边贸易的真实状态。结果显示,总体上,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20.17%;美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则是逐年上升;自2010年起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率逐渐下跌,而国内增加值率开始上升,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改善。结构上,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增加值贸易以顺差为主;制造业的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96.30%,并且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均小于总值贸易出口,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新兴服务部门,美国相对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而在建筑业和一些传统服务部门,中国相对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周宗莉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2001—2014年中美双边增加值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单位出口获利能力低于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使得两国的贸易结构显示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对增加值贸易构成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外最终需求、生产网络上游因素分别是推动中国和美国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大的主导因素。此外,产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扩大主要是由生产网络上游因素驱动的,生产网络外最终需求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与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经济体形成多元化匹配,进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缪子菊
本文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和最新的WIOD数据库,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测算了中美双边贸易中的实际利益。结果表明:(1)以贸易总值衡量和以增加值衡量的中美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2)以贸易总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存在大额顺差,但以增加值衡量可以发现,顺差实际来源于隐含在中国出口中的其他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因此中美双边贸易中,尽管制造业出口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真实利得并不在中国;(3)从服务业来看,中国是贸易逆差国,且逆差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美贸易 附加值 真实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明 赵素萍 林玲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重复计算和价值转移问题影响了双边贸易利益的识别。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框架下,文章拓展了双边贸易增加值的分解模型,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层面解构了1995~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结论表明:(1)平均而言,中美出口额的23%、进口额的13%、贸易差额的25%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转移创造的,多边贸易利益已深度融入双边贸易格局;(2)中美双方在2011年互为最重要的中间要素支持国,双边贸易互补性增强,贸易利益相互交织程度增加;(3)中国大部分产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特别是电子及光学设备等主要顺差的产业,国外价值贡献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方淼 姚茂元 鲁晨曦
国际贸易利益是衡量一国是否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参考价值指标之一。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增加值贸易依然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较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而言,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测算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真实获利情况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显得更具实际意义。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中关于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的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测算增加值贸易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林产品贸易利益研究存在的缺失,进而对中国林产品贸易获利情况重新进行审视,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新的定位。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贸易利益 林产品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焱 赵晨熙 张海燕
随着服务贸易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科学分析两国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特征、剖析失衡产生的原因,对于深刻揭示中美贸易真实情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利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状况进行了重新测度,并从贸易限制、垄断地位和话语权等视角剖析了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美国协商相互对等开放市场、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制度环境、减少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对外依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 失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红
中澳双边贸易特点及贸易利益研究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张建红实质性的中澳贸易始于60年代。1972年12月中澳正式建交后,两国的双边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澳双边贸易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绝对量来看,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猛,但相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玮瑛 黎峰
该文通过构建增加值贸易分解模型,从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等层面对中印双边贸易收益进行核算。结果表明,传统统计口径下的中印贸易差额出现明显高估。在中印双边贸易中,中国对印度出口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比重约为七成五,而印度对华出口的贸易收益率约为六成。中国对印度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制造部门,而印度对华出口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制造部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凯华 彭水军 余远
本文在Novy(2013)的基础之上,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进行了我国区际贸易成本变动的测算与分解。结果显示:首先,不同于传统贸易流量的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测度表明,1997-2007年的区际贸易成本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其次,尽管当前的区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主要体现为以内陆地区和初级产品带动的低端化整合。最后,进一步利用双边分解,本文发现低端化整合的迹象可能在于邻区偏少、产业同构度过高与政策缺失下,东部沿海地区更多利用国外需求进行替代所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依赖程度提升,区际分工整合将会面临"初级产品分工整合加快→服务行业过度出口→遭受出口俘获→初级产品分工整合进一步加快"的恶性循环。因此,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扭转市场分割激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区际整合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