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8)
- 2023(13725)
- 2022(11728)
- 2021(10897)
- 2020(9434)
- 2019(21929)
- 2018(21615)
- 2017(42665)
- 2016(22470)
- 2015(25284)
- 2014(25062)
- 2013(24633)
- 2012(22500)
- 2011(20047)
- 2010(19712)
- 2009(18264)
- 2008(18072)
- 2007(16143)
- 2006(13744)
- 2005(11985)
- 学科
- 济(96662)
- 经济(96476)
- 管理(64552)
- 业(63100)
- 企(52889)
- 企业(52889)
- 方法(49760)
- 数学(42858)
- 数学方法(42371)
- 财(25797)
- 贸(25633)
- 贸易(25624)
- 农(25364)
- 易(24886)
- 中国(23009)
- 业经(20566)
- 学(19435)
- 地方(18378)
- 制(16542)
- 务(16529)
- 财务(16482)
- 财务管理(16448)
- 农业(16204)
- 理论(15846)
- 企业财务(15492)
- 和(15208)
- 技术(13177)
- 银(13016)
- 环境(12991)
- 银行(12981)
- 机构
- 大学(321458)
- 学院(321375)
- 济(137480)
- 经济(134982)
- 管理(127233)
- 理学(111212)
- 理学院(110059)
- 管理学(108101)
- 管理学院(107520)
- 研究(102624)
- 中国(76202)
- 京(64868)
- 科学(62448)
- 财(61710)
- 农(50696)
- 财经(50527)
- 所(50278)
- 中心(48839)
- 业大(46830)
- 江(46456)
- 研究所(45985)
- 经(45953)
- 经济学(43416)
- 范(40683)
- 师范(40259)
- 农业(39922)
- 北京(39632)
- 经济学院(39623)
- 财经大学(37686)
- 院(37238)
- 基金
- 项目(221189)
- 科学(176039)
- 基金(164510)
- 研究(158721)
- 家(143267)
- 国家(142174)
- 科学基金(123374)
- 社会(104418)
- 社会科(98389)
- 社会科学(98360)
- 基金项目(87546)
- 省(85517)
- 自然(80639)
- 自然科(78881)
- 自然科学(78861)
- 自然科学基金(77494)
- 教育(73720)
- 划(71956)
- 资助(67137)
- 编号(63363)
- 成果(50210)
- 部(50042)
- 重点(49984)
- 发(46908)
- 创(46234)
- 国家社会(43689)
- 科研(43673)
- 教育部(43482)
- 创新(43256)
- 人文(42309)
共检索到452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小勇 吴晓雪 李翔宇
为在全球价值链下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真实的贸易获益情况及与他国贸易摩擦程度,本文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及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GAD,Global Anti-dumping Database)的相关数据,同时构建增加值贸易及反倾销两类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增加值贸易网络和反倾销网络的结构变化,并使用QAP方法对两个网络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经济体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拥有更多的贸易联系可以有效抑制反倾销关系的产生,但高端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于网络信息的掌控力更能使国家占据发起反倾销主导权;对比分析表明,传统核算体系下的贸易流量依旧是反倾销诉讼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中国在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高端价值链领域参与不足。此外,研究认为增加值贸易网络是可塑性的,可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应对贸易摩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万方 杨友孝
文章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公布的其经济体成员间发起反倾销与遭受反倾销的关系数据,采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并分析了反倾销指向网络。研究表明,经济体有着不同的反倾销关系联结倾向,并具有随地缘趋同的性质;反倾销指向网络存在不均衡的区块化格局,区块间存在差异化的交互关系;决定经济体在网络中结构位置的显著因素则来自"回应反倾销"。对此,中国应更重视利用多边贸易关系,并扩大自身在亚太区域内的影响力。
关键词:
反倾销 社会网络分析 回应反倾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珊珊 孙程九
本文构建1990—2019年的经济制裁网络和增加值贸易网络,在分别对其结构特征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估计经济制裁对增加值贸易网络结构演进的影响。研究表明:(1)经济制裁对增加值贸易网络局部结构存在显著的破坏效应,并且金融制裁的破坏效果明显大于贸易制裁。(2)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内生结构特征使得增加值贸易网络整体结构在经济制裁的环境下仍具有韧性。(3)经济制裁对增加值贸易网络的破坏效应在30年间呈现出先增后降的特征,并且经济制裁强度越高破坏效应越大;进口制裁的破坏效应大于出口制裁;多边制裁的破坏效应大于单边制裁;欧盟发起的经济制裁的破坏效应大于美国发起的经济制裁。此外,本文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贸易协定关系、增加值贸易互惠性、领土接壤等因素会促进增加值贸易关系的缔结与深化,这为各经济体制定应对经济制裁的相关措施提供了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灏
本文以世界反倾销最主要的37个成员的反倾销调查数据为基础,将1995-2013年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构建了两个阶段的37×37的邻接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在世界反倾销中角色地位的变化。研究表明,世界对中国的反倾销明显加强,但中国通过反倾销保护自身利益的偏好也在加强;中国控制其他成员间反倾销关系的能力明显加强,同时其他成员对美国反倾销行为的模仿几率很大,但对欧盟的模仿几率明显降低;中国陷入反倾销摩擦的程度比印度更深;世界反倾销有向少数成员集中的倾向,并且中国维持在核心地带;长期以来,中国倾向于被动接受国外的反倾销,且中国所处群体的自反性不显著。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对2000—2014年中国的增加值贸易进行核算,并分析全球增加值贸易的网络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向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增加值出口较大;(2)从行业来看,中国的纺织业、除汽车和摩托车之外的其他产品批发业、采矿业等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较大;(3)根据网络密度的计算结果,世界范围的各国(地区)贸易联系程度在增强;(4)中国的相对点度数和点强度有上升的趋势,而日本和美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在提升,不过美国仍在世界增加值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5)核心边缘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国家(地区)的数目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边缘国家(地区)数目则先减少后增加。其中,中国的核心度一直在增加,日本和美国的核心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扩大增加值贸易,增强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调整进出口税率等政策,并重视与美国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越 毛诗丝 尉亚宁
本文采用2000—2014年WIOD投入产出数据库,基于WWZ方法对增加值贸易进行分解并构造了考察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关键指标,就当前日渐深化发展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网络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是:首先,2000年以来,全球价值链网络中世界各国的贸易强度均实现明显上升。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参与度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再次,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金融危机对增加值贸易的负面冲击。最后,通过影响机制检验,本文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延长生产长度以及促进研发创新两条路径实现。
关键词:
GVC网络 FTA深度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陈亚楠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纯宝 袁小金 于津平 李娜
本文基于UNCTAD-Eora增加值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评价了2003—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及其空间溢出对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增加值贸易网络联系趋于紧密,已形成以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为核心且结构稳定的“多极化”分布格局;沿线各国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呈现少数高、多数低的非匀质分布,相对地位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既会直接促进本国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提升,也会通过空间溢出促成邻近国家贸易便利化,从而间接更强积极影响本国网络地位。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直接与间接效应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段呈现明显异质性,其中相比于高网络地位国家,低网络地位国家贸易便利化直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制度环境与海关环境便利化的直接与间接促进作用强于物理基础设施、商业规制和电子商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周宗莉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了2001—2014年中美双边增加值贸易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单位出口获利能力低于美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使得两国的贸易结构显示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对增加值贸易构成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分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下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外最终需求、生产网络上游因素分别是推动中国和美国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大的主导因素。此外,产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扩大主要是由生产网络上游因素驱动的,生产网络外最终需求则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与国际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经济体形成多元化匹配,进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博 孙琨 赵锋祥
本文基于ADB-MRIO增加值数据和WTO-RTA贸易协定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区域贸易协定(RTA)网络中心地位指标,实证检验了一国RTA网络地位对国内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通过嵌入密集而广泛的RTA “邻居网络”占据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国内增加值出口增长;RTA网络中心效应主要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排他性和地理临近偏好;区分行业异质性发现,中心效应主要促进了中间品投入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国内增加值出口。为此,政策上一是要注重选择高质量的贸易伙伴;二是注重邻近国家在自贸区的优先性;三是注重增加值出口结构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福耀 孟珊珊 冯阔
近年来,数字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本文结合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WIOD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解构为国内增加值网络和国外增加值网络,分析了不同增加值网络的结构特征,检验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PageRank中心度攀升趋势明显,但对比美国尚有差距;(2)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显著促进了国际创新活动,且其创新促进效应因行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3)研发要素跨境流动、贸易规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影响国际创新活动的重要渠道。同时,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仅体现在制度环境水平高的国家。本研究为中国充分利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汪侠 甄峰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了长三角25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两种交通方式测量得到的时间距离作为城市间距离,结合2011-2013年各城市的百度指数计算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分析了区域流动空间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区域流动空间网络基于高速铁路的核心城市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偏平化趋势同时并存;次级网络的构成与城市间的距离及行政边界存在着直接关联。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流动空间 城市网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丽珍 汪侠 甄峰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了长三角25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两种交通方式测量得到的时间距离作为城市间距离,结合2011-2013年各城市的百度指数计算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分析了区域流动空间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区域流动空间网络基于高速铁路的核心城市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偏平化趋势同时并存;次级网络的构成与城市间的距离及行政边界存在着直接关联。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流动空间 城市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