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3)
2023(3394)
2022(3000)
2021(2776)
2020(2358)
2019(5719)
2018(5592)
2017(11880)
2016(6068)
2015(6565)
2014(6433)
2013(6535)
2012(6191)
2011(5461)
2010(5528)
2009(5202)
2008(5264)
2007(4618)
2006(4304)
2005(3992)
作者
(16276)
(13799)
(13493)
(13366)
(8545)
(6603)
(6217)
(5262)
(5077)
(4909)
(4811)
(4648)
(4589)
(4438)
(4429)
(4374)
(4138)
(3902)
(3839)
(3817)
(3622)
(3369)
(3301)
(3144)
(3027)
(3021)
(2969)
(2816)
(2775)
(2772)
学科
(29628)
经济(29617)
(22043)
税收(20602)
(20436)
(17000)
贸易(16992)
(16501)
方法(13996)
管理(13882)
(13743)
数学(12522)
数学方法(12470)
(11708)
(10551)
企业(10551)
(8277)
地方(7630)
中国(6787)
(6384)
(6027)
出口(6026)
出口贸易(6026)
关系(5465)
(5438)
财务(5438)
财务管理(5434)
财政(5314)
结构(5300)
产业(5136)
机构
学院(84910)
大学(83994)
(45333)
经济(44823)
研究(30150)
管理(28485)
(25834)
理学(24638)
理学院(24401)
管理学(24084)
管理学院(23949)
中国(22392)
财经(18999)
(17168)
(16577)
科学(16136)
经济学(16049)
(15262)
经济学院(14905)
财经大学(13857)
研究所(13371)
(13003)
(12673)
中心(12092)
(11479)
(11371)
(11158)
北京(10455)
业大(10105)
(9734)
基金
项目(52126)
科学(40688)
基金(39210)
研究(38158)
(34156)
国家(33989)
科学基金(28389)
社会(25987)
社会科(25010)
社会科学(25007)
基金项目(20075)
(18832)
资助(17034)
自然(16764)
教育(16404)
自然科(16390)
自然科学(16387)
自然科学基金(16135)
(15679)
编号(14660)
(12282)
成果(12258)
重点(12146)
(11997)
国家社会(11788)
(11249)
中国(10985)
教育部(10776)
(10581)
人文(10476)
期刊
(46204)
经济(46204)
研究(33794)
(19239)
(15247)
(14679)
税务(13523)
学报(12668)
(12245)
中国(11708)
国际(11603)
经济研究(10609)
管理(9904)
科学(9828)
(9593)
大学(9421)
学学(9265)
财经(8957)
问题(8068)
(7798)
农业(6564)
业经(6507)
(6326)
金融(6326)
(6019)
贸易(6019)
世界(5590)
技术(5369)
国际贸易(5104)
商业(5087)
共检索到135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梓鑫  贾根良  
在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学者集中讨论了贸易失衡问题,澄清了中国作为全球失衡"始作俑者"的误解,但仍未涉足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更为重要的关税结构扭曲问题。在对有效关税保护率和累积关税效应进行重新审视下,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有效关税待遇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而且在不同程度的关税放大效应作用下面临着极为不平衡的发展前景。OECD等国际组织虽然讨论了关税结构扭曲问题,但它们对关税结构扭曲原因的分析是片面的,其政策建议不仅不能缓解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所遭遇的关税负担不平等待遇,而且还会加剧这种状况的恶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本文在双边HOV基本框架下同时引入要素生产率(TFP)与综合贸易成本(CTC)的跨国差异,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多角度评估了在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背景下中国增加值贸易(TiVA)隐含的净要素含量流向扭曲程度。研究发现,资本与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相对于进口,出口隐含的资本流向扭曲程度较高、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则较低;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中低技能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向扭曲程度较低;相对于跟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等五个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隐含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向扭曲程度较轻;受到中低技能特别是低技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珊珊  霍学喜  
针对中国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及福利损失问题,借鉴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贸易扭曲测度理论,构建中国主要谷物进口国营贸易关税等值模型,利用1992—2017年度进口贸易和国内价格等数据,评估基于不同关税配额分配方式的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程度及社会福利损失程度。结果表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可以有效矫正和降低三大谷物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行政化配额分配方式形成谷物进口市场的不同垄断程度,导致小麦进口国营贸易的贸易扭曲和福利损失最为严重、玉米次之、大米最小。为此,从优化配额分配方式、深化国营贸易企业市场导向改革视角,提出有效降低贸易扭曲程度、改善社会福利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曲如晓  
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环境关税来保护本国环境,且征收环境关税符合WTO相关规则。与征收环境税相比,环境关税是一种次优的选择;用环境关税解决跨边界污染问题关键是实施环境关税的国家是否为贸易大国。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黄凤羽  
关税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壁垒 ,也是我国加入WTO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关税的经济效应包括价格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保护效应等。因此有必要对关税的经济效率及其保护程度的衡量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聂规划  贺铸  
本文基于国际战略贸易理论,建立特定条件下的三国参与的多边贸易体系中动态三阶段博弈模型,从两方面进行博弈分析国际贸易中的政府关税设定。讨论了在完全且完美信息中的Stackelberg动态博弈,并且提出建立合理的出口关税税率的对策。模型将运用于关税谈判中,预测关税对贸易各方的产业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项关于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1947年4月1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贸易及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上产生,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实施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宗旨是,在处理该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仕辉  熊竞邦  
通过建立寡头垄断模型,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同质产品的两个厂商,引入碳关税概率和环境破坏成本系数,设定碳关税概率在[0,1]浮动,两国破坏成本系数同时变动,研究了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环境破坏系数变动对两国厂商产量、税收和福利的影响;不对称生产成本下,两国生产成本的差距扩大对厂商产量变化的影响,通过Matlab数值模拟找到了特定情形下使产量最大化的碳关税概率。结论认为,破坏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的国家,倾向于选用较大的碳关税概率征收碳关税来保护本国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碳泄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秋锋  
笔者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O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调整、劳动力有限流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所有者;作为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出现和要素密集度背离的现象,原因是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和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常识往往给人们一种假象,出口规模的扩大中总是包含着贸易利益的增加。事实上,贸易规模不仅会通过造成对外扭曲即出口扩大价格下降而降低贸易效益,而且还会通过造成消费扭曲而降低贸易效益。当生产量、贸易量和国内消费量不完全由市场价格决定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国内价格由市场供求平衡又掩盖了这一结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丽萍  
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清军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给传统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带来挑战。2010年,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改革,国际组织和有关专家着手开展研究,试图更加清楚地分析实际发生的国际贸易流量和贸易利益。一、贸易增加值统计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娟娟  张换兆  许建生  
贸易增加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核算方式,其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背景:全球价值链、传统贸易核算方式不精确以及下一代贸易规则的需要。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对中国整体上是有利的,对科技创新也会产生影响,包括大幅降低高技术出口数据、明确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方向以及加剧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建议中国加快推进贸易增加值核算应用的进程,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行高质量大规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系统核算了中国1995—2011年的增加值贸易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从1995—2011年,增加值进口和增加值出口均有增加的趋势,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存在顺差,中国的增加值贸易低于传统贸易。(2)从1995—2011年,中国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发生了变化,增加值进出口的主要行业也发生了变化。在1995年,中国最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是日本,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在35个行业中,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进口额最大;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