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3)
- 2023(12202)
- 2022(10117)
- 2021(9257)
- 2020(7914)
- 2019(18152)
- 2018(17790)
- 2017(35168)
- 2016(18419)
- 2015(20273)
- 2014(19817)
- 2013(19577)
- 2012(17547)
- 2011(15109)
- 2010(14824)
- 2009(13671)
- 2008(13210)
- 2007(11481)
- 2006(9721)
- 2005(8728)
- 学科
- 济(87849)
- 经济(87765)
- 业(85457)
- 企(78023)
- 企业(78023)
- 管理(69148)
- 方法(44399)
- 数学(36444)
- 数学方法(36079)
- 财(29232)
- 业经(28717)
- 农(27024)
- 务(21483)
- 财务(21450)
- 财务管理(21423)
- 企业财务(20302)
- 农业(19797)
- 中国(18044)
- 技术(18019)
- 贸(17575)
- 贸易(17569)
- 易(17225)
- 划(14936)
- 制(14780)
- 策(14565)
- 和(14383)
- 理论(13805)
- 地方(13630)
- 出(12724)
- 企业经济(12309)
- 机构
- 学院(258579)
- 大学(251865)
- 济(118555)
- 经济(116855)
- 管理(112169)
- 理学(97723)
- 理学院(96960)
- 管理学(95673)
- 管理学院(95187)
- 研究(73568)
- 中国(59678)
- 财(53938)
- 京(49804)
- 财经(43860)
- 科学(41050)
- 经(40132)
- 农(39401)
- 江(37616)
- 经济学(37037)
- 业大(36015)
- 中心(35682)
- 经济学院(33940)
- 所(33863)
- 财经大学(32663)
- 商学(31988)
- 商学院(31727)
- 经济管理(31169)
- 农业(30883)
- 研究所(30390)
- 北京(29761)
- 基金
- 项目(176958)
- 科学(143793)
- 基金(133696)
- 研究(130224)
- 家(114047)
- 国家(113074)
- 科学基金(101749)
- 社会(88321)
- 社会科(84224)
- 社会科学(84207)
- 基金项目(70971)
- 省(69278)
- 自然(65006)
- 自然科(63684)
- 自然科学(63670)
- 自然科学基金(62619)
- 教育(59347)
- 划(56037)
- 资助(54491)
- 编号(50654)
- 创(40296)
- 部(40231)
- 重点(38694)
- 业(38580)
- 国家社会(37901)
- 发(37899)
- 成果(37225)
- 创新(36872)
- 人文(35734)
- 教育部(35623)
- 期刊
- 济(123857)
- 经济(123857)
- 研究(70392)
- 管理(46329)
- 财(45840)
- 中国(41334)
- 农(35972)
- 科学(32539)
- 学报(31110)
- 技术(26800)
- 大学(25889)
- 农业(25255)
- 学学(24961)
- 业经(22611)
- 财经(21956)
- 融(21004)
- 金融(21004)
- 经济研究(20188)
- 经(19015)
- 问题(16802)
- 技术经济(16729)
- 业(15893)
- 教育(15601)
- 统计(14721)
- 财会(14304)
- 策(13955)
- 贸(13856)
- 商业(13027)
- 现代(12983)
- 世界(12658)
共检索到367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金梅
出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能力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体现了其出口的内在质量。文章基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测算全出口型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水平,并通过分行业、分地区、以及分登记注册类型的拆解检验分析增加值率水平背后的差异和结构性原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葛金梅
出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能力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其出口内在质量的体现。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测算全出口型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水平,并通过分行业、分地区、分登记注册类型的拆解检验分析增加值率水平背后的差异和结构性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出口型工业企业增加值率水平较低,处于前列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资源性、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当一部分沿海省份企业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优势,内资企业增加值率水平显著低于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中国全出口型企业未来迫切需要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方面下工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刘明 盛如旭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跨国公司进入密度越高,企业增加值率越高,其中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明显高于港澳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入对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比对非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从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刘明 盛如旭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跨国公司进入密度越高,企业增加值率越高,其中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明显高于港澳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入对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比对非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从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和发挥跨国公司进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刘明 盛如旭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对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跨国公司进入密度越高,企业增加值率越高,其中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的影响明显高于港澳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入对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比对非出口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企业增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非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港澳台跨国公司进入密度对不同特征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从增加值率角度看我国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增加值率 倒U型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益杰 吕建兴 钟海庆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效率变得愈发重要,而标准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遵从成本。那么,标准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作用机制是什么?文章基于2009~2020年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标准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GVCR)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GVCR,更换度量指标、不同固定效应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第二,中间品种类效应和中间品质量效应是标准提升出口GVCR的重要机制,但中间品种类效应的促进作用极易被国外中间品价格下降的作用稀释甚至覆盖,导致其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不显著,而中间品质量效应的促进作用则不受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对深入认识中国不同类型标准的作用,以及针对不同国情组合使用标准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阳 高运胜 朱佳纯
本文基于Kee和Tang(2016)模型框架,采用交错型双重差分法首次研究了中间品对外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异质性交错型双重差分法的处理效应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机制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同时通过调查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成本效应起主导作用,且对外反倾销对低加成率企业影响更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对进口中间品种类较少、技术复杂度较低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更好借力反倾销措施提升本国制造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元春 郑文平
本文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转型背景下政府干预行为对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关系可能造成的作用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出口确实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率造成抑制效应。而且,出口通过对企业研发和广告投入的抑制强化了这种抑制效应。进一步发现,政府干预对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之间关系造成了扭曲效应。首先,国有和外资企业有着更高增加值率,这可能反映出政府政策偏向和不平等带来的影响效应,然而,与民营企业对比,这并没有促使它们具有获取更高出口收益的能力。其次,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并没有使得出口企业获得更高增加值率,相反其表现出的是抑制效应。最后,地方政府干预所造成的要素市场扭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利民 王峰
国内较多的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实证分析认为,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存在正面的溢出效应。文章从行业增加值率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浙江和江苏两省企业是否也存在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江浙两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并不能有效促进江浙内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率的提升。当前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具有量的积极效果和质的负面影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考虑外资对本地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益的影响,从有利于本地企业价值链延伸和品牌建设等无形资产提升的角度,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和选择外资项目的引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余远
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考察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变动特点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出口DVAR变动远在对外循环之上;受制于"低端投入→低端制造"的分工路径,国内循环导致了出口DVAR攀升与低端转型并存的发展特点;随着竞合关系的变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对外循环中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