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
2023(1416)
2022(1294)
2021(1128)
2020(964)
2019(2224)
2018(2168)
2017(4882)
2016(2483)
2015(2649)
2014(2597)
2013(2666)
2012(2533)
2011(2133)
2010(2116)
2009(1940)
2008(1770)
2007(1644)
2006(1478)
2005(1333)
作者
(6597)
(5731)
(5600)
(5457)
(3532)
(2652)
(2470)
(2155)
(2112)
(2020)
(1903)
(1898)
(1874)
(1860)
(1830)
(1828)
(1643)
(1557)
(1546)
(1434)
(1424)
(1420)
(1345)
(1325)
(1262)
(1251)
(1233)
(1187)
(1168)
(1144)
学科
(15518)
经济(15509)
方法(8291)
数学(8054)
数学方法(8026)
(5919)
管理(5227)
地方(3763)
(3482)
中国(3467)
(3430)
企业(3430)
税收(3405)
(3390)
(3231)
(3220)
地方经济(3052)
农业(2659)
(2506)
(2416)
贸易(2414)
(2355)
收入(2191)
(1871)
金融(1871)
(1862)
业经(1824)
环境(1758)
(1754)
银行(1748)
机构
大学(34359)
学院(33787)
(19663)
经济(19481)
研究(12950)
管理(12115)
理学(10538)
理学院(10439)
管理学(10270)
管理学院(10211)
中国(9947)
(8780)
经济学(7572)
经济学院(7072)
财经(7040)
(7008)
科学(6963)
(6523)
(6514)
研究所(5922)
中心(5675)
(5508)
财经大学(5279)
(4745)
(4688)
业大(4583)
北京(4351)
农业(4265)
科学院(3789)
经济管理(3755)
基金
项目(23117)
科学(18563)
基金(18172)
(16242)
国家(16163)
研究(15825)
科学基金(13720)
社会(11721)
社会科(11257)
社会科学(11255)
基金项目(9064)
自然(8454)
自然科(8289)
自然科学(8288)
(8184)
自然科学基金(8157)
资助(8086)
教育(7045)
(6871)
国家社会(5658)
(5621)
重点(5520)
(5448)
编号(5158)
教育部(4942)
中国(4810)
(4731)
经济(4707)
人文(4694)
(4600)
期刊
(18758)
经济(18758)
研究(11548)
(6840)
学报(5589)
中国(5202)
科学(4929)
管理(4700)
(4562)
大学(4380)
学学(4289)
经济研究(4144)
财经(3751)
(3338)
(3329)
金融(3329)
农业(3084)
技术(2845)
统计(2780)
问题(2696)
技术经济(2396)
(2237)
(2209)
决策(2148)
业经(2112)
世界(2016)
国际(1800)
(1747)
(1742)
经济问题(1618)
共检索到50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王恒  
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中国的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下降。本文定义了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给出其与增加值率的关系,通过分析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的变化本文得出,新增加中间投入品的贡献系数下降是造成总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而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接着本文利用变参数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中间投入和进口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数的数值和变化情况,并就提高增加值率的可能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明  彭春燕  
本文利用美国BEA官方数据,结合WIOD数据,分别从美国自身经济结构,以及电子产业全球生产体系出发,分析美国电子产业增加值率如何在产业环境不断变动的情形下保持增长。分析表明,在电子产业的全球生产链中,中国与韩国等国家不断加强产业联系,美国电子产业的生产通过把更多的中间产品外包出去,推动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在这样的全球生产体系下,贸易战首先会冲击美国电子产业的高盈余,而且随着市场力量的改变,美国越来越依靠本地市场的情况下,美国电子产业的高增加值率以及贸易战的成本就会成为加在本国消费者头上的一种负担。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雷万云  
IT平台变革面临着一个真真切切的大问题:"为什么消费性IT如此简单,而企业IT却如此复杂?"云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企业简单而言,云计算是一个利润中心,而非IT开销中心。云计算已经做好了改变我们获取技术方式的准备,而且像10年前互联网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汪洋  
近年来,国家外管局连续公布了2004—2006年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1]。统计表明,2006年末对外金融净资产6621亿美元,2005年末对外金融净资产4226亿美元,涨幅分别达到57%和44%。如何理解近年来中国金融净资产的迅速增加?为什么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越  
瓶颈始终锚定着企业的整体盈利,不管你承不承认,它始终存在,与你的认知无关。因而,瓶颈应该基于"开源优先"的认知高度,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有一次,我跟一位企业高管谈及"瓶颈(Bottleneck)"概念时,他说:"瓶颈不是TOC管理体系所独创,其他管理体系也有,平时的日常管理也常常使用这个词语,没什么特别呀!"言外之意,使用TOC来讲瓶颈,不见得有什么新意,大家都很了解瓶颈的背后含义。这还是温和的表达,加上情绪的表述是:我很了解,不用跟我谈瓶颈,不就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越  
瓶颈始终锚定着企业的整体盈利,不管你承不承认,它始终存在,与你的认知无关。因而,瓶颈应该基于"开源优先"的认知高度,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有一次,我跟一位企业高管谈及"瓶颈(Bottleneck)"概念时,他说:"瓶颈不是TOC管理体系所独创,其他管理体系也有,平时的日常管理也常常使用这个词语,没什么特别呀!"言外之意,使用TOC来讲瓶颈,不见得有什么新意,大家都很了解瓶颈的背后含义。这还是温和的表达,加上情绪的表述是:我很了解,不用跟我谈瓶颈,不就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刘宣  
本文以 D 小学的 Z 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叙述发生在 Z 老师身上一系列的学校生活故事,从中考察个性对教师自身发展、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改变所具有的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常海龙  
针对我国制造业在国际横向比较中明显偏低且下降尤为明显的现象,本文从逻辑和经验两方面分析技术、结构、分配因素和产品内分工的影响。通过逻辑分析和来自WIOD的数据比对,本文发现:(1)产品内分工的发展必然带来增加值率的下降;(2)产品内国际分工从最末端的组装环节向我国延伸,是导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偏低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在内部形成了较强的拉动效应,而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较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元春  郑文平  
本文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转型背景下政府干预行为对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关系可能造成的作用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出口确实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率造成抑制效应。而且,出口通过对企业研发和广告投入的抑制强化了这种抑制效应。进一步发现,政府干预对企业出口和增加值率之间关系造成了扭曲效应。首先,国有和外资企业有着更高增加值率,这可能反映出政府政策偏向和不平等带来的影响效应,然而,与民营企业对比,这并没有促使它们具有获取更高出口收益的能力。其次,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并没有使得出口企业获得更高增加值率,相反其表现出的是抑制效应。最后,地方政府干预所造成的要素市场扭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新增6千多亿储蓄意味着什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新增储蓄存款6316.3亿元,超过了1992、1993两年增长额之和,增长幅度高达41.5%,从1978到1993年我国储蓄存款平均增长33%,1994年的增幅可以说是创记录的。对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倪金节  
日前,央行公布了远超各界预期的7月金融数据,让市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3852亿元,比6月减少694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6月减少1.69万亿元。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解读认为,7月份历来为小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尽管7月份确实往往是所谓的"小月",尽管作别信贷刺激、宽松货币十分重要,但是新增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哲学与大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哲学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有何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大学诞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学自身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德国大学的事实,古典大学的某些传统,以及我们自己的事实,都能够说明一些观点。事实证明,自从近代大学不断发展起来,科学与哲学就有了它们共同的理想安憩之地,有了它们共生共盛共荣的最好家园。没有什么能够跟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更能说明无用之大用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大学更能理解这一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复兴  
福建泉州,一个40万人口的南方中等城市,近年来的改革动作迭连不断。去年9月,处于南方一隅的泉州悄儿没声地又做了一件令经济界为之震动的事儿:把市属的41家国营企业一揽子与一家外商合资,而且外商拥有60%股份。对此,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称之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创举”。聪明而又实干的泉州人避开了令人烦恼的姓“资”姓“社”的争论,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做了一项理论家称之为“带有根本性变革”的大事。当然,对此现象的争论远远没有完结,本文也不做结论,只是把这事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大家,由你们来评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